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兩放在眼前。
林延潮覺得有些燙手,當官以來還沒收過這麼大一筆錢了。
說實話,林延潮是絲毫不缺錢,老家傾銀鋪,生藥鋪一年都能給自己兩三千兩的分紅。隻是這筆錢都是入了林淺淺的囊中,林延潮拿不著而已。
俸祿對林延潮而言,全部加起來差不多一年一百兩。京官開銷巨大,如王世貞在筆記裡說的,也不過一年花個六七百兩,當然了這是緊著過日子,如果是鬆著過日子,一年一千兩富裕了。
前一陣,林延潮剛入賬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這兩年足以不愁了,而眼下顧憲成一口氣給自己送來兩千兩。
前幾天自己剛經曆了錦衣衛那檔子事,正是心有餘悸呢。
林延潮正要拒絕,顧憲成似知他的意思,當下道:“這筆錢是戶部的部費,經堂部大人手批的,衙門裡還是開了票的,此事就算拿到天子麵前,天子也沒二話。”
林延潮不由心道,這個我服,行個賄都能開個發票,咱們大明官員真心溜溜溜啊!
如顧憲成說的衙門部費,那是官場有名的陋規。外官辦事,要找戶部衙門,比如批個條子,向要戶部要錢,自是要與戶部衙門上上下下打好關係。
這換到現在官場來講就是‘跑部錢進’四個字。
跑完關係,這錢還不是你的。
到了明朝,已是行(協和)賄半公開化,半合法化,上上下下都有一個固定規矩。
比如這錢批下來了,朝廷答允給你十萬兩銀子,戶部如果隻截留你個一萬兩,那說明你手眼通天,在戶部裡關係很硬,人家隻敢收你一成。而這截留的一萬兩銀子就稱為‘部費’,這錢最後當然是落到戶部衙門裡各個官員,經手書辦腰包裡。
而顧憲成給自己這筆錢就是從部費裡拿的。
這是為什麼?因為戶部也要向上級衙門行賄啊!而內閣妥妥的就是戶部的上級衙門。
林延潮道:“顧年兄,我非彆的意思,等東房有了掌事中書,在下還是要還權的。就算讚不設掌事中書,用不了幾個月,我輪直內廷期限一至,就要回翰林院修書的。這筆錢,我拿了怕是受之有愧。”
顧憲成長聲一笑道:“原來宗海有此擔心,你這麼說就是太小看張司徒了。正所謂泰山不可丈尺也,兩千兩銀子,對於大司徒而言,不過是手指裡露出的一條縫,不值一提。”
林延潮知規矩如此,於是也就歎了一聲道:“如此我就卻之不恭了。”
本林延潮還想補一句,下不為例的,但轉念一想,這話太假,那就算了。
林延潮收了錢,顧憲成一笑,轉頭四顧打量了一番林延潮的宅子,以及屋中擺設,然後道:“宗海,你過得也太清貧了,渾不似朝廷重臣,為官不可太貪,但也不可太過清介啊!”
林延潮笑著道:“謝年兄之言,在下倒是習慣(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