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12點還有一章,推一下老司機三紅的《征戰五千年》,很有意思的曆史無限流
這才開戰不到十天,雖然多路趙軍深入河間,以至於齊人落於下風,若他們豁出去,把高唐、臨淄的兵拉過來,也不一定就那麼快輸,但陳恒還是迅派人來求和。
趙氏家臣、幕僚們大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好的,他們紛紛勸趙無恤不如接受求和,光複河間後就能解放勞役,繼續投入到春耕夏種中去了。
趙無恤哪能不清楚陳恒的小九九,他對眾人說道:“我太了解此人了,陳子常此舉好比壯士斷腕,棄地保民啊,若我沒猜錯的話,他是想要讓趙軍停止進攻,好乘機把河間的人口遷走。”
和魏氏想的不同,在得知趙無恤欲伐河間後,陳乞、陳恒父子就做好了放棄這裡的打算了。
河間是大河支流衝擊而成的廣闊平原,但沼澤灘塗和鹽堿地遍布,一直以來都是個空白地區。這裡的戎狄部落多半沒有編戶齊民,人口難以統計,但至多不過十餘萬,齊國六年來新建立的城寨,如東武城、扶柳等也多是軍事用途,所有這片土地給陳氏帶來的賦稅不多,主要是作為大本營高唐的防禦縱深。
畢竟一旦晉國得到河間,對岸的高唐就將直麵威脅。
但若趙氏逼壓太緊,為了河間在此地與趙氏決戰一場,在陳恒看來,又覺得得不償失,且不說他們沒有戰勝的信念,就算費大力氣擊退趙氏的進攻,南麵的長城空虛,魯國和國、高餘黨也會乘虛而入,比起來自趙氏的威脅,流亡的國、高殘部才是陳氏最擔心的。
所以陳恒決定進一步收縮防線,這樣才能讓兵卒有效集中,一如他信中所說的,齊國雖然屢次喪師失地,但仍然是四塞之國,防禦起來不是難事。
所以他早就在著手遷徙人口的事情了,將河間遷成一片白地,再依托大河和高唐、夷儀等要塞化的城邑進行防守,這樣方能事半功倍,陳氏的大河舟師,足以截斷任何試圖渡河的人!
然而這份和平的意願卻沒有被趙氏第一時間接受,趙無恤沒有理會陳氏“停停停!”的大喊,他命令幾路軍隊繼續前進,將河間的齊國據點分割包圍,隻剩下東武城一處留著沒打,在得知魯國方向盜蹠部進攻齊長城沒討到便宜後,這才同意陳恒的請求。
於是河間地的人口,陳氏隻來得及遷走三分之一,還搭進去了東武城剩下的千餘守軍,想要贖回,隻怕又要出點血了……
停戰協議在大河乾流簽訂,和西麵被稱為“清河”的支流不同,水較為渾濁的“濁河”水流急促而寬闊,尤其是在北方水量充沛的春秋時代,一眼望不到邊,若再往前推千餘年,在大禹治水的時代,整個華北平原都是它奔流而過的澤國。
陳氏能認慫,能下人,同時也極為能忍,在幾年前盜蹠的黑旗河盜船威脅到航運安全後,他們加大了對舟師的重視。陳氏的大河水師,有大翼五艘,中翼小翼數十,艨艟近百,的確有阻斷衝垮趙軍浮橋的能力,趙無恤想要一鼓作氣打過河對岸去,雖然能夠辦到,但損失絕不會小。
何況要打高唐、夷儀,乃至於臨淄的話,就是場舉國之戰了,說不定打個兩三年也沒有結果,到時候府庫空虛,兵卒疲憊,反倒讓韓魏慢慢恢複展起來,讓吳楚北上,豈不糟了?趙無恤可沒興趣學曹操來個投鞭斷流,然後多年苦心經營化作一場空,現在需要的是穩,而不是急。
伐千乘之國,不可一蹴而就,隻能鈍刀子割肉,慢慢宰殺。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兩三年安寢,起視四境,而趙兵又至矣……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站在濁河邊上,趙無恤露出了笑,他距離高唐、臨淄,又近了一步。
如此一來也有好處,那就是向諸侯和韓魏傳播一種假象:趙氏滅代,是為了報複,奪回河間,是為了光複失地,同時加大威望,趙無恤追求的,還是像他祖先趙宣子那樣尋求晉國的霸業,而不在於兼並天下。
所以從在魯國起家至今,雖然有機會夷滅泗上十多個小邦,但趙無恤卻沒有亡任何一家社稷,除了僭越稱王的化外戎狄代國。要想方設法,不能讓敵人擰成一條繩,這是謀天下的必備素質。像拿破侖那樣大殺四方,連續挫敗幾次反法同盟,的確夠傳奇夠痛快,但無論是人民,還是國家的戰爭機器,都會有疲憊的一天。
一月底出兵,二月底就結束了戰事,這次晉侯午二十年,齊孺子侯五年的河間攻勢來得快去得也快,結果以齊國歸還河間而告終,
勝利如此輕鬆,一時間,趙氏上下一片歡欣鼓舞,連趙無恤也竟有些得意了。
趙氏大勝而歸,因為沒有大的戰役,傷亡僅有數百,當然,除了陳氏答應“賠償”趙氏損失的粟米二十萬石,葛麻五千斤,鹽兩千鐘
之外,也沒什麼現成的戰利品可言。
雖然河間在後世號稱“地濱滄海,鹽鹺之利,軍府所資。又舟
車通利,四方供億,皆取給焉。”但這時代人口少,土地差,想要富庶,仍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開才行。
趙無恤攻略河間的目的,更多是戰略方麵。
此地是華北平原的水6衝要,南臨河、濟,西臨邯鄲、東陽,奪取這裡,不僅能拓展鄴城的縱深,讓大本營更安全,更能迫近高唐,讓陳氏日夜不得安寢,無法好好展內政,恢複齊國國力。
趙無恤當即將此這片新獲得的狹長土地,連帶南麵的館陶等城邑,合並為一個郡:河間郡,這是趙氏治下的第三個郡,治所在巨鹿澤畔的巨鹿城,由趙氏的老家臣楊因擔任郡守,羊舌戎為郡都尉。
官署中,他笑著對眾人說道:“齊人築城,趙氏接手,所以河間的城邑是現成的。”
“館陶縣、巨鹿縣、武遂道、東武城道、扶柳道,暫且先列兩縣五道,除了巨鹿和館陶外,其餘三道免除一年賦稅,要儘快設置亭驛,編戶齊民。”
結束戰爭後,將瑣事布置給臣僚們,難得鬆閒下來,趙無恤心理的懈怠傲然也到了極致,便去一覽前幾日沒時間遊玩的巨鹿澤。
……
巨鹿澤坐落在華北平原的中心,傳聞“大禹導河,北過洚水,至於大6”,大6也就是巨鹿,春秋時代的北方,和後世的江南水鄉也差不多,尤其是黃河下遊水網縱橫,湖泊廣闊,這巨鹿澤有清河、漳水等眾水所彙,趙無恤登山遠眺,隻見這裡波瀾壯闊,氣吞寰宇,不亞於南方的雲夢、五湖。
他不由出言讚道:“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真不愧是華北的水泵,有這個大湖在,不怕周邊的農業搞不起來。
恰好此時,有家臣拍趙無恤的馬屁,說上卿之前在鄴城節儉持家,沒有修建台閣高樓,如今代國已滅,齊國已服,燕、中山莫不賓從,為了顯示上卿的威儀,不如在風景秀麗的巨鹿澤畔,修築一座離宮何如?
所謂大澤並非簡單的大湖,除了湖水之外也有很多濕地,這種地形適合諸侯卿大夫遊獵消遣。那家臣準備充分,甚至連修離宮的地方都幫趙無恤瞧好了。
他指著山陵下的一處地方道:“那裡風景秀麗,有丘陵環繞,風水極佳,極巨鹿之精華。且易守難攻,不如動河間戎狄,大興土木,建築台池,作為上卿的離宮。”
趙無恤雖然不喜歡奢靡,但眼見山下那處地方溪水環繞,滿山楓樹,到了秋天肯定更加秀麗過人,若能簡單地修建幾處彆院,閒暇時攜妻妾和妹妹來子女此遊樂,豈不美哉,便順口問道:“此地何名?”
“名為沙丘……”
這兩個字聽在耳中,恍如雷霆霹靂,讓因為連續大勝而有些懈怠的趙無恤頓時振聾聵,猛然醒悟過來。
“沙丘!”
這個地方,有毒,尤其是對於嬴姓的帝王而言,更是劇毒!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吞並樓煩林胡,將趙人的勢力範圍一口氣推到了河套平原,又滅中山國,將趙國推向強盛,最後卻因為太過驕橫得意,內政和王位搞的一團糟,結果被活活餓死在沙丘離宮裡,霸業成了一場空,被安上了“靈”的惡諡……
再後來的秦始皇,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多麼的不可一世。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都被秦皇占為己有,他之心,日益驕固,結果呢?沙丘之變,始皇帝成了屍體以後,便阻止不了宦者和臣子的陰謀,堂堂千古一帝,被混在臭魚鮑肆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子孫身死人手,大秦二世而亡,為天下笑……
所以對於沙丘這地方,趙無恤避之不及,晦氣地呸了一聲後轉身就走。
“上卿,上卿,若是不喜,還有其他地方可選……”那阿諛的家臣追著上來,卻被趙無恤讓人押了起來,怒喝道:
“我父趙武子曾把家臣欒徼沉沒到大河裡,說:我曾經愛好音樂女色,欒徼就給我尋來,我曾經愛好宮室台榭,欒徼就給我修建,我曾經愛好良馬好馭手,欒徼就迅找來。如今我愛好賢士六年了,可欒徼不曾舉薦過一個人。他這是助長我的過錯、磨滅我的長處啊!”
“我父的敦敦教誨,無恤一日不敢忘懷,今後但凡有如欒徼之輩,進言大興土木,亂建亭台離宮者,剝奪僚吏家臣身份,交由大理以賄賂罪論處!”
那名家臣被帶了下去,趙無恤最後看了一眼沙丘的方向,雖然春風柔和,他頭上卻冷汗直冒。
他覺自己有些懈怠和誌得意滿了。
自己的事業,過趙武靈王了麼?未必,這輩子能達到秦始皇的程度麼?還不一定。
他甚至都沒資格重蹈他們的覆轍!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親賢臣而遠小人,謹慎,謹慎啊!”
在告誡自己一番後,趙無恤便準備離開巨鹿,由邯鄲返回鄴城,不過就在他剛要啟程的時候,卻又接到了一個消息。
韓氏與鄭國生衝突了……(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