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比賽(1 / 1)

靠自己去成功 劉墉 455 字 23天前

有悲劇性格的人,最要學習的就是在比賽之前“懸空”;比賽之時“拿起”;比賽之後“放下”。luoqiu一個人如果能常常不安,常常自覺不足,而處處反省、多多充實,不是可以有更大的進步嗎?多抓幾把豆子今天晚上,我從台北打電話回紐約,媽媽說她剛跟你通完電話,你的情緒不太好。原因是上課時,老師叫了四個學生上去表演,第一個就叫到你,你原本練得非常好,但是上台卻表現不佳。孩子!我發現你一直有患得患失的毛病,而且從小就看得出,每次考完重要的考試,你回家總不高興,說自己考壞了,可是成績出來,卻往往是全班,甚至是全校最高的。今年春天你考紐約州的音樂鑒定,也一樣,回家之後悶悶不樂,說自己拉錯了一個音;爸爸媽媽都說你是瞎操心,後來果然證明,你考了一百分。其實我民不能笑你,因為我也有這毛病。從小到大,我總是低估自己,每次參加聯考,回來都認為完蛋了,放榜之後卻又常有意外的警喜。大概這就是凡事都往壞處想的悲劇性格吧——大晴天辦活動,還要準備帳棚,唯恐突然下雨;買回一條新褲子,總要細細檢查褲當,唯恐沒縫好,出去穿了幫;上車之後要多檢查兩次車門,唯恐沒關好,一轉彎就摔出門去;明明是太平盛世,又有社會福利,還總要在銀行存許多現款,以備不時之需。這患得患失的悲劇性格,確實會使我們常不開心。可是從另一個角度想,能總是退一步,未雨綢繆不也是優點嗎?一個人如果能常常不安,常常自覺不足,而處處反省、多多充實,不是可以有更大的進步嗎?當然悲劇性格也可能造成壞的影響,譬如當大家都欣賞淡水河上的月夜星空時,他可能會慨歎河水的汙染;當大家都歡慶比賽勝利的時候,他可能會開始擔心下一次比賽。更糟的是,許多人一邊考試、一邊比賽、一邊悲觀,於是一個考生可能才寫幾題,碰上不會的,一緊張,下麵原來會的也不會了;一個溜冰選手,可能才在第一個三轉跳摔了一跤,就不斷在心裡念著“完了!完了!”造成惡性循環,而連著摔跤。所以,悲劇性格可以有,但要利用它來強化自己,而非將“不安”累積,到最後壓垮自己。我們常說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悲劇性格的人,最要學習的就是在比賽之前“懸空”;比賽之時“拿起”;比賽之後“放下”。我不止一次說“總回頭的人不可能跑得快”,就是這個道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