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國的海島非常貧瘠。

傅雲崢對餘鶴說:“你沒有去過J國的海島,那裡與內陸僅相隔53海裡,卻幾乎稱得上與世隔絕。”

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沒有商場,當地土著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95%以上的人不識字,甚至連貨幣都很難流通,大多維持著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海島上特產一種黃色的漿果,容易腐爛,極難保存。

這種漿果在許多發達國家能賣到100美元一公斤,可在海島上隻需要用一顆紐扣就能換一大筐。

傅雲崢想幫助海島富起來,願意建造一條跨海通道,給島上的土著一個走出海島的機會

餘鶴聽得心驚,他知道在世界上一定還有很多很多貧窮的地方,隻是他見過的天地太小,連對華國農村的理解都隻停留在‘農家樂’上。

餘鶴問:“不能坐船嗎?”

傅雲崢搖搖頭:“那片海域很亂,大多都是長途貨輪,土著們沒有錢,所以沒人願意去協調多方勢力,為他們單獨開一條短途航線。”

沒人願意去單獨開一條航線,所以傅雲崢虧錢去建一座勾連海島與內陸的陸路通道。

海島旅遊久盛不衰,當解決了交通這個難題,勢必能大幅促進海島的經濟發展,醫院、學校、商場、酒店、景區終有一日會在海島上拔地而起,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那座曾經貧瘠的海島會成為下一個馬爾代夫。

有多少注定一生囿於海島的人因為這條通道走出去,又有多少人因為這條通道走進海島。

餘鶴無法估算傅雲崢此舉,會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讀高中時,很多同學寫議論文都回引用名人名言,其中,北宋儒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簡直是萬能名言,無論什麼主題都能用這四句升華點睛。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餘鶴練毛筆字也曾寫過四句話。

‘為萬世開太平’這六個字蕩氣回腸,落筆時筆走龍蛇,停筆時心潮湧動。

望著紙麵上的六個字,多少人恨不能自己能生在亂世,好能立下一番驚動天地的不世之功。

可惜生在太平盛世,滿腔抱負無從施展——

有多少人這樣想過?

可時至今日,餘鶴方知並非如此,生在盛世強國是幸運,生在富裕之家是幸運,甚至生來身體健全都是幸運,而在他看不到的許多地方,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不幸。

傅雲崢始終在用行動一點點修補著這些不幸。

J國的跨海通道,隻是傅雲崢眾多善舉中的一件,他被評選為全球青年慈善家那一年,就已經在國內外建造了上百所學校。

餘鶴再一次震撼於傅雲崢的善心與社會責任感。

最令餘鶴動搖的是,傅雲崢的善行沒有國界,也不局限於人類。

荒漠化土地保護,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救助野生動物,建立瀕危動物保育基金

會,關注海洋汙染治理,定期組織船隊清理海洋垃圾。

當年慈善晚宴,餘鶴聽到這些與慈善有關的經曆時內心同樣激蕩,但那時餘鶴還是個中二的高中生,比起慈善事業帶來的深遠影響,他更憧憬於傅雲崢遊曆八方後遠高於人的視野。

不見天地,不識人心。

建學校的善款被騙走挪用、建造的慈善醫院成為資本牟利的工具、拚死救下的穿山甲被隨便都進籠子裡活生生渴死。

傅雲崢走過、見過,經曆過虞詐、背叛、絕望,出走半生歸來,仍願意為J國政府建造一座跨海通道。

挫折不會打敗傅雲崢,他變得更加強大包容。

餘鶴眼中滿是震撼:“我居然一直以為‘心懷天下’四個字隻是虛言,原來故事中襟度四海的大英雄就在我枕邊。”

傅雲崢輕笑著搖搖頭:“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天大地大,蒼生萬物,終有人力所不能之處,在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五十年、一百年都是非常微小的時間門單位,個人得失,微不足道。”

個人得失,微不足道。

餘鶴的世界觀在這一天完全重塑。

他極其慶幸於能夠遇見傅雲崢。

在傅雲崢身邊,他見到了完全不同的天地。

原來為國為民四個詞從來不是空談,每個人都在改變世界。

傅雲崢用一世情懷,讓餘鶴見到了什麼才是起而行之的踐行者。

餘鶴在震撼中成長。

傅雲崢側頭看向餘鶴,語氣很平常,並沒有自傲於他足以睥睨眾生的成就,隻是淡淡道:“不用覺得我很偉大,對我這樣的生意人來說,其實不過是多做了些虧本的買賣罷了。”

餘鶴鄭重道:“傅雲崢,能夠和你在一起是我的榮幸。”

傅雲崢坐在床邊,看樣子準備挪到輪椅上。

傅雲崢對餘鶴說::“都是企業賬目上的盈虧而已,不過虧得再多,也都能從你身上賺回來。”

餘鶴不解地挑起眉,問:“從我身上賺回來?”

這是什麼意思?

傅雲崢沒有回答。

他沒有去拽扶手,也沒有挪到輪椅上。

傅雲崢在餘鶴震驚的目光下緩緩起身。

不需要借助任何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