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對策
「你要以什麽標題?怎麽發呢?有報紙願意登麽。」
崔軒佑邊開車邊思考,反問道。
提前泄畫。
確實是個古往今來藝術界屢試不爽的坑人好法子。
這就和把尚未上映的電影母帶給傳到網上一樣陰損。
觀眾不會對已經在網上了解過內容再感多大興趣。
又不是《蒙娜麗莎》,非要在現場看看,發朋友圈裝逼。
各地畫展往往都最基礎的入門要求就是——參展作品必須是藝術家為此次展覽專門創作的新畫作,並且此前從未在任何場合曝光過。
不然,即便已經通過了海選,在發現此類問題後,組委會也有權利單方麵直接宣布將展品撤換而下。
但是吧,
這麽乾也和電影母帶提前泄露一樣。
它泄露的是那些場外粉絲們對作品本身的熱情……
所以,這種事情向來吃大不吃小。
隻有對本來就關注度極高,擁有不小外界期待,噱頭十足的大型展覽,泄畫才能產生毀滅性的殺傷力。
舉個例子。
頂級藝術家的新畫展,就很像《複仇者聯盟》這個量級的大製作。
在歐美會儘一切方法確保電影院(展覽)是觀眾能接觸到影片的唯一渠道。
乃至在結束上映後很長的時間,都會對要不要上流媒體,要不要放到CD錄像市場選擇的很謹慎。
彆說泄露母帶了。
誰敢隨便提前泄露一句演員台詞,麵臨的都是百萬美元級彆的索賠並被拉上全好萊塢製片商黑名單的下場。
整個保密工作做的跟防間諜似的。
次要的片場演員提前拿的甚至都不是完整的台本,或者半真半假的台本。
但是。
要是什麽三四流,總票房未必能超過一萬美元的那種爛片之王。
或者什麽影視大學導演係學生,三四十萬美元成本的小製作處女片。
這麽乾效果就不太好。
人家沒準就不太在乎保密。
說實話。
那種沒名堂的片子。
就算你導演自己把高清4K片源丟在YouTube上,不要錢,隨便看。都不一定有網友閒的沒事,願意在這一坨破玩意上浪費生命中的一到兩個小時。
在藝術領域。
要上畫廊直接售賣的畫作無所謂。
但大藝術家重磅的參展充獎作品,以及籌備多年的個人美術展上的作品。
往往是要嚴防死守的。
尤其是那些就是最追求一瞬間的震撼感覺,看兩眼,熟悉了,就不太稀奇的宏大的裝飾藝術。
籌備期間更是安保措施極為完善。
甚至臨展開幕的幾周,工作人員都不讓帶手機的。
比如赫斯特過去十來年的重磅大展走的大多都是這個風格。
要是他發現自己花了幾千萬英鎊的銀子在包下一整座中世紀羅馬宮殿,在裡麵用了幾年才辛苦設計出來宏偉巨型的雕塑藝術。
渲染了半天神秘感。
結果還沒等展覽開幕呢。
回家吃晚飯時發現自己展覽的高清照片出現在《每日郵報》或者《泰晤士報》的頭版上。
他要是不放下刀叉,從牆上拿起獵槍找人拚命,都算是好涵養了。
但崔軒佑覺得這個「顧為經」名頭太弱了。
完全是個沒出道的藝術素人的樣子。
他根本沒有可以消耗熱情的粉絲群體的存在。
倒也不至於完全沒名堂。
或許「馬仕畫廊史上最年輕的簽約畫家」這個說法打出去,能吸引到一定程度的圈內人士的好奇。
可這樣不夠,遠遠的還不夠。
當然。
普通觀眾不關注你泄露的作品,也不意味要是把顧為經的畫,提前向外界廣泛曝光對他的打擊不大。
各有各的痛點。
如果對大藝術家來說,畫展像是八大影業公司的籌備多年準備全球吸金的大製作A級片。
那麼小畫家對待參展作品的寄托——
就仿佛和剛出道的搖滾歌手希望靠一首絕佳的代表作,在公告牌音樂榜單上一鳴驚人舉世皆知的那個心情差不離。
因此,
大藝術家們怕泄密,小畫家們怕抄襲。
拋去繪畫之外的那些東西。
決定一幅畫的好壞的除了技法層麵,情感層麵以外,就剩下靈感層麵了。
光明總會帶來陰影,每一枚硬幣都會有正反雙麵。
就像那些被譽為藝術家的聖殿看似嚴肅莊嚴的著名藝術展背後,古往今來,總是無法逃脫各種人脈內幕操作的陰雲一般。
抄襲問題,也永遠都是美術評獎項目裡的「光榮」傳統項目。
靈感是藝術家整個職業生涯裡,最稀有也是最昂貴的東西。
縱然使你家財萬貫舉世聞名,沒有靈感的時候,也無可奈何。
山一樣堆在一起的金幣,也換不到腦海中的福至心靈的神光一現。
而「抄」或者「借鑒」彆人靈感,則簡單的不需要任何成本。
隻需要偷偷看一眼就好了。
下至幼稚院裡評小紅花,上至學校的藝術校考,美院學生的畢業聯展,乃至於巴黎沙龍,威尼斯雙年展這個級彆的世界頂級大展。
都逃不出三天兩頭會有人跳出來舉報「某某抄襲老子的靈感,不要臉,取消他的參展資格。」
對方則對罵,「傻叉,就你那點東西,老子上個廁所哼哼的功夫,就能畫出更好的,說我抄那出證據來啊!少貼老子,我要告你誣蔑,哼哼等著收律師函吧!」的撕B戲碼。
世事汙濁處,一般的惡臭。
紅樓夢寧榮街庭院深深的公卿府邸裡,照樣該扒灰的扒灰,該叔嫂的叔嫂,該玩臠童的玩臠童。
而在抄襲的問題上,身價百萬美元上流社會藝術大師之間互相破口大罵的時候,也不比幼稚園門口因為誰家小朋友抄了彆人的畫,拿了獎,得到了重點小學的招生資格,而狂怒的掄著王八拳打成一團的大嬸們來的更體麵。
根據不可靠的江湖傳說,當年巴黎重要的沙龍或者官方畫展開幕以前,要是哪家公共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