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09 字 1個月前

卻說馬玉來到河南後,一來向地方巡按,三司施壓,讓他們商議好潞王就藩事宜。

另一麵進行他的斂財大計。

馬玉先是在當地宣布,說朝廷要將河南半省的鹽政,皆歸於潞王。

要將開封府鹽廠,歸德府鹽廠,懷慶府鹽廠,皆並於衛輝府汲縣,設立一個能貯鹽三萬七千引的大鹽廠。

在設掌店官一員主店,負責三府行鹽之事。

要知道衛輝府汲縣本有一鹽廠,稱北鹽店,能貯官鹽三千引。在朝廷籌建潞藩時,天子已答允將衛輝府鹽政交給潞王了。

現在又添開封府,歸德府,懷慶府,其中開封是大府每年銷鹽就近十萬引,現在數府齊加,每年最少十五萬引以上。

現在的大明鹽政,從一開始‘開中法’的輝煌後,到如今已是全麵衰敗。

開中法,是指商人將糧食運到邊關後,即可以持鹽引回內地鹽店取鹽行銷。

開中法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報中是鹽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政府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開中法聽起來很好,但有一個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將報中與守支給割裂了。

結果成為商人將糧食運到邊地換了鹽引後,回到鹽場裡卻拿不到鹽。

就好比,商家把貨賣給了客人,但客人卻拿不到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因為一,鹽場鹽額不足,朝廷對鹽戶不厚道,鹽戶常常不能足額交鹽。

二,朝廷又將‘鹽引’大量賜給宗室勳戚,這些人有優先購買權,到鹽場先支先取,鹽額本就不足,經宗室勳戚一攪合變得更少。

三,鹽場鹽額嚴重不足,就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哪個商人能從鹽場裡拿到鹽,就全憑關係有多硬了。

沒有關係的就很慘了,在正統年間時,鹽政就已是十分敗壞了。有的商人自永樂年時就拿著鹽引等候支鹽,結果等了一年又一年,這張鹽引成了傳家寶,祖孫數代都沒辦法從鹽場拿到鹽。

之後明朝對鹽政一直進行變革,比如鼓勵鹽戶多產鹽,又允許商人去鹽戶那購買餘鹽等等。

但到了萬曆時,鹽政仍隻是修修補補,沒有根本好轉。

因為鹽政的敗壞,造就了無數富得流油,腰纏萬貫的鹽商。

從開中法得利的晉商,再到現在徽商,都以鹽起家。所以要想成為一名的鹽商,就必須有辦法從鹽場拿到鹽,要取到鹽,就要靠人‘分肉’給他。

所以潞王將開封,歸德,懷慶三府鹽政並入,要的就是這‘分肉’的權力。

因此馬玉四處放話,說潞王要收取河南三府鹽政後,頓時驛站裡門庭若市,大小鹽商們,爭著持(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