『PS:有書友說,打韓國打了幾百章,打齊國,齊國三章就死,太倉促了,這一點我承認,不過說實話,齊國與魏國的國力相差太懸殊了,又有樂弈在,齊國根本不可能翻盤,實在沒什麼好寫的。就算是楚國,接下來也著重描寫個彆人物的退場。』
————以下正文————
魏昭武七年十一月,魏國朝廷遣禮部左侍郎何昱,攜郎中鄭習、範應等幾人,乘坐船隻抵達臨淄,代表魏王趙潤,與齊人商議「齊國降格為魏國郡國」的事宜。
此時齊王呂白已絕食而亡,左相趙昭亦殉國而死,田諱、高傒、管重、鮑叔、連諶等原齊國公卿,團結一致,希望通過非暴力的外交手段,儘可能地為齊人——其實主要是齊國的貴族——爭取利益。
正因為如此,田諱、田耽、田武等人並沒有像齊王呂白與左相趙昭那樣‘殉國而亡’,而是被迫選擇投降魏國,畢竟他們身背後都有家族,且不具備像「左相趙昭」那樣‘任性’的權力。
趙昭是魏人,非但是魏國的公子,而且還是魏王趙潤曾經關係極好的弟弟,因此,趙昭為齊國殉國而死,就算魏王趙潤站在兄弟情誼的角度很是氣憤,但最終呢,趙潤還是決定將趙昭安葬在齊國,維護了趙昭在齊人心目中的地位與聲譽。
甚至於,還授意冊封趙昭之子趙梁為「東安平侯」,得享「東安平」、也就是與隔著淄水支流與臨淄相望的那座縣城為封邑。
但田諱、田耽、田武等人卻不同,若他們陪同齊國殉死,魏國肯定不會刻意照顧他們的家族,家族難免因此而衰敗。
雖然這聽上去似乎很現實,但事實如此:當君主還在抗爭的時候,作為臣子,當不吝生命為國效力,哪怕為此犧牲自己,但倘若君主都放棄了,那麼臣子的堅持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個時候再考慮自己家族的事,世俗基本可以諒解。
像釐侯韓武、雁門守李睦、齊相趙昭這種,終歸還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會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家族做出更好的選擇——而這並不能否認他們此前對國家的忠誠。
待等魏國的使者抵達臨淄後,田諱帶著一乾齊國公卿與前者交涉,雙方在詳談了足足大半日後,最終達成了協議。
這份協議包含很多,比如,田諱等人希望魏國冊封齊王呂白的長子「盈」為齊侯,將臨淄城賜予這位世子為封邑。
魏使何昱欣然應允,因為來時他已得到了他魏國君主趙潤的授意,允許呂氏一族保留臨淄。
這是出於兩個考慮:
其一,齊王呂白在齊國並未失德,因此,魏國覆亡齊國的舉措,實則讓齊人深恨魏人。
因此,倘若魏國日後想要治理齊國這塊土地,那麼就要善待呂氏一族,儘可能地化解齊人對魏人的恨意,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其二,按照不成文的默契,田諱、田耽、田武、管重、鮑叔等人懇求魏國冊封齊公子盈,實則就是為舊日齊國君主所做的最後一樁事,倘若魏王趙潤想要田諱、田耽、田武、管重、鮑叔等人歸降魏國,那麼就要答應他們這最後的懇求。
若是拒絕,那麼田諱、田耽、田武等人就唯有自儘以保全忠義——因為他們連安頓舊日君主的子嗣都辦不成。
而若是田諱、田耽、田武等人當真因此而自殺,那麼這筆賬得算在魏王趙潤頭上,因為這等同於是趙潤逼死了他們。
而反過來說,隻要答應了田諱等人這最後的懇求,那麼這些齊國公卿對呂氏一族也稱得上仁義已儘了,介時才有可能真正為魏國效力。
簡單地說,就是魏國用一座臨淄城,換取了田諱、田耽、田武等一乾齊國將領、齊國公卿效忠魏國的可能,這麼賺的事,趙潤又豈會不答應呢?
除了將臨淄城賜予齊侯呂盈作為封邑以下,魏國亦承諾保留齊國原一乾公卿的封邑,比如田諱、田耽、田武一係「臨淄田氏」的封邑「平原邑」,魏國依舊歸還田氏家族,用以籠絡田氏一族的英才。
總而言之,在待遇這一塊上,魏國與田諱等齊人並沒有商量過多,畢竟魏王趙潤在這方麵還是非常大度的。
雙方存在爭議的,是另外幾樁事,比如齊國的軍隊如何安頓,齊國之境日後由誰來管製等等——田諱等人並不擔心魏王趙潤會虧待齊人,問題是魏國的貴族,也不乏有一些害群之馬,看看當初在宋郡內所發生的事就知道了。
因此,田諱還是希望能由齊國本土的貴族出任郡守之類的官職。
當然了,鑒於當前的狀況,田諱等人隻是好言懇求,不敢有任何失禮的地方。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由樂弈——當時魏王趙潤矚意樂弈為魏軍主帥——暫時擔任北海守,整頓整編齊國的殘軍,田耽、田武、田恬、仲孫勝、東郭昴、閭丘泰等一係列齊將,暫時交出兵權,視情況而定再回複兵權。
其實主要就是看魏王趙潤的態度。
不過樂弈雖然暫時擔任北海守,但他隻管“軍事”這塊,至於齊國的經濟、民生,暫時還是由田諱、高傒、管重、鮑叔等舊齊國公卿來處理。
在該年的年末,魏使何昱返回王都雒陽,將與齊人達成的協議稟告魏國君主趙潤。
對於何昱呈遞的協議奏章,趙潤粗略翻看了一下,點了點頭。
首先,由樂弈擔任北海守,這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樂弈是韓人,並且還出麵製止了魏將趙疆對齊國平民的屠戳,由他擔任北海守,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齊人對魏人的恨意,不至於引起什麼麻煩。
再者,樂弈本人性格淡漠,也不怎麼在乎名利,也不至於會做出傾軋齊人的事來。
唯一值得魏國朝廷深思的,就是樂弈的忠誠問題。
畢竟在趙疆因為下令屠戳齊國平民被魏王趙潤勒令返回雒陽後,齊國那邊就屬樂弈的權利最大,更彆說樂弈還要負責整頓齊國的軍隊,倘若樂弈也像李睦那般深藏著複辟韓國的心思,對於日後隱患頗大。
不過仔細想想,魏國朝廷也不認為樂弈會背叛魏國,畢竟若樂弈背叛,一來其聲譽受到影響,二來,魏國也完全可以通過莊公韓庚的子嗣作為要挾——隻要莊公韓庚的子嗣尚在,樂弈基本上沒有背叛魏國的可能。
當然,這是朝廷的考量,至於魏王趙潤,素來講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他,又豈會去懷疑樂弈?
他還指望著樂弈日後率軍打下楚國呢!
至於管理齊郡的人選,趙潤最終決定按照齊人所要求的那般,由前齊國上卿高傒擔任郡丞,前齊國右相田諱擔任其副手。
而事實上,真正的郡丞應該是田諱,隻不過高傒在齊人心目中的地位高於田諱,因此齊人才推薦了高傒而已。
不過高傒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再加上親眼目睹他齊國的覆亡,據消息稱心神受創,時日無多,因此齊郡郡丞的職位,最終還是得由田諱來擔任。
說實話,這讓趙潤稍稍有點遺憾,畢竟他與田諱也相識多年,知曉這位齊國公卿文武兼備,本來他還想將田諱安置到天策府,與翟璜一同製定針對楚國的戰略,不過考慮到目前齊國那邊的問題更迫切,趙潤最終還是決定將田諱留在齊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趙潤並未征辟田諱到雒陽仕官,但齊人那邊似乎也擔心日後被「雒陽」這個魏國權利中樞所排擠,因此,田諱舉薦了管重、鮑叔、馮諼三人前來雒陽任職,希望這兩位賢才能擠入雒陽這個魏國的權力中樞,為齊人謀取一些福利。
這對於趙潤而言,倒是頗為意外的驚喜。
畢竟據他所知,管重乃是毫不遜色介子鴟的賢才,尤其是在提高國內經濟這塊頗有心得,趙潤相信管重能很好地輔佐介子鴟。
至於鮑叔,這位賢才的品德其實更高於他的能力。
在經過深思之後,趙潤決定讓管重先在戶部任職,在過幾年後視情況將其招到內朝,而鮑叔,則被趙潤安置在吏部,趙潤相信吏部是最適合安頓鮑叔的官署,因為鮑叔的品德決定他絕對不會在公事上徇私,而其兢兢業業的態度,又足以應付吏部的繁重政務。
至於馮諼這位說客,那就更簡單了,直接丟到禮部就是了,與範應、唐沮二人為同僚,共同負責出使他國這塊。
魏昭武八年二月,魏王趙潤派唐沮再次前往臨淄,正式任命樂弈為北海守,立刻著手整頓齊國殘餘的軍隊,為日後攻伐楚國做準備;又下令設「臨淄府」,由前齊國上卿高傒擔任府正,治理整個齊境。
不過沒想到的是,當魏使唐沮抵達臨淄的時候,卻忽然得知高傒已在去年冬季病逝,於是便改命田諱擔任臨淄府的府正——畢竟魏王趙潤在文書中清楚寫明,若高傒遭遇不測,則有田諱繼任。
在得到了魏王趙潤的正式任命後,以田諱為首的齊人總算是鬆了口氣。
相比之下,被任命為「北海守」的樂弈,更多的卻是感動。
畢竟北海郡正是齊國此前最富饒的郡土,樂弈曾以為他隻是暫代郡守之職,君主趙潤日後會再派其餘的將領或者臣子,沒想到,魏王趙潤卻直接任命了他,甚至於,還將整頓齊國殘存軍隊的事宜也交給了他。
縱使樂弈生性淡漠,此時此刻亦不免心生「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
春季,田耽、田武、田恬、仲孫勝、東郭昴、鄒忌、閭丘泰、紀宓等一乾暫時交出了兵權的前齊國將領,在安頓到家人後,一同前往魏國的都城雒陽,覲見魏王趙潤這位新的君主。
三月上旬,田耽一行人抵達了雒陽,得到了魏王趙潤的召見。
在這眾人當中,趙潤最熟悉的莫過於田耽。
在「四國伐楚」戰役中,二人皆是當時齊王呂僖任命的副將,彼此暗下較勁,最終,因為趙潤最先率軍攻入楚國的都城壽郢,贏得了與田耽的賭約,而得到了田耽的將旗——這麵將旗,目前還擺放在趙潤的個人收藏中。
但除了這次合作,他倆更多的則是以敵對的立場出現,比如當年在「寧陽」的對峙,再比如「諸國伐魏」時。
不過相比較趙潤的感慨,相信田耽才是更感慨的那個。
因為他最初見到趙潤時,趙潤還隻是稍稍嶄露頭角的魏公子潤,一晃二十幾過後了,曾經相互較勁的對手,卻成為了君臣,這讓田耽頗有些尷尬。
“聽說你還試圖逃到楚國……就這麼不希望投身朕的麾下麼?”
見田耽表情尷尬,趙潤微笑著打趣田耽道。
田耽欲言又止,不知該說些什麼。
不可否認,在他心底,對於投降魏國、歸降魏王趙潤這件事的確心存幾分抵觸,一方麵是因為他當年與趙潤同為齊王呂僖的副將,且關係很好,這讓他不想在趙潤麾下任職;二來,他在趙潤手中吃了好幾場敗仗,自然抹不開臉麵。
尤其在寧陽對峙的那一回,趙潤那可是徹徹底底地將田耽給耍了,讓田耽因此顏麵大損。
仿佛是猜到了田耽的心思,趙潤笑著說道:“莫非還在懊惱朕當年在寧陽‘不告而彆’?”
可能是趙潤接二連三地玩笑與揶揄,減輕了田耽心中的尷尬,使得田耽最終鼓起勇氣將「陛下」二字叫了出口,表明願意歸順於這位魏國君主。
對於田耽的歸順,趙潤並不感到意外,畢竟田耽並不像韓將李睦那樣死忠,他還是一個對於名利頗為執著的人,在明知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他自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而除了田耽以外,趙潤最重視的,當然就是田武、田恬父子了。
讓趙潤頗為遺憾的是,田武的父親、齊國老將田驁,在前幾年於魯國抵擋楚將項末、項培的戰爭中受了傷,在齊楚戰爭結束之後不久,便撒手人間,實在頗為可惜。
當然田武也很勇猛,唔,但也僅僅隻是勇猛而已,論謀略,還是不如田驁、田耽,說白了就是像趙疆、伍忌、薑鄙、蔡擒虎這一類的勇武之將,作為將領統率軍隊陣前廝殺綽綽有餘,但若是叫他們製定戰略,那就遠遠不足了。
至於其餘的仲孫勝、東郭昴、鄒忌、閭丘泰、紀宓等一乾齊將,說實話沒有幾個能讓趙潤記住名字的,倒不是說這些將領都不合格,說到底隻是他們被田耽、田武等幾人給比下去了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位仍然是優秀的將領,趙潤相信,這些位將領能定能在日後他魏國與楚國的戰爭中,取得優異的戰績。
在逐一安撫、稱讚了這一乾將領後,趙潤便命宮內準備了酒席,既是給這些位將領接風,亦是作為他們投身魏國的歡迎。
鑒於得到了魏王趙潤的重視,田耽、田武、仲孫勝等一乾舊日的齊將,總得來說心中還是很高興的。
幾日後,趙潤命田耽擔任「琅琊守」,又命田武作為田耽的副將,作為日後攻伐楚國的先鋒之一。
其實說實話,在攻滅了齊國之後,魏國無所謂接下來打楚國還是打秦國,但趙潤個人還是傾向於打楚國。
原因有三:
其一,楚國失去了齊國這個盟友,且至今仍未從秦國手中奪取巴蜀,一旦魏楚開戰,楚國軍隊的糧草是絕對不足的。
其二,楚國在接連失去了壽陵君景舍、邸陽君熊商、西陵君屈平、上將項末、項孌等一係列的統帥與將領後,國內已經找不出有能力指揮「魏楚戰爭」的統帥。
不用想也知道,日後魏國與楚國開戰時,楚軍的主帥十有八九是新陽君項培,即曾經被桓虎打得狼狽不堪的新陽君項培。
然而在如今的魏國,桓虎雖說亦是優秀的將領,但論能力絕對排不上前三,畢竟還有樂弈、田耽、司馬尚、許曆、燕縐等等。
至於其三,那就是楚國的國情,導致其國內的楚人對國家的忠誠度並不是那麼高。
尤其是近兩年因為楚水君獻上的練兵之策,使得楚國國內頻繁發生抓壯丁的事,平民的怨憤已經累積到了一個不可估量的程度。
此時魏國對楚國用兵,搞不好楚國的平民會夾道歡迎魏軍的到來也說不定。
相比之下,秦國在這方麵就要比楚國好上太多,首先是秦國將才濟濟,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贏镹、渭陽君嬴華,還有王陵、王齕、王奔等等一乾優秀的將領。
更要緊的是,秦國民風彪悍,秦王囘、也就是趙潤的嶽丈,那也是一位一言不合就會禦駕親征的雄主,根本不會畏懼魏國。
再加上秦國的軍功爵製,使得秦人普遍渴望在戰爭中取得軍功,借此提高社會地位,這使得魏國一旦對秦國開戰,未必就能取得什麼優勢。
毫不誇張地說,秦軍除了在糧草、軍備方麵遜色於魏軍以外,其餘無論是鬥誌還是士氣,亦或者對於勝利的執著,都不會遜色魏軍。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本著‘挑軟柿子捏’的想法,趙潤最終決定接下來攻伐楚國。
魏昭武八年四月,田耽、田武等一乾投奔魏國的將領,紛紛返回齊境,為接下來針對楚國的戰爭做準備。
而魏國朝廷,則抓緊時間消化已吞並的齊國土地,儘可能地化解齊人對魏人的憎恨,將齊人捆綁上他魏國的戰車,免得到時候他魏國與楚國開戰時,齊國這邊爆發什麼內亂,打亂魏國的部署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