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不二難得拚儘全力的一場比賽。
他在比賽時常常表現出很飄逸的態度,看上去瀟灑自由,但實際上沒有用出全力——這也是因為他的對手大部分不需要他用出全力就會輸給他。
真正讓不二認真起來的人很少。
當然,擁有實力的人本來是可以決定自己是否在球場上用出全力的。不二的問題其實是青學的問題:青學前兩年根本沒有打到全國大賽。一年級時不二還不是正選,在“韜光養晦”,二年級不二成為正選的那一年青學連關東大賽都沒進。
這當然可以說是外界條件限製了不二天賦的發揮。不夠強大的對手讓不二沒有很迫切需要提升實力的心情,和朋友們在網球部裡一起打球的日子也挺快樂的,他沒有一定要做什麼的欲望。一直到三年級手塚回來,事情才發生了改變。
所以,如果不二此時還是“我沒必要做什麼”的想法,他就不會對手塚那麼執著了。
到今天,意識到手塚回歸和越前加入網球部以後,青學網球部天差地彆的氛圍和實力變化的不二,其實明白自己二年級,甚至一年級時錯過了什麼。
他和手塚,大石一起是有機會的,像冰帝那樣,像立海大那樣,以一年級生的身份去重建整個網球部的秩序。
但他們三個人都選擇了忍讓。
比起確實往前走了一步,隻是願意在前輩麵前忍讓的手塚和大石,一年級的他是真的將自己隱藏起來了。所以現在的他想起手塚經曆的事,想起大石這三年來承受的壓力和指責,也開始想,如果自己最開始就咬緊牙關和朋友們站在一起,如果最開始自己就兌現了自己的天賦……一切是不是會變得不一樣?
是因為當時沒有往前走,所以現在連手塚的背影都看不到了嗎?
還是因為他一直表現出安於站在手塚身後的樣子,才不會被看到,注定被甩開?
不二很難說清自己到底在追逐手塚什麼。他本來也沒打算打職業網球,但在U17集訓地和手塚打完那場遲來的比賽後,他確實有了遲來的悔恨。
他想追,他在發現手塚已經遠遠將他拋在身後時才真正想要追上去。
而他從當下開始奮起往前追時,才感覺到這兩年他到底錯過了多少機會,浪費了多少時間。
但天才的不公平之處就在於,哪怕浪費了時間,再往前追也還是比普通人快。
而這場比賽就體現了這一點。
德國隊上場的是俾斯麥和塞弗裡德。塞弗裡德是國中生,今年進入德國隊的新麵孔,技術不算差,也不算突出。
歐洲這邊網球培訓體係都類似,按照基本功一年一年訓上來。按照以往的訓練模式,運動員是一直到了高中才會有技術飛躍的。因此世界杯規則更改,加選國中生入隊其實是一種隱性的逼迫目前排名實力洗牌的意思(Big4占據世界杯頂端太久了,世界杯逐漸變成死水對U17比賽無益)。目前排名前幾的隊伍裡的國中生的實力都不算成熟
。
俾斯麥的實力倒是不錯,算是德國隊排位中間的選手,但他的對位對手是杜克。
曾經的法國大爆炸之王,排在法國隊前三的存在。
見到杜克的時候俾斯麥就用德語罵了一句臟話。
而曾經的爆炸王反而笑眯眯的,看上去脾氣很好的樣子。
俾斯麥和塞弗裡德的配合不錯。看上去德國隊的策略是提前將高中生和國中生進行搭配。他們的高中生單打名額和雙打名額已經確定了,俾斯麥之後的出場大概率會一直和塞弗裡德搭配出現。
仁王通過兩個人的配合戰術就看出這一點,因為這種雙打配合不是臨時組合能實現的,兩個人的雙打暗號和戰術安排已經很有固定雙打組合的樣子了——但也很製式,是訓練時間還不足夠,因此教條式配合為主的一種打法。
這種打法不容易暴露出很明顯的漏洞。
但對戰杜克這種能夠直接打破僵局的選手,這種打法就完全處於劣勢了。
場上的局麵就是這樣:杜克用自己的力量引動對手的破綻,而不二見縫插針進行攻擊。
看出了不二的攻擊欲望和展示欲望,杜克沒有太發揮自己的實力。他對俾斯麥的實力心裡有數,也沒用太多屬於他自己的招數,力量大概隻開了70%就足以控製住整場比賽的節奏,替不二壓陣。
而不二就在杜克的壓陣下展示出了自己新開發出的回擊技。
他打得很好,開發出的招數也顯示出了他的天賦:不是足夠天才的人是不會有這樣的奇思妙想的。
當然,他的缺點就在於根基不穩。
想要打好基礎,需要高強度,長時間的基礎訓練。
不二的身體素質在進入U17之前不算太好,力量和速度都沒有開發到身體極限,肌肉的韌性也不夠,耐力便顯得不足。在U17他認真訓練了,但這部分是不會通過短時間的練習有長遠進步的。比如真田,幸村以及小仁王,身體水平堆到當前身高體重的跡象,那是通過三年不停歇的基礎訓練去練成的。
手塚和跡部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的身體素質是兩三年不停的高強度基礎訓練打磨出來的。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