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up直播大pk活動準入條件如下:】

【一、加入各自領域文化推廣活動,完成不少於20次相關主題直播。】

【二、除綁定的特彆觀眾之外,粉絲總人數超過一百萬,直播間平均觀眾人數穩定大於十萬人。】

【三、獲得各自領域最高級彆頭銜。】【四、獲得十枚直播間徽章,其中“重量級”徽章超過三枚。】

蕭蘭蘭: "啊這……"

加入了紅樓文化推廣項目之後,蕭蘭蘭的直播確實小有成績,但她目前的成績比這要求還有點差

距,估計隻滿足了第二條。

【請注意,本邀請向所有參加各自領域文化推廣項目的人員發出。而您目前距離該標準還有些差距,如果能在三個月內滿足以上要求,將受邀參加直播大會,與各領域大咖共處同一個直播間,並有機會廣泛拓展觀眾基礎,推廣您所致力的專業領域文化主題。】

蕭蘭蘭看得很心動:雖然她的直播間最近取得了不少進步,關注的人數多了很多,但和其他up主比起,尤其是和那些科普區的大咖比起來,蕭蘭蘭還是個小蝦米。

但是她的夢想,是讓更多人能領會《紅樓夢》的無窮魅力,讓世人都能了解,這部書擁有令人“皓首窮經”的魔力,是一個一旦"入坑”就再也出不來的迷人母題。

還有三個月!

蕭蘭蘭心想,在這三個月裡她還要繼續直播,儘一切努力去滿足準入要求,希望能夠在三個月裡,站上大型直播間裡的pk台。

但是,她留意到第四條準入條件: "‘重量級’徽章是什麼?"想了想,蕭蘭蘭也顧不得手上的麵粉了,趕緊抱著手機詢問平台助手。過了片刻,小助手答複:

【字麵含義,所獲徽章具備重大影響或重要意義的,即為“重量級”徽章。您目前擁有的徽章中,僅有“見義勇為”一枚。】

"嘶——"

蕭蘭蘭倒抽了一口氣。三枚“重量級”徽章,她到現在才掙來一枚呀!不過,也可以理解那枚“見義勇為”徽章為什麼那麼有意義。

【如果您能集齊三枚“日進鬥金”,將可以兌換“日進鬥金”金章,金章均為“重量級”徽章。】

蕭蘭蘭

心想:這“日進鬥金II”都還是腦哥送給她的……之後她是不是還要去認識的各大up那裡去打打秋風才行?

【祝您順利集齊徽章,希望能在pk大會上見到您的倩影。順祝您新春大吉!】

小助手留下了一句新春祝福便下線了,留下蕭蘭蘭一個人捧著手機飛快思索。獲取這些徽章一定有什麼規則,隻是這些規則她還不知道。

這時蕭爸爸和蕭媽媽同時發了話: “蘭蘭,快來包餃子!這餡兒是用你帶回來的灰條菜發水調的,香著呢!"

蕭蘭蘭回家的時候,帶了不少腦哥塞給她的灰條菜、葫蘆條兒之類的乾菜,還有好些真空包裝的薺菜、馬蘭頭和枸杞頭。又吃又拿說的大概就是她。

這時蕭蘭蘭一聽:自家餃子竟然也都是紅樓美食,趕緊放下手機,一溜煙去了。

薛家,薛大姑娘寶釵剛從賈府那裡收到三姑娘探春使人遞來的一張信箋,請她幫忙算一算剛剛過去那一季“羽絨服”的收入。寶釵當即命分管南方衣飾生意的管事進來,命他結算過去一季應屬賈府的收益。

那名管事當然知道賈家是薛家的親戚,將那“羽絨服”的營生誇了又誇,讚道:“若不是大姑娘的親眷,誰又能想到將那不值錢的鴨絨鵝絨,都能做成衣服呢?"

寶釵點點頭: “確是如此!”

這羽絨服,天幕上仙子的確常穿,也提過“羽絨”之名,可是除了探春之外,也還從來沒有人想到能將天幕上的衣服也給複製出來。

另外,做這羽絨服也有一樁難處,不是說用那縱橫縫紉的法子就能解決的——就是“出絨”,不管用什麼麵料,總有那細細的羽絨一枚接著一枚往外鑽。若是麵料粗一些的,穿上這羽絨服,稍許動一動,身邊就是一片“鵝毛大雪”。

後來也是探春想了個法子出來,在衣料的內襯塗上一層專門的“膠水”,將絨毛都“粘”在衣料上,這才解決了“出絨”的問題。

探春從來沒對寶釵隱瞞過這種工藝,但是那種“膠水”卻是賈敬的“丹房”裡研製出的秘法,乾透之後會牢牢粘附在衣料之上,薄薄的一層,柔軟易折,就像是布料的一部分,與市售的任何“漿糊”、 “膠水”都有所不同。

寶釵自然知道那膠水是賈家的不傳之秘,她自己也不去多問,隻是稍許指點探春,教她如何在京郊尋找材料、組織人手

,製出一件又一件各種款型、版式的羽絨服,再將它們推向市場。

果然如寶釵與探春兩人所預料的,這種禦寒衣物最先在南方流行起來。

南方諸地,雖不似北方冬季苦寒,但陰冷起來也挺夠嗆,似被魔法攻擊。但是南方的冷卻又犯不上穿那等又厚又重的大毛衣裳,相反,倒是毛皮到了南方容易發黴生蟲。

於是這“羽絨服”宛如異軍突起,再加上寶釵幫探春出的主意,在那“羽絨”的內膽外頭套上各種華麗的麵料,錦緞的、刻絲的、刺繡的……做出剪裁得體,美不勝收的奢華服飾。但除此之外,也能用最樸實的純色鬆江布,做出禦寒極佳,而又樸實耐用的尋常羽絨服。

這種新奇的服飾在南方火了一整個冬天,在初春之際,火回了北方。

隨著春意降臨,那大毛衣服漸漸穿不住了,人們渴望穿上卸下沉重,穿上輕巧的春裝。然而北方諸地春寒料峭,一到乍暖還寒時候,尋常棉服著實頂不住。

因此這整個冬天裡都不聲不響的“羽絨服”,在春天裡成為京師的流行風尚。

那管事故意拍寶釵的馬屁,笑著道: "這羽絨服隻有一樣不好,就是最近城裡城外,連鵝鴨都搜羅不到了。"

寶釵聞言,也忍不住輕笑,道: “是呀。賈府那時派人到各村各寨,各酒樓茶肆,甚至各家相熟的大戶人家去搜羅的羽絨。所以才讓市麵上鵝鴨奇缺。不過今年養鵝鴨的人鐵定會更多,待天氣暖了,這種短缺就會緩解了。"

這時,寶釵也已將管事的賬簿子翻完,點頭笑道: “共有二千兩上下,刨去人工與物料,總有一半的利給到三丫頭那裡。這是一門好營生。今年冬天會至少還要翻上一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