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上有句話“人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過方,必須先問那裡的禁忌;進入彆國時,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你很可能聽見重重的一聲撞擊,接著有個躺在地上鮮血直冒的機車騎士和已經滑出去十幾尺,被車門撞壞的機車。當然,還可能有個被車子撞傷的你。人生路,小心走你明天就要去三天的畢業旅行了,接著又要去音樂營七個禮拜,今天晚上我在晚餐時,特彆叮囑你在外麵要一切小心,尤其注意過馬路。你一笑,說你這麼大了,還不會過馬路嗎?我則實話實說地告訴你,因為咱們家在學校旁邊,每天又由你媽媽開車接送,你太缺乏過馬路的經驗,隻怕你大表弟過的橋都比你走的路多。你媽媽又笑著補了一句:“隻怕她小學二年級的小表弟,也比她走的路多。”孩子!你是不小了,已經可以合法地一個人留在家裡,也能去幫人家看小孩了。但你必須知道,你在外麵的經驗還是太少,每次出遠門都是跟著爸爸媽媽,所以你絕對不能自以為很棒。尤其重要的是,你得知道出門就不等於在家,出遠門就不等於在自己的小鎮上。《禮心》上有句話“人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地方,必須先問那裡有什麼禁忌;進入彆國時,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你沒聽不久前來過咱們家的郭伯母說嗎?當她在阿拉伯國家的時候,出外都得罩上黑袍;各國外交人員的女眷都這樣,到了宴會的地方,再脫下黑袍,露出裡麵時髦的裝扮。為什麼她必須那樣做,因為那是當地的規矩,就算她是外交人員的太太也得遵守,否則就可能有麻煩。你哥哥也說過,在曼哈頓開車就不等於在我們的小鎮上開車。在我們鎮上如果看到綠燈變黃燈,要立刻煞車;可是在曼哈頓,如果後麵跟了一輛大貨車,就算黃燈都快變紅燈了,也得衝過去。為什麼冒這個險?因為不冒這個險,後麵就有更大的危險。那後麵的大貨車,想著你的小車會衝過去,他也能“搶”過去,所以看到黃燈,非但不減速,還猛踩油門。沒想到你這時候緊急煞車,他來不及,就算反應快,由於車子大,也已經煞不住。你想想,如果是你開車,看到黃燈煞車,有錯嗎?當然沒錯!可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就可能成為了不可彌補的錯誤。我初來美國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想,發覺兩邊停滿車子的巷弄裡,如果小孩子像在台灣一樣,在中間跑來跑去,很可能被來往的車子撞上,所以總叮囑你哥哥小心。這是因為台灣的駕駛人已經習慣了,他們在巷弄裡特彆謹慎,美國的駕駛則沒那種危機意識。同樣的道理,你以後注意,我們從台灣初來美國的朋友開車,就算開在“乾道上”,一定也會在每個小巷口放慢速度,防止有突然衝出來的車子。可是當他在美國待久了,就再也不會減速。本來嘛!乾道車先行,巷口都有“停”的紅牌警示,小巷裡的車子一定要先“完全停止”,看清楚兩邊沒有車,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