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蘭蘭帶大家,造訪了“七頭一腦”腦哥的農業基地,腦哥在這裡令蘭蘭大開眼界,不僅讓蘭蘭見識了大觀園中女孩兒們喜歡吃的枸杞芽兒、蘆蒿這樣的蔬菜,還有給蘭蘭帶來了不少意外之喜,比如:玉田胭脂米、雞髓筍、火腿鮮筍湯,還有曾經在《紅樓夢》中出現的不少美味乾菜。】

【然後咱們從這些土地上的出產說開去,談起了由賈探春主持,在大觀園裡推行的"興利除宿弊”改革,也講到了這次改革為什麼會失敗,以及探春的個人性格與命運。】

【……之後蘭蘭是怎麼岔到各種“抄家”上的?】

【23333:哈哈,蘭蘭被迫跑題。】【夢裡九重天:被賈寶玉同學問的。】【賈寶玉風雪山神廟:實在抱歉。】

【沒關係沒關係,蘭蘭在直播的最一開始也已經說了,歡迎大家提問,蘭蘭會儘力回答。隻要大家不要再給蘭蘭寄送昂貴的禮品就行。】

【以上就是蘭蘭今天直播的全部內容,蘭蘭的個人主頁如今已經掛了腦哥“七頭一腦”直播間的地址,還會應大家的要求掛上農業基地的地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參觀,同時也歡迎大家收藏一下腦哥這位寶藏主播哦!】

【花開彼岸:一定收藏!】

【二踢腳不是二鍋頭:一定!我還想看看蘭腦能不能組CP呢!】

賈寶玉不知道“收藏”主播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個人主頁”在哪裡看,但他也隨大流地刷了“一定”兩個字。隨著天幕開始黯淡,寶玉也立即著手收拾麵前的一疊字紙——給老太太請來的太醫還在外麵等著呢!

不多時,那位太醫院的太醫被請進垂花門。他再一看賈母和身邊諸人,頓時發起了愣: “怎麼?各位的落枕竟然一下子都好了?"

眾人:..…

好容易待太醫為賈母診斷開方,賈母顧不上太醫的諄諄醫囑,忙道: “著人出去告訴二老爺,備帖,請林姑爺,無論如何都要請林姑爺來一趟。"

王夫人忙應了著人去告訴賈政。

鳳姐卻問: "那江南甄家那邊……要不要去信問問?"可若甄家一旦抄家,書信往來都是錯處罪證。

賈母思索半日,方道:“我記得薛家的姨太太說起過,這天幕他們在金陵時也能看到。天幕上既然提到甄家,恐怕甄家也

能看見天幕。至於如何行事,就要看甄家家主了。"

想到這裡賈母做出決斷: "府裡與甄家的禮尚往來一切照舊。但從今日起,甄家送來的禮,全部送到庫房裡封存,誰也不許動。甄家派來的人,送來的東西,誰都不許私下授受,必須全都記在公賬上。"

寶玉等人都還不知道賈母說這話意味著什麼,但王夫人等經過事的,已經很明白賈母到底在預備

著什麼——老太太,已是預備要和甄家做切割了。

然而王夫人等卻還想不到,賈母對甄家著實生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所以決心將甄家送來的一切禮品財帛都留著,萬一能幫甄家還上那一丁點兒虧空……那就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鳳藻宮,如霧的香氣從鶴嘴香爐的爐嘴中傾瀉而出。賈元春將她整理出的筆記摞放得整整齊齊,置於小炕桌上,等待皇帝陛下禦覽。

她表麵看來一切如常,但心中忐忑至極——今次天幕上所說的與賈家關係甚大,說到府裡的積弊倒也罷了,更加提到了賈府接受甄家寄放財物,這已是一件重罪,另有那許多抄家之說,天幕曾說過那是將“真事隱去”的“真事”,到此間未必便會——對照著發生,可是到了賈元春這裡還是為難:

她到底是該如實記下呈送禦覽,還是該為家族隱晦一二。

事實上,元春記錄時,已是斟酌萬千,用的是春秋筆法,儘最大努力為賈府撇清了。但她又顧及著並非隻有自己能看見天幕,就算是為家族諱言,也總不能太過。

至於接受甄家寄放財物一事,賈元春相信府裡有祖母做主,既然已經看見了天幕,總不至於再犯這樣的糊塗。但是其它的呢,任上虧空、結交宗室、騷擾驛站、結黨營私……這些,榮寧兩府,經不經得起查呢?

還有她自己,天幕預言了賈元春之死——元春並不覺得特彆出奇,待在這見不得人的地方,人若是能長壽那才是怪事一件。

隻是,若是她的死亡會帶累賈府全家,又或者是反過來,賈家犯事,連累到宮中的自己……元春心裡一陣糾結忐忑,甚至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勇氣觀看下一次的天幕。

想著想著,就見皇帝陛下快步進殿,夏守忠跟在後麵,手中捧著厚厚一疊折子。

賈元春連忙上前行禮,被皇帝免

了,讓她坐在炕桌對麵。靠近得了,賈元春鼻端便嗅到對方身上有一絲隱隱約約的速沉香氣,似是進鳳藻宮時才沾染上的。看來這位皇帝陛下還和多數時候一樣,不喜熏香。

"看你麵色凝重,這是天幕又批評賈家了?"皇帝陛下坐在炕桌對麵,一抬眼望著元春。

賈元春頷首,忙道:“是,臣妾不敢為母家諱言,因此從天幕上聽來的一切,妾身都已——記下,呈貢陛下禦覽。"

皇帝聞言,哈哈一笑,當即命夏守忠過來,取了一隻泥金信封,將元春今次所記天幕之言的所有筆記,都裝進了那隻信封裡,然後在封口處淋上火漆,皇帝陛下親自摘下手上一枚戒指,在那火漆上一印。

"朕自然信得過賢德妃。這裡有朕親自印下的火漆烙印,除了朕之外,沒有人敢打開閱覽。日後朕或許會有一天有興致願看看天幕是如何說朕的江山的。但如今朕確實是無暇他顧……還有好多折子需要批閱。"

元春望著那枚被火漆封口的泥金封,心底稍稍鬆了一口氣。

翌日,宮中議政的小廳內,林如海正在與“主戰”的大臣們唇槍舌戰,分毫不讓。

"海疆軍政機要,原非禦史台所能置喙。然昨日臣細看南方軍報,其中疑點頗多。南方諸將,恐多是為了一己之功而妄啟邊釁。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今南方諸將報來的軍情,皆稱南方諸國疲弱,不堪一戰。然卻與各通商口岸報來的海外情形天差地彆……"

林如海所述有理有據。他列舉了不少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