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運船過了濟寧,來到了微山湖。
微子死後葬於微山,其湖稱為微山湖。要知道古代微山湖沒有現代這麼大,明朝的微山湖已經與郗山、呂孟湖連成一片,但卻沒覆不到留城這一帶。
林延潮立在座船的船頭上,看著黃昏時夕陽在湖麵上印出粼粼波光,遠處更有萬畝荷田,漁民劃著小船隱隱約約出沒於荷田之中。
這時候眼前飄過一陣煙,原來船娘在船後燒飯,炊煙飄蕩在湖麵上,這一幕令林延潮倒是充滿了幾分煙火氣。
現在他的心情倒是平複了一些,船艙裡徐貞明與徐光啟二人一直在談論,從水利到屯田,從地理到河勢,二人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林延潮聽了笑了笑,二人倒是十分投趣,成為了忘年交。
其實林延潮與徐光啟年紀仿佛,但是自己為官近十年,官場上的人都將他當作三四十歲的人看待。
而自己的兒子林用則是一臉崇拜的聽著二人在聊天,雖然他這個年紀什麼也聽不懂,但仍是十分投入,並連連發問,雖是幼稚了一些,但徐貞明卻很喜歡他這求知好問的。
但見徐貞明道:“卻說農桑之術,傳自神農,老祖宗們從屯墾之中,學得了因地製宜,要應時,取宜等等的天人之道。”
“到了神農以後,就是後稷。後稷是周朝之祖,也是五穀之祖,被譽為上古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這後稷有相地之術,擅種稼穡,百姓都是效仿他。書裡曾言,堯水九年,湯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饑阻,拯民降穀,功在後稷。”
林用聽得悠然神往,而徐光啟對他到:“中庸有雲,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其實在我等看來大功者,雖未必有大德,但也可得其位,得其祿,得其名,得其壽。”
林用認真地點點頭,然後向徐貞明問道:“那麼後稷之後就是農家了嗎?”
眾人都是一笑,林延潮聽了也很欣慰,看來兒子學問有進步,連諸子百家的農家都知道了。
徐貞明笑了笑道:“不必這麼著急,後稷乃周之始祖,你可知周字如何寫?”
陳用道:“曉得,曉得。”
當即他用手沾了水,在木板上一筆一畫地寫出。
徐光啟點了點頭,甚是欣慰,徐貞明笑著道:“不錯,今天的周字是上田下口,但最早的周是不帶口的,這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縱橫,像田中所植,田言種植之地,所謂周字就是一個田字。”
陳用笑著問道:“那依徐世伯的意思,那周人取周字為名,就是說自己會種田了。”
眾人都是笑了,徐貞明笑了笑道:“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周人原先並不定居在周原,而是在豳。”
“你若讀詩經就會知道,豳風是詩經裡十五國風之一。”
“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無衣就是(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