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第五更,為hcylovegtt萬賞加更!兄弟們,訂閱走起啊!
“太子招招狠辣,這是欲置秦王於死地啊,先罷陝東大行台,又要秦王搬出皇宮,現在還要撤王府左右六護軍府,三郎,你知道這幾條是何人給太子獻謀劃策?”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房玄齡找到個機會,詢問張超。
“除了第一條,其餘兩條都是我向太子建議的。”張超回道。
房玄齡驚訝的望著張超。
“我還以為是李綱、竇軌,或者是裴世矩、鄭善果所言,要不就是友賀德仁、魏征、王珪、徐師謨、歐陽詢等人出的謀劃,真沒料到是你。”
張超笑笑,“其實這些,我不說也會有其它人說,我先說還能得太子信任。”
“話是如此,隻是初聽到時我還是有些驚訝的。文遠,你真認為陛下會下令秦王裁撤秦王府左右六護軍府嗎?”
“既然陛下都撤了四行台,那麼再裁撤王府護軍府也不稀奇。畢竟如今天下一統了,諸王手裡握著大軍,也不符合製度的。”說到這裡,張超卻依然是一副很平淡的麵容,“但是這其實算不得什麼大事。沒有了陝東大行台,也沒有戰事,秦王府就算保留著左右六護軍府幾萬人馬,可也輕易調動不得,調兵得有皇帝旨意,有兵部的兵符,缺一而不可。”
“可......”房玄齡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了,總覺得兵權這個東西,一旦交出去了,那可就徹底沒有了半點依靠了。
“在長安城裡,難道秦王還能調動的了幾萬府兵?有親事府和賬內府千餘護衛,其實已經不少了,再多,可兵都在關內各軍府,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
“東宮咄咄逼人,秦王府形勢不妙啊,殿下最近都有些急躁了。”
“房公莫及,我有一策可化解之。”
“哦,有何妙策?”
太子這邊撤行台撤護軍府,讓李世民搬出大內,重申敕、令、教的上下等級,其實都是一直在打壓李世民的威望,而且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段。
李世民連反對的理由都找不到。
這種光挨打還不了手的感覺是很糟糕的。
“我勸殿下暫時低調,其實關鍵的不是殿下當不當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或在不在大內居住,又或者秦王教是否能與太子令並行,最關鍵的是秦王殿下能得到多少人的忠心。隻要有人,就輸不了。”
“因此,太子要撤行台,那就讓他撤。他要讓秦王般出大內,那就搬,搬出去了其實還更安全,更方便。太子要撤掉護軍府,也沒關係。我們還可以趁機把秦王府的將領們安排到外麵,分掌兵馬,還更有利。”
裁撤行台是勢在必行的,畢竟行台權柄太大,就如陝東道大行台,差不多管轄河東河北河南三地的軍政大權,簡直就是個關東******,誰能容忍,不說太子,李淵也不可能一直讓他存在的。
但撤了行台,朝廷也一樣還會有軍事上的需求,不可能三百多州就這樣散著,雖設了十五道監察州,可監察州隻是監察,不管具體的行政的。
尤其是現在好多地方還有叛亂未平,邊疆之地更是不穩,軍事上的壓力很大。因此如今各地存在著許多總管府,一些刺史加總管號,並加使持節名,可以總領軍政。
有的總管管數州甚至十餘州,也有總管管一兩州的,總之就是負有軍事重任。
張超覺得,完全可以上奏朝廷,整理一下這些總管啊都督等,統一一下。
“十五監察道的設立不錯,但隻是監察,現在地方幾百州,朝廷中央根本管不過來了,尤其是許多邊疆之地還不太平,而許多腹心內地也是新附不久,因此我以為,朝廷有必要在監察道觀察使之外,再設一武將,以統管兵馬。”
張超意思很簡單,朝廷嫌行台權力太大,撤了。可又對地方州縣兩級製管不過來了,加了一個十五道監察道,監察方麵雖然加強了。可地方上的軍事方麵卻還是散著的,沒有了行台的總領,就顯得太散了。
因此張超建議,朝廷再設十五個大都督,京畿和都畿的可以是親王遙領,其餘十三道則派出大將鎮守。大都督府下,還可按需要,設立一些都督府分領。
“觀察使是文,大都督是武,州縣之上十三道有這一文一武統領,可解需求。”
四大行台,改成十五道大都督府和監察道,文武分領道內州縣民政和軍事。
房玄齡聽到張超的這個說法,有些眼前一亮。
漢魏時就有都督府,後來還兼領刺史,總領軍政。到了周隋,改稱總管。
隋朝時,更有五大總管府,幾乎是把大隋江山分領,各統數十州,權柄極大。
唐朝此時也有總管府,但又設置了一些都督府,反正有些混亂,但沒有如隋朝時的那種大總管府出現。
張超也沒想過弄大總管府,要不然,那就是大行台變大總管府,換湯不換藥,朝廷也不會答應。
他提出這個十五道大都督府,其實也是為李世民考慮的。李世民當不了大行台尚書令,也出不了京了,那就讓他的手下去爭些大都督、都督的位置,這些可都是能統兵的職位。
隻要手下忠心,撒出去了既能統兵,還有地盤,這實際上也依然是保存李世民實力的一個辦法。
十五道大都督,隻管軍事,且不兼刺史,不管州事,那麼大都督加使喚持節,也隻是一個派駐將領,對朝廷來了說,既能滿足軍事需要,又不用擔心地方將領實力過強,擁兵過重。
畢竟隻統兵不管民政,他們還是限製比較多的,再在這些大都督下,多設些都督,同時取消大都督、都督們的自置幕僚的權力,兵將改為輪換,就不用太擔心了。
“十五個大都督府下,再設四十五個都督府,天下分設六十都督府,這樣就兵權就比較分散,都督府非戰時接受朝廷詔令,聽從大都督府調遣,平時並不受大都督府節製。”
張超的這個大都督府和都督府並不是完全的上下級關係,比如河北道,可能轄有二三十州,而河北道大都督府,隻轄幽、定等數州之地,而河北道魏州都督府,則轄、貝兩三州,卻並不在河北道大都督府的直轄之中,隻是在戰時,會歸屬河北道大都督府的管轄,平時,大都督府對本道的其它都督府,隻有監督權,並有直接管轄權。這樣的設置,也是防止大都督府權力過大,一道之內,一大三小四個都督府能互相製約。
畢竟要推出這個製度,總得讓朝廷放心。
要是不考慮這些,就很難通過。不可能朝廷剛撤了四行台,又設權柄極大的十三道大都督府。
這樣的都督府製度,比起原來了的總管府製度,看起來權力要小了,但張超認為有利於安置秦王府的將領,讓他們分掌兵權。對李世民來了說,掌握一些兵權是最重要的,其餘的可以暫時不考慮。
“秦王府的將領都外調,如此一來秦王府空虛啊!”
“秦王在京城,有千餘護衛足矣,太子的地位,不可能主動在京城動兵。真要到那份上,秦王府多一群將領,也沒有什麼用。”
“我總是覺得很危險。”
“危險肯定是有的,但若是秦王把護軍府交出去,把府中將領調出去,也能暫時的的麻痹東宮,為殿下再爭取更多準備時機。”
“準備?難道最後要?”房玄齡驚問。
“當然是得做兩手準備,如果能夠讓陛下換儲,這是最好的。可萬一不行,最後總也得有另外的準備啊,房公,你說是吧?”
房玄齡真沒有想到要到那一步,他們現在一直做的準備,都是如楊廣當年奪嫡那樣的準備,想辦法讓皇帝廢掉建成,另立秦王為儲。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凡事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的。若真到了那一天,秦王隻要有實力,那麼退可離京,在外登高一呼,四方雲集,強取啊!”
房玄齡擦汗,這個張三,年紀輕輕,可說到起兵造反這樣的大事,居然如此淡定從容。
“嗯,我回頭會跟秦王轉達你的話的。”
房玄齡腳步有些踉蹌的離開,他受到的衝擊有點大。
大內。
宮殿爐火正旺,李淵和裴寂、蕭瑀、陳叔達、楊恭仁一眾宰輔們在談話。
“秦王上奏,稱眼下天下剛統一,邊疆未靖,一下子撤掉行台之後,地方上諸總管府有些混亂,這不利於朝廷對地方及邊疆的控製。因此奏請整理天下總管府,於十五道設立大都督府,並每道再置三都督府,加號使持節,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總判府事,但不再加刺史,文武分領,諸卿怎麼看此事?”
“陛下,這是好事,臣讚同秦王之議。撤掉行台之後,地方上確實有些散。現在設立十五道,派觀察使監察各道州縣,又設大都督府和都督府以掌邊要之地鎮戍,這是良策。”
“臣附議,都督府還是多設一些的好,一道內設一大三小都督府,這是老成謀國的想法。”蕭瑀等也都讚同。
李淵點了點頭,“那就收諸王府兵馬,然後分調這些將領赴各道任都督吧!”
對於秦王沒有反對撤消行台,還交出所統護軍府兵馬,並提出這樣於國有利的良策,李淵很滿意,看來自己之前過於擔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