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的笑聲傳染了無數平行時空。</br></br> ……像極了某些注定撲街的反派。</br></br> 眾人卻並無心思理會這一點。</br></br> 大家全都被命運突如其來的轉折閃了腰。</br></br> “奪門之變?朱祁鎮複位?!”</br></br> ——這恐怕是曆史上唯一一位當過俘虜,做了太上皇,兩度登臨帝位的人物罷?</br></br> 然而眾人並沒因此生出任何欽佩之情。</br></br> 除了少數道德底線與朱祁鎮一樣低下的小人對其成就高山仰止,視之為榜樣。大部分三觀正常的人第一反應就是義憤填膺。</br></br> 年少氣盛的冠軍侯霍去病被世界的惡意糊了一臉,發出難以置信的質問:“喪師辱國之輩,不死已是萬幸,竟然還有臉發動政變,重為一國之君,天理何在?”</br></br> 長平侯衛青在人情世故上比他懂得更多,結合鏡中播放的種種,他便明白過來:“朱祁鈺之子早逝,下一任大明天子是朱祁鎮之子,已注定人心向背……”</br></br> ——若是支持朱祁鈺,得罪朱祁鎮,難道不擔心他的兒子上位之後清算舊賬嗎?</br></br> 再加上朱祁鎮做了十四年的天子……可想而知,大明朝堂之中,隻有朱祁鎮的支持者,與忠心於大明、無論誰當皇帝的中立派,朱祁鈺的支持者恐怕少得可憐。</br></br> 皇帝無子,支持他根本沒有任何未來!</br></br> 對此,漢武帝劉徹便極有心得體會。</br></br> ……太子劉據出生之前的那些年,他的皇位可沒有那麼穩當,總有宗室之人蠢蠢欲動。直到劉據出生,許多人這才死心。</br></br> 因此,他對景泰帝朱祁鈺的處境感同身受,此時頓時唏噓道:“化解困境倒也不難,隻要朱祁鈺選擇過繼宗室之子。”</br></br>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過繼朱見深。</br></br> 按照宗法製度,後者從此就是朱祁鈺的兒子,跟朱祁鎮再無關係。即便將來登基,也要祭祀朱祁鈺,維護朱祁鈺的名聲。因為他的皇位繼承法統來自於明景帝朱祁鈺。</br></br> 甚至還要打壓和貶低朱祁鎮,以免朱祁鎮的其他兒子及後代以後跳出來搶皇位。</br></br> ——正如當初朱棣醜化貶低朱標父子一般,要知道朱標還隻是個沒當過皇帝的太子呢。</br></br> 然而,這世上誰能甘心將家產交給彆人的孩子,無怪乎朱祁鈺始終不肯死心……也許他還一直想著將來再生一個兒子罷?</br></br> 劉徹目光幽幽投向麵前的水鏡。</br></br> 不過,如今得知天機的他總該做出抉擇了?</br></br> 漢武帝劉徹簡直被朱祁鎮惡心壞了。</br></br> 他發自真心地希望那位景泰帝扭轉命運。</br></br> 此時水鏡中已經放完奪門之變的全過程。</br></br> 【複位後,朱祁鎮展開了一場大清洗。】</br></br> 【保全大明江山的明景帝朱祁鈺,卻被其指責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廢其帝號,諡號為“戾”,以親王之禮下葬,不入皇陵。】</br></br> 【——隻能說,朱祁鎮倒是挺有自知之明,他加諸於朱祁鈺身上的一係列罪名,留給他自己,就恰如其分,順理成章。】</br></br> 【曾經在瓦剌入侵時為保衛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郭登等人,也出現在他的清洗名單上——這些人對大明有功又如何?誰讓當初他叩門時他們不肯開門?誰讓他們不肯議和非要打仗不顧他的死活?誰讓他們在危難關頭擁護朱祁鈺登基為帝呢?】</br></br> 【在這樣的邏輯下,儘管俘虜了朱祁鎮,勒索了大明無數錢財,卻一直讓朱祁鎮好吃好喝,還放他回歸大明使之有機會
重臨皇位的也先,當然就是他的大恩人。】</br></br> 【同理,替帝王背鍋、“慘死”於土木堡的王振,也是朱祁鎮心中的大忠臣。】</br></br> 【既然如此,這位大明戰神後來為也先立廟,為王振立碑,也就不足為奇!】</br></br> 【——“負”朕之人,雖有功於大明,千刀萬剮亦不足惜!“護”朕之人,雖禍害天下、殘害百姓,立廟祭祀,香火不絕!】</br></br> 從朱祁鎮複位開始,他做的一樁樁一件件事,都在無數平行時空赤·裸·裸攤開。</br></br> 淒涼死去的朱祁鈺,或被殺或被貶或被流放的大明功臣,還有被朱祁鎮提拔起來的曹吉祥等一大批投機分子和野心家……大明這輛馬車又在朱祁鎮的掌舵之下瘋狂下滑。</br></br> 忠誠義士被清洗,奸佞小人高居廟堂。既昏且暴、無情無義的朱祁鎮執掌大明。</br></br> 才因為京師保衛戰的獲勝而鬆了一口氣的朱元璋等大明天子,又是一口氣沒提起來:</br></br> “奪門也就罷了,若是能好好當皇帝,知錯就改,倒也不是不行……卻隻因一己私怨便如此對待大明有功之臣!這個畜牲,是半分也不顧念咱的大明江山啊!”</br></br> “自私自利至此,有何麵目複位為天子?”</br></br> 更彆提給入侵大明的也先立廟,如此丟人現眼之事,連那宋高宗趙構都不曾為之!</br></br> 簡直像是一個巴掌生生抽在了朱元璋等人臉上,帶給幾位大明天子強烈的屈辱。</br></br> 打不了朱祁鎮的朱元璋已經暴揍了燕王好幾頓,而永樂年間的朱瞻基也被一向疼愛好聖孫的永樂大帝好一頓暴打。</br></br> 與此同時,景泰年間。</br></br> “石亨、張輗、張軏、楊善、徐有貞、曹吉祥……好啊!好啊!你們好得很啊!”</br></br> 明景帝朱祁鈺將畫麵中出現在奪門之變的人名都點了一遍,按在龍椅上的手掌青筋暴起,不斷升溫的臉上燃燒著火焰。</br></br> 這位向來好脾氣的皇帝此刻終於爆發了。</br></br> “當初朕不欲為天子,爾等強令我為之。於愛卿言此非為私心,乃為天下。”</br></br> “大明危在旦夕,朕雖無才,隻能勉強一試,擔一擔大明江山,僥幸渡過危難……”他回憶往昔,發出一聲慘笑。</br></br> 又見水境之中病重之時被毫不猶豫拋棄的“朱祁鈺”,他隻覺得自己可悲又可笑。</br></br> 收拾爛攤子的是他,摘果子的卻是朱祁鎮,到最後,他竟是連一個善終都做不到。大明從上到下,可還有半分良心在?</br></br> “——朕於天下有何罪?”</br></br> “——朕可曾有負大明?有負百姓?”</br></br> 朝堂鴉雀無聲,唯有朱祁鈺的聲聲質問。</br></br> “早知如此,何不依舊做我的藩王去!”</br></br> 隨著朱祁鈺的爆發,朝堂上嘩啦啦跪了一片,而石亨等人更是隻能連連叩頭謝罪,磕得頭破血流,其他人卻隻是冷眼旁觀。</br></br> 無論如何,當今天子還是朱祁鈺。石亨等人未來的行為,就是毫無爭議的謀反!</br></br> 彆說替他們求情,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br></br> 被列入大清洗名單的大臣們同樣憤怒無比——這其中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