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因果總是奇妙。
幾年前方可藝導演的仙俠劇,讓趙燦趙彤與程聽言衛卯卯有了正式的現實的交集。而後在少兒組殺青前兩日,又多了一個帶著娛樂公司的雛形和草擬的合約去探班的沈子霖。
隻是當年在片場,因著趙義鬆的反對,趙燦沒能把自己和程聽言簽進一個公司裡去。不過趙燦從來也不是吃素的,在看出趙義鬆是想用趙彤拿捏她,讓她接了趙彤的養家活兒之後,轉頭就好好念書去了。按趙燦原本的想法,是再到寒暑假的時候,可以去看看有沒有機會拍戲,大不了和家裡分分賬,她多少攢點,回頭要是家裡反口不給趙彤看病了,她們也能有個依仗。
結果趙燦那想法,還沒等到那年的暑假去實施,孫近芬就和趙義鬆開始鬨離婚了。嗯……為了生不生三胎鬨離婚。一個天天催著她出去拍戲,很煩。一個天天精神控製她們,也很煩。趙燦覺得按他們那精神狀態,不是該不該生二胎,而是壓根不該生孩子。
還好,當初那九十塊錢的事兒說破之後,姑姑也沒放棄她們。在她們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姑姑上門無差彆攻擊,幫她們狠狠地打了幾場,警局都去了兩回,終於還是把她們順利地折騰去住校了。
自此一彆天地寬,後麵寒暑假沒校可住,趙燦寧可帶著趙彤進劇組掙錢給家裡吸血也不想住回去了。
雖然因為監護人的反對,趙燦一直沒能和程聽言簽一個公司去。但是這幾年趙燦也從沈子霖手上得了幾個資源。報酬多不多,劇組強不強,角色好不好,趙燦一個都不在乎,就一條……得是多拍一陣子,最好直接拍掉一個寒假或者一個暑假的時長。
娛樂圈內裡可操作的事情太多,都不是趙義鬆一個外行能玩轉的。趙燦在沈子霖程聽言他們的幫助下,好好地帶著趙彤在外頭浪了幾年的寒暑假。
劇組待得多了,認識的人就多,八卦就聽得多。
因為打太極錯過太多群消息的衛卯卯,一路翻到頭,才發現群裡最初爆出汪家要參加育兒節目的,不是汪知知自己,而是趙燦。是趙燦先問了,群裡有好幾個人冒出來圈了汪知知,他才出來證實了這個消息。
隻能說,這幾年汪知知千好萬好,就是有一點實在不好,還老不改掉。就是有什麼事兒就愛一個人背,生怕給他們添麻煩似的。就像是小時候被他爸媽逼著放學在家單獨帶妹妹,喂奶換尿布折騰到人都快不好了也沒和他們說,還是寶寶家常菜那邊發現了他的異常,他們去追問才問出來的。又像是這次……那個風評超差勁的育兒節目要進他家黑他了,他也不說,也不知是要自己承受到何種程度,才願意開口。
還好,這回有趙燦。
趙燦開聊的這個群,是當年沈子霖去片場探班後,拉的一個大群,除了原本的幾個寶寶,在拉了趙燦和趙彤之後,還拉了唯一的一個成年人薑禾葉。
總歸是幾個人一堆群的進度條又上了一格。
這回事情在群裡攤開說了,結果意見卻難得的一直統一不下
來。
意見主要分為兩種,汪知知的,和其他所有人的。
隻是無論群眾呼聲如何大,汪知知始終是當事人,最終還是他取得了勝利,推著事情往他想要的方向走了。
九月初趙燦在群裡說出的消息,到月底時,椰子台熱度極高風評極差《超能育兒師》就進入汪家入戶拍攝了一周的時間。
整個九月,群都像是被丟進了熱鍋的螞蟻窩,就那麼幾個人,一天能刷出幾千條信息。
有如薑禾葉,趙彤,文江月那樣心軟的,勸汪知知給自己留一線。亦有沈子霖,趙燦,衛卯卯那樣被汪知知的堅定真正說服了,開始支持汪知知自己選路自己走的。然後中間還夾著努力分析的程聽言和每天一會兒支持這個一會兒又去支持那個的牆頭草溫東鈺。
隻他們的擔心,汪知知全部收下,卻是依舊堅定一往無前地去了。
又隔一個月,十月末,《超能育兒師》第八季上線椰子台,開局播出的第一期就是汪家。
前一晚溫柔去問兒子女兒第二天想吃什麼的母親,因為處理工作熬夜第二天起晚了些,著急忙慌地奔去菜場,卻發現攤子上兒子想吃的排骨已經不怎麼新鮮了,隻能買了女兒想吃的雞腿回家。
回到家,母親認真又禮貌地和兒子說明了這件事,並且保證第二天一定給他做上他想吃的排骨。兒子神情淡淡,對母親的抱歉不置一詞。
兩小時後,勤勞的母親為一家人忙活出了一桌子的菜。育兒師剛受邀坐下,門鈴響起,兒子的外賣到了。
糖醋排骨,芋頭蒸排骨,排骨蘿卜湯,筍炒小青菜……二菜一湯,有葷有素的小份外賣擠在了一桌的家常菜邊。
飯桌上,女兒乖巧說著“媽媽辛苦了”,外出歸來的丈夫為妻子帶回了美麗的鮮花,親手插瓶放到了飯桌上。兒子……禮貌性與育兒師說了一句可以嘗嘗他的外賣,在被育兒師教育了一句應該尊重母親的勞動成果之後,再沒理過育兒師,直接把外賣吃到汁兒都沒剩。
席間,母親的低落,父親的怒氣,妹妹的小心翼翼,兒子全當沒看到。
下午時,和育兒師談完的父親剛想去找兒子談談呢,結果兒子的臥室裡已經沒了人,一問……早走了。
母親對著鏡頭憂心忡忡地說著兒子總是這樣,不會體諒家人的不易,一點不如意就不理人。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他要吃什麼,就要給他做,要不他就去吃外賣,當場給家裡人沒臉。母親說罷,又歎氣搖頭,不等第二天,下午就匆匆出門去尋新鮮排骨去了。
晚上母親做了烤排骨,兒子回來似是順了心意了,沒叫外賣了。
兒子吃了一塊排骨,父親建議他為中午的不尊重母親勞動成果和母親道個歉,兒子放下了筷子。
半小時後,兒子開始吃他的烤排骨外賣,對旁邊父親的教訓充耳不聞,吃得很香,一根都沒剩,裡麵配的小塊烤玉米烤土豆都吃得乾乾淨淨。
在育兒師的建議下,父親和母親“配合”地在接下來的拍攝中進
行了多番針對性的試探。
問了兒子想吃什麼,因為客觀原因沒能做……吃外賣。
做了兒子想吃的,因為飯桌上一些“合理”的要求和教育……吃外賣。
希望兒女體會一下母親做飯的不易,請了師傅來家裡教孩子們下廚給爸媽做飯,女兒聽話配合,兒子……吃外賣。
最終呈現於成片的,就是一次次按響的門鈴,一份份送來的外賣,深深地打擊了一個給家人做飯的母親。
而家庭的問題,當然不止吃飯一件事。
對於汪家而言,汪知知不吃家裡的飯,老吃外賣這件事,甚至隻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
節目一開始,兩個孩子基本上是相互無視的狀態。在拍攝過程中,汪家父母的教育下,妹妹汪知情聽話地開始看得見哥哥,會叫哥哥,會喊哥哥吃飯。八歲的小姑娘,禮貌又乖巧,而汪知知……一如既往地冷淡,隻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無視父母要求他帶妹妹一起玩會兒的請求。
幾天的拍攝,是外賣,外賣和外賣。是無視,是冷漠,是自管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