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真相?

傳統上,歐洲貴族小姐找丈夫,年輕的伯爵討老婆經典場合是沙龍丶宴會以及各種社交舞會。

社交宴會這種東西,規模上去了,是相當相當燒錢的。

路易十四開一晚上宮庭舞會的的開銷,就可能是偏遠地區的小男爵一整年的領地收入。

那些大領主們不在乎錢上的開銷,卻會在乎選擇麵的寬窄。

自家莊園裡的宴會,參加的人員相對固定,都是本地本城的一些熟麵孔,人員流動性差些也是必定的。

好在。

為了能找到那些更加「優質」的配偶,莊園沒長腿不能換地方,繼承人可以自己溜達著四處跑。

官方社交季這種東西,就因此誕生了。

每年的春天,一到玫瑰花開放的季節,巴黎一區旺多姆廣場北側的麗茲酒店的門口,葡萄牙的男爵丶溫莎家族的小姐丶從聖彼得堡遠道而來的大公爵丶以及盧森堡的公主……印著各種鍍金標誌的馬車,絡繹不絕的在這裡停下。

男男女女親昵著挽著手,走入酒店的大堂。

王候公卿們的繼承人們的新一代政治同盟,就在穿著燕尾服的侍叢高聲聳念中,在水晶酒杯觥籌交錯和一枚鑽石胸針就能頂的上普通工人家庭十年收入的舞裙翻卷裡,逐漸編織成形。

工業革命讓社會的生產力空前的暴漲,也讓財富的絕對數量差異,從未如此的懸殊。

一方麵。

殖民地裡各種慘絕人寰的悲劇,一天又一天的都在發生。哪怕就在麗茲酒店幾公裡以外的地方,巴黎的工業區裡,工人們日均工作時長便超過14個小時。

隨處都可以見到因為工業事故而缺少手指丶腳趾和年紀不到14歲的小孩子童工。

另一方麵。

在金幣入帳的叮咚聲裡,永不停歇的圓舞曲,將響徹一個又一個的春天。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蒼生泣淚哭。

尤其是在卡拉小姐生活的歲月,貴族黃金年代的最後夕陽,隨著蒸汽機和輪船的發明,全世界的運輸業已經相當程度的發達了。

儒勒·凡爾納就認為,依據航運公司所提供的船票和報紙上所列車的火車時刻表,80天之內,便能途經歐洲丶亞洲非洲和美洲。

環遊地球整整一圈。

而伊蓮娜家族不僅有自己的專列車廂,還有家族遊艇。

那種需要幾十個船員和水手才能開動的大遊艇。

德奧的主君們都酷愛遊艇比賽。

曆界歐洲遊艇競速賽上,各國皇帝和國王往往都會親臨現場,報紙上形容那是沒有硝煙的「世界大戰」,擁有一條好船是大家族們展示財力且同皇帝保持相似的興趣以加強私人友誼的最好方式。

「1877年7月9日,比賽結束,吃午飯的時候瓦塞爾公爵夫人說,阿爾伯特王子對結果很不滿意,要去命令工廠造一條速度能比現在快5節以上的大船,會采用全新的龍骨設計……這就像很多方麵正在做的那樣,讓普魯士在和英國人的競賽中取得優勢與先機。但這和我沒關係,馬塞港的天氣很好,而我的旅途就這樣開始了。」

安娜調出了一張被她放在收藏夾中,特意加了星號的掃描日記照片。

日記本上的文字簡略而輕盈,最後一個德語字母被拉出了一個長長的上上揚起的小尾巴,顯示著她的主人在150年前,書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正處在興奮雀躍之中。

1877年。

儒勒·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記》出版的五年以後。

剛剛成年的阿爾伯特王子,也就是未來的末代德皇威廉二世第二次的輸掉了法國遊艇賽,生氣的下令建造象徵皇室的大型遊艇「霍亨索倫」號。

在這同時,卡拉小姐的法國春季社交任務也結束了。

她將搭乘自家剛剛參加完比賽的遊艇「白色雪絨花」號,由巴黎返回中歐,在伊斯坦堡換由鐵路到達凡湖,再由凡湖途經德黑蘭抵達馬仕哈德,最後穿越印度,來到緬甸。

她會乘坐英國人建的鐵路由曼德勒到達仰光。

再由仰光港坐輪船,在日本大阪短暫的停留,最後返回歐洲的中心。

這是卡拉祖奶奶一生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次的壯遊旅程。

她雖沒有像凡爾納小說的主人公一樣,在八十天能環遊整個世界。

卻用了接近500天的時間,隻攜帶了兩名貼身女傭以及一名配槍的男仆,穿越整個中亞,東亞以及東南亞。

除了旅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卡拉當時很多的行程細節已經難以考證了。

安娜調出下一張被加了星的照片。

日記上沒有任何的文字,隻畫了一朵素描的簡筆花繪。

畫上鮮花和苞片的形狀很像獅子的爪子,那是雪絨花特有的標誌。

旅途期間,卡拉幾乎不怎麽記日記,隔很長時間,才會寥寥寫上幾筆,多是些有關列車延誤或者前方鐵路斷軌這類的抱怨。

伊蓮娜小姐卻覺得,這一頁是不同的。

雪絨花的上一頁,卡拉寫她的貼身女仆在印度得了瘧疾,無奈推遲了一周行程,那是1878年的10月3號的事情。

而下一頁,已是來年一月,她身在日本了。

中間正好夾雜著1878年的聖誕節。

按照前後的日程推算,她那時候很可能正在仰光,和那位教堂的牧師日記中遇上金紅色頭發的女畫家的時間對的上。

安娜以前以為這幅花繪的簡筆素描,也許是卡拉在異國他鄉過聖誕夜,想念家鄉時隨手畫下的。

現在想想。

日記本上的特殊標誌……是否……便是指代著被她留在世界儘頭的那一張畫?

邏輯上也對的上。

唯一的瑕疵是論文所引用的傳教士日記的原文,牧師所記錄的那位女畫家聖誕節後離開仰光港,直接返回了歐洲,而非像卡拉一樣前往了日本。

畢竟是一百五十年前一位旁觀者留下的日記。

牧師也是在一周後,才向彆人追問打聽的,有些許的差異和謬誤能夠被安娜接受。

關於這位牧師的調查,英國國教那裡,也傳來了結果。

很遺憾。

檔案不是很全麵,當時英屬印度殖民地的牧師,並非都有登記,新教教會也沒有找到寫這篇日記的那位牧師本人詳細的記錄。

好消息是到了神父這個等級,檔案還是蠻全的。

1860年到1890年的三十年期間,英國派往印度的傳教士裡,姓安德森的神父總共也隻有兩位。

其中恰好有一位,在1870年代,負責仰光一家名叫聖·約瑟夫的本地教堂的工作。

它和日記中牧師曾提到了安德森神父,也對應上了。

另外……

安娜上周末,還得知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好消息——筆跡認定。

油畫筆觸的認定,是鑒定學裡的超級難點。

通過兩幅油畫上色彩與筆觸,判斷它們到底是不是一個人畫的,尤其是故意畫的風格很像的模仿畫,經常能讓不同的學者打破頭。

文字字母的筆記認定,則要相對簡單的多。

不用去請福爾摩斯出場。

隻要稍微花一點錢,字跡鑒定世界上任何一家有足夠資質的鑒定所便都能做,且是結論權威程度能被用來當成法庭參考證據的那種。

卡拉的畫作幾乎都被燒掉了,但她的部分信件和日記這些文字材料,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安娜翻到《亞洲藝術》上的那篇論文後,離開機場的第一時間,就讓管家把《雷雨天的老教堂》背麵的「CAROL」的簽名照片和日記本上的原始文字去做一個字跡認定。

相比普通的文字堅定,這件事的難點在於,分彆用油畫筆刷寫字和用鋼筆寫字,就算是同一個人所留下的字跡,書寫習慣亦會有輕微的不同。

「CAROL」這五個字母,樣本量又非常少。

筆記認定更加難做。

管家替安娜聯係到了幕尼黑的一位司法鑒定界很有名氣的老專家,告訴對方,伊蓮娜家族並不需要對方出具司法級的權威結論報告。

伊蓮娜小姐隻希望對方能依據他多年從業經驗,給出一個主觀判斷——問題很簡單,寫「CAROL」這個簽名的人,和在日記本的照片上留下字跡的人,在您心中,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專家的回答也很嚴謹。

「很難,這很難說,二者的書寫工具完全不同,書寫材料也完全不同,字跡的特徵點又這麽少。我不能直接告訴您,這是一個人寫的,還是不是一個人寫的。我隻能說,我在這個簽名上找到的三個字母的特徵點,都在日記材料裡找到了相應的對照。」

「所以您覺得是真的?」

「嗯,30%吧,如果您一定要求我做出回答的話,那麽是的,主觀上,我相信寫下這個簽名的人,正是寫這本日記的人。但是客觀上,以如今的這個樣本量,我最多最多,也隻有30%的把握。」

管家向安娜轉述了那位學者的回答。

30%的把握——

安娜如今麵對的問題就是這個。

主觀上。

女人相信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便是卡拉藏在世界儘頭的作品。

客觀上。

《亞洲藝術》上所提供的論文信息少歸少,但它所提供的幾個特徵點和卡拉人生的履曆,幾乎全部都對應上了。

一個兩個可以說是巧合。

這麽多的相似,就已經脫離了巧合的範疇。

酒井勝子給出的回答也能完美嵌入在這裡……它要不然是命中注定的相遇,要不然,完全可以確定便是有預謀的圈套。

由於目前最大的地下藝術品造假團夥之一的老巢就在和《雷雨天的老教堂》發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