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每日批改奏章,忙得連蹲坑的時間都沒有。所以內閣裡大小事都是由張四維來管。張四維在言語中暗示林延潮知道內閣現在誰做主,也算說得在理。
這意味著以後林延潮的直接分管領導,成了張四維。張四維此人城府很深,不苟言笑,林延潮在他手底下辦事,必須十分小心才對。
於是張四維把林延潮叫來交代幾件特彆要注意的事。
林延潮當著張四維的麵一一聽了,若是換到現在林延潮肯定是要拿著個小筆記本,將張四維交代的事大略記下來。這樣做更重要是表現對領導交代的一種恭敬。
但到了明朝一切簡陋,肯定不能隨手拿著毛筆記在本子上了,何況誰都知林延潮既能過目不忘,定然也能過耳不忘。不過這也難不倒林延潮,他聽了張四維的吩咐後,當場將方才對方的交代大致簡短複述一遍。張四維見林延潮複述的話,每一句都說在點子上。
張四維的目光中頓時對林延潮精乾露出了一抹訝異。
但張四維依舊沒有表示什麼,淡淡說了一句:“去辦事吧。”
然後舉起茶杯喝了口茶。
林延潮告辭,回到自己的值房之內。
要知道中書舍人有三類,有兩殿中書,兩房中書,中書科中書。
兩殿中書就是侍奉文華殿,武英殿的,雖說經常能看見天子,大臣,但什麼權力都沒有。
中書科就是抄抄寫寫的,更沒權力。
擔任這兩者官員,隻能說十分清要,但與權力無緣。所以二者論及地位,完全不能與兩房中書相提並論。
兩房中書沒有定額,但一般不超過三十人。兩房中書也是不同,一等充作內閣隨員的,這是最令人眼紅的,私下裡大家就稱機要中書。
二等就是各房掌事,分管的中書,就稱掌事中書,如之前於中書這等的。
三等就是真正乾活的,最低級的文秘,如果要隨便取個稱謂,就叫書辦中書。
林延潮現在協理,等於分了部分東房掌事中書的權力。東房主要乾什麼呢?或者說他手中權力具體有什麼呢?
一是起草誥敕,實際上如平夷詔那等重要詔書,一般是由誥敕房裡文章寫得好,富有文采的翰林官,中書舍人起草。
二是勘核製敕,西房送來的製敕,敕書,也就是普通奏章,都要由東房翰林勘定。
三是六部到閣手本審核勘定,書寫揭貼,以林延潮到閣辦事幾日的經驗,東房分到兵部,戶部的手本比較多,但也不一定,其他各部的手本,他也有處理過,隻是比較少罷了。
其餘就是如替內閣代擬題本,找四夷館的人來翻譯外國文書等等。
如果能掌管整個東房,那權力可就大了,不過協理二字,就差了一些,但也差不太多。
林延潮坐在值房裡,上衙時間一到,雲板響起。
不久張四維的機要中書來了。(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