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年間。</br></br> 跟隨仙人一路回顧秦王時期的戰績,麵對水鏡中仙人的誇讚,以及水鏡外群臣的吹捧,唐太宗李世民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br></br> 他嘴角瘋狂上揚,目光愈發明亮,從前那個睥睨天下的少年將軍的身影仿佛在他身上重新活了過來。</br></br> 李世民輕咳兩聲,強行壓下嘴角,發自真心地說:“仙人過譽了。大唐討平天下,非朕一人之功。倘若隻是評選戰神,此間戰神何止一人?”</br></br> “且武將摧敵破城,文臣再造河山,若無眾位愛卿相助,何來今日之大唐?”</br></br> 大唐天子這一番發自內心的話讓群臣都慰貼極了,忍不住都露出美滋滋的笑容。</br></br> 武將:陛下說的對,咱們大唐人才濟濟,名將輩出,誰又不是“戰神”呢?</br></br> 文臣:陛下說的對,武夫隻知以武力征服敵人,殊不知安撫人心治理地方,才能讓民眾歸心,使天下各地徹底歸屬於大唐。</br></br> 一時間,文武百官其樂融融。</br></br> 當然了,大家一致推定:首功在陛下!</br></br> 畢竟,即便他們再如何自認才華出眾,萬一遇上隋煬帝那種君主,也隻能一身本事無處發揮,還要隨時擔心小命不保。遇上當今這位天子,便是最大的幸運了。</br></br> 就在這時,屬於李世民本人的聲音自鏡中傳出,誦詩之聲傳遍無數平行時空。</br></br> “……”唐太宗李世民情不自禁腳底摳地。</br></br> ……好怪哦,聽自己念詩真的太怪了。</br></br> ……尤其是在曆朝曆代麵前大聲誦詩。</br></br> 相比之下,武德年間剛剛當上太子的李世民就淡定得多。此時的他還沉浸在“未來的我居然這麼厲害,不行,我可不能輸給他”這種莫名不服輸的心理中,暈暈乎乎不敢相信的同時,滿腔鬥誌熊熊燃燒。</br></br> 再加上夢想那麼久的儲君之位砸到頭頂,一時間,李世民隻覺得抵達人生巔峰。</br></br> 因此,聽見自己的大聲朗誦,他非但不覺得尷尬,反而有一種強烈的感同身受,隻覺得心中一腔激動之情都隨之傾吐而出。</br></br> 這首詩何嘗不是他的真心吐露?</br></br> ——從前的流血犧牲才換來今日的和平,原本曆史中的他能走到那樣的高度,未來的他隻會做得更好。既然如願以償成為大唐儲君,又豈能辜負天命眷顧,辜負仙人所鐘,辜負天下人對自己的期盼?</br></br> 下定決心建設盛唐的李世民鬥誌昂揚。</br></br> 他暫時沒發現,上首的大唐天子李淵雖然也在為兒子的戰績驕傲,臉上的微笑卻隱隱有些勉強,似乎並沒有表麵那麼開心。</br></br> ——水鏡中播放的一切麵對全天下,此時太子李世民的聲望必然正在天下節節攀升,一旦盤點徹底結束,難以想象這位未來唐太宗的聲望將會攀升到何等地步!</br></br> ——可如今在位的大唐天子是他李淵啊!</br></br> 他毫不懷疑,在未來的日子裡,天下人都會時時刻刻拿他與“三代以下明君之典範”的唐太宗執政期間做對比,會不會有人產生“要是太子早點繼位就好了”的想法呢?</br></br> 心中的猜忌宛如陰影一般瘋狂擴散,讓李淵開始後悔,不該這麼快換太子——曾經還有太子李建成擋在前麵迎接李世民的威脅,而今直麵其鋒的卻是皇帝本人了。</br></br> 仿佛猜到了他的心聲似的,水鏡表麵蕩起陣陣漣漪,那熟悉的女聲突然幽幽響起。</br></br> 【“一戰擒雙王”將秦王李世民的聲望推上了頂峰,他無與倫比的光輝照耀天下。】</br></br> 【這也讓唐王李淵對他的忌憚達到了頂點——對這個戰
功赫赫的嫡次子,李淵既是喜愛又是忌憚,既是驕傲又是防備。】</br></br> 【他有意壓製兒子的上升速度,讓其彆那麼快就抵達功高蓋主的境界,嫡次子已經是秦王了,再往上升,難道要將太子之位甚至天子之位許給他嗎?這不可能!】</br></br> 【奈何時事不隨李淵的意誌而轉移,要想爭霸天下,就不得不使用秦王李世民這個大殺器——就好比當初劉武周南侵時,若不派出秦王李世民,難道要坐視關東被奪?】</br></br> 【派李世民打東都,想必也是李淵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拿下東都洛陽的同時,秦王李世民還順便拿下了河東,這驚人的戰功已然令他封無可封!】</br></br> 【最後,李淵隻能創造出“天策上將”的特殊封號,又任命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好在接下來應當沒什麼戰事,秦王李世民也安安分分呆在長安,研讀經籍,開文學館,招納四方才子。】</br></br> “……你管這叫安安分分?”</br></br> 漢武帝劉徹搓著牙花子“嘶”了一聲。</br></br> “身為皇子,開文學館招納士人,不會有人相信他們隻是簡簡單單討論經籍吧?”</br></br> ——怕不是對安分這個詞有什麼誤解哦!</br></br> “戰功第一,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開文學館招攬士人……”劉徹又將李世民身上的一連串官職報了一遍,代入李世民的太子大哥,隻覺得從頭到腳都麻了。</br></br> “等等,李唐的太子叫什麼名字來著?”</br></br> 劉徹仔細回憶了半晌也沒想起來,臉上的表情愈發微妙:這位不知名的太子,該不會步上了他那位便宜兄長劉榮的後塵吧?</br></br> 不過,水鏡中的這位唐高祖李淵,無論如何看都不像是有他爹那樣廢太子的魄力,反倒是更傾向於打壓秦王李世民……</br></br> 劉徹搖了搖頭,覺得自己大概是想錯了。</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