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望著洛陽城的城門,心中感慨萬千,往昔在洛陽城的一幕幕又仿佛出現在眼前。
沒有人可以知道,這一次洛陽之行能夠順利與否,但是直到現在,所有的步驟都算是風險性較小的,而那些風險更大的事情還在後麵……
但是在做這些事情之前,斐潛先要帶著黃忠去洛陽城中找一找那些久負盛名的醫師,畢竟預估董卓很快就要進行遷都的計劃,那時人心惶惶,先不說能不能找到這些醫師,就算找到了也這些醫師還有沒有好好給人治病的心思也是兩說。
大多數的人還是普通的人,雖然說醫者父母心,但是在自身乃至全家性命都沒有一個好的未來的時候,還有幾個人可以抱著先搶救彆人再安頓自家呢?
不要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品德身上——這個是斐潛在後世從小就接受的教育,所以,這一次斐潛希望能趕在洛陽城還算是次序正常的時候將黃忠的事情先處理完。
至於黃忠在得到了治療他的兒子的方法後,是走是留,那自然由黃忠來決定,雖然留下肯定會更有幫助,但是黃忠要走,斐潛也是能夠理解,不會強留。
洛陽城斐潛還是比較熟悉的,達官貴人們大都是居住在廣步裡和永和裡,因此多數著名的醫館也是開在廣步裡和永和裡附近。
早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因為經曆了多年的逐鹿大戰,雖然最終劉邦獲得了勝利,但是確實對於民生破壞性非常的大,因此提出了“與民休息”的政策,與之相適應的清靜無為的道家哲學思想得到了漢王朝的重視。
從道家的養生之術也對於漢代的醫學思想和醫學理論上都有一定的促進,道家的關於生命和精、氣、神及養生理論,則成為了中醫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對於醫學的理論上的補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許多漢代醫師已經開始嘗試用陰陽和五行來解釋和為理論來進行治療各種疾病。
其實在漢代,有許多醫師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因為種種的原因,沒有走上仕途,而是將治病救人變成了自己的事業。
所以,在漢代,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整個社會還有一些正麵的積極作用,並不是一味的隻懂得攝取和剝削。
斐潛帶著黃忠走到洛陽城最大的一家醫館,這一家醫館是淳於氏開設的,已經是好幾代的人了。
據說開這家醫館的淳於氏,其祖上是大名鼎鼎的淳於意。淳於意,臨淄人,因曾任齊太倉令,故而又稱“倉公”。曾拜公孫光、公乘陽慶等名醫為師,學習黃帝、扁鵲的脈術。精於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於世。
因為其人品格高尚,不願做貴族奴仆,先後拒絕了越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齊王的征召,甘願長期在民間行醫。
由於不事權貴,被富豪羅織罪名,誣陷入獄。
淳於意的小女緹縈上書漢文帝,為父申訴不白之冤,願以身贖父,文帝哀其心意感人,遂赦免了倉公。班固有詩讚曰:“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後來倉公淳於意死後,淳於氏就一直秉承著淳於意遺留下來的訓斥,不是成為達官貴人的專屬醫師,而是更注重為普通的民間百姓看病治病,幾代人一直堅持不懈,在洛陽有極好的口碑。
斐潛帶著黃忠,站在排隊看病的一行人之後。
這也是淳於氏的規矩,若不是急症,就必須按照先來後到的次序進行就診,雖然這個規矩滿足不了達官貴族高人一等的自我滿足感,但是淳於氏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奉行著,從未改變。
坐堂的醫師有兩位,一位年齡較長一些,大約是五十多歲的樣子,雙眉之間似乎因為是長時間習慣皺眉,有了一個深深的皺紋;另一位較年輕,三十多歲的模樣。
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年輕的醫師進行診斷,年老的隻是靜靜的看著,極少說話。顯然是年輕的醫師已經是出師了,作為師父的年老者隻是坐鎮一下,把把關而已,大部分還是讓年輕的醫師來決定。
時間不長,就輪到了斐潛和黃忠兩人,年輕的醫師抬頭看了看斐潛,又看了一眼黃忠,皺起了眉頭,眉毛的樣子竟然和旁邊的年老者一模一樣……
“二位可有何事?淳於氏祖訓,天下病患,一律平等,非急特症,恕不外診。”原來年輕的醫師習慣性的用“望”字一訣對斐潛和黃忠兩人進行了初步的診斷,發現這兩個人都看起來沒有什麼病症,那麼既然沒有病又前來醫館,多半又是不知道淳於氏的規矩之人要求出診什麼的,故而先將淳於氏的祖訓將在了前麵……
“非請貴醫師出診也,乃有一人患病久矣……”斐潛拱手向年輕醫師說明道,將黃忠的兒子的情況一一說明了一下。
一旁的黃忠也是掏出了一直珍藏在懷中的病情記錄,雙手奉到醫師麵前。
“竟有此事?”年輕的醫師半信半疑的將黃忠兒子的病情記錄接過,翻看起來,不一會兒就咦然出聲,略有些驚奇的問道,“此書何人所記,竟如此詳細?”
黃忠略帶感激的向斐潛看了看,說道:“乃是此位斐郎君所記爾。”
“斐郎君?”年輕醫師有些不大相信,畢竟沒聽說過有什麼比較出名的斐姓醫師,那麼這麼詳細的病情記錄又是怎樣做到的呢?竟然比淳於氏一貫以來,從倉公淳於意首創至今的病例記錄更加的詳細和全麵……
年輕醫師將此記錄轉奉給身側的年老醫師,說道:“叔父請看……”
年老的醫師接過卻沒有馬上翻看,而是問道:“不知斐郎君師從何人?所學何書?”
“吾師為蔡中郎,所學……”斐潛講了一半忽然反應過來,眼前這兩位該不會是認為自己是學醫的吧?
這個真是讓斐潛要如何說才比較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