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城守府。

李二端坐上方,沉默不語,眼神卻有些恍忽地著大門口方向,不知道在思考什麼,分立下方兩旁的文武都低眉順眼,不敢說話。

一股壓抑的氣息彌漫四周,壓的人心頭沉甸甸的。

朝廷大軍一路匆匆而來,本想奇襲吐穀渾王城,卻忽然收到突厥大軍出現在北方的軍情,二十餘萬大軍來勢凶猛,李二擔心北方各州擋不住,突厥人殺奔長安而去,慌了,責令大軍在河州停下。

被動挨打不是李二的性格。

抵達河州的第一天,李二就果斷分兵北上金城郡,但采取守勢,圍而不打,拖住吐蕃大軍,必要時能北上支援,擋住突厥大軍。

為減緩金城郡壓力,李二這幾天不斷派兵往西攻打,試圖收複失地,但吐蕃不知道怎麼回事,反抗的異常凶狠,寸土不讓,雙方打的很殘酷,死傷不少,加上北方草原局勢越來越不利,突厥推進速度很快,不得不暫時休戰。

“都說說吧。”忽然,李二冷聲說道。

眾人打起精神,準備奏對,但在場真正懂軍事的寥寥無幾,夔國公劉宏基倒是精通,但遭打壓,冷遇,心中有怨氣,不肯多言。

李二著沉默不語的眾人,一種悲涼忽然湧上心頭。

曾經何時,帳下文臣如雨,將帥如星,隻愁怎麼平衡,讓大家都能立功,再現在,文臣倒是還有些,但都顧著爭權奪利,能挑大梁的武將卻沒有了。

記住網址26ks

“難道天要亡我李氏大唐?”

一個聲音在心中響起,李二不甘心的坐鎮,打起精神,冷著臉追問道:“怎麼,都沒主意?朕養著你們有何用?”

眾人低頭不語,沉默以對。

有年輕點的將領倒是想趁機站出來,但響起家長長輩叮囑,想起李二對將領的薄涼,一個個頓時熄了心中熱血,也沉默不語。

當年,東突厥戰敗,幾十萬大唐精銳被裁撤,就連李靖都明升暗降,澹出權利圈,盧國公、鄂國公被貶,都是前車之鑒。

武將最怕的是什麼?

是立功後被拋棄,流血又流淚!

安靜,死一般安靜。

這股安靜就像無聲對抗,壓得李二心頭難受,忍不住回想這兩年所作所為,對外幾次戰爭,長安糧價之亂,江南水災匪亂,北方之亂,幾乎都是秦懷道一人之力解決,朝廷坐享其成,輕鬆自在。

一個人,撐起一個帝國。

而今,這人卻去了西邊,被自己逼走的。

不由得,李二有些後悔了。

一旦大唐落在突厥、吐蕃之手,百姓遭遇蹂躪,天下大亂,自己就是亡國之君,是千古罪人,早知如此,還不如將大唐交給秦懷道,起碼自己能落個善終。

越想,李二心中越後悔,落寞,悲涼,苦澀。

夔國公劉宏基久居北方,對突厥最是了解,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不做點什麼心中難安,越眾而出,說道:“聖上,老臣請奏。”

“說來!”李二打起精神,放下雜念。

“老臣舉薦,由徐世績為帥,領兵兩萬北上,節製靈州、夏州以及安北都護府兵馬,以賀蘭山、長城一線為依托,構築防線,必能擋住突厥大軍入侵,隻要突厥兵馬無法南下,朝廷就能從容收拾吐蕃。”

李二百戰之人,也想到了這個辦法,但沒想到用徐世績,實在是長安城太過重要,除了徐世績,彆人並不放心。

舉薦人領兵是敏感的事,劉宏基點到為止,退回去不再多言。

長孫無忌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出列說道:“聖上,臣以為此舉可行,徐世績能征善戰,隻要給予便宜行事之權,定能擋住北方突厥。”

“長安城守備該當如何?”李二追問道,對自己大舅子還是很信任。

“臣以為,可以讓兵部尚牛進達將軍暫領北衙司大將軍一職,南衙司大將軍一職可由太子暫領,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一切為了打贏這場戰爭為主。”長孫無忌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