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陣樂》的曲聲回蕩在諸多平行時空,無數人的情緒都因此被點燃。</br></br> 原先沉浸在李世民狂追窮寇時動如雷霆的氣勢中,久久無法自拔的眾人逐漸收回心神,於是一直沉默的氣氛瞬間被引燃。</br></br> 尤其是曆代的武將,以及心中向往征戰沙場的熱血少年,都被他的表現征服了。</br></br> 對這位未來唐太宗的表現,他們思來想去隻能吐出一句:</br></br> “人乎?鬼乎?神乎!”</br></br> 武德年間的大唐君臣還是頭一回如此清楚地看到李世民收複河東的全過程。</br></br> 當初李世民出征時,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抱太大希望,隻是焦急地等在長安城中,聽著前線源源不斷傳來的戰報,然後,大家的表情逐漸就從焦慮變成震驚再到麻木。</br></br> 但看戰報和直觀看直播還是完全不同的。</br></br> 此時的眾人仿佛重新回顧了一番當年的心理曆程,而心中的震撼卻遠比曾經更甚!</br></br> 還有某些一直抨擊秦王沒多大本事,隻會通過堅守不出,耗儘敵人資糧再出擊,不過是倚仗大唐國力更強,後勤更出色,而太子李建成就發揮了出眾作用的李建成餘黨,這時也是閉緊嘴巴,不肯說話了。</br></br> ——收複河東之戰,從頭到尾後勤在哪?真要感謝的話,也該感謝獻糧的老百姓。</br></br> 唐高祖李淵一陣失神,為兒子驕傲的同時又升起本能的防備,心情頓時萬分複雜。</br></br> 他心中更中意的繼承人原本不是次子李世民,如今之所以會更換太子,五分原因在於天意,五分原因在於人心——仙人的劇透是天意,群臣的擁護是人心。至於唐高祖李淵本人,實話說他是不太情願的。</br></br> 倒不是他不喜愛這個次子……</br></br> 隻是,皇帝和太子不僅是父子的關係,太子過於優秀,對於皇帝來說便是一種威脅。從前的李建成並不能讓李淵感受到這種威脅,如今的李世民就讓他如芒在背。</br></br> 奈何天意人心如此,李淵也隻能順勢而為,他看了看殿中年輕而意氣風發的太子李世民,默默想著以後還是要壓壓太子的風頭——身為皇帝的他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反正如今大唐平定四方,並無大的戰事,就讓次子收斂光芒做個低調的儲君,將來繼承皇位後再大放光彩也不遲。</br></br> 李淵覺得他的想法一點都不過分,哪個皇帝願意在自己的時代被兒子襯托成背景板?奈何有些人的光芒是怎麼都壓不住的。即便隻是水鏡之中所折射出來的一些來自過去的光輝,就足以輝耀青史——</br></br> 【收複河東,對彆人來說或許是人生最輝煌的成就,能夠在史書上留下這樣一張戰績,便值得吹上一輩子,可對李世民而言,卻不過是他的眾多傳奇事跡之一。秦王李世民淡定表示:基操,勿六!】</br></br> 【兩個月後,秦王李世民再次踏上征程。這一次,他的目標是東都洛陽。】</br></br> 【此時的洛陽之主王世充是天下最大的幾路諸侯之一,也是李唐爭霸天下的勁敵。他並非起義軍出身,本是</br></br> 隋朝官員,早在隋文帝時就當過幽州長史,隋煬帝時,又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而遷至江都通守。】</br></br> 水鏡之中,逐漸浮現出一道身著冕服的人影,在這個人的頭頂,還簡單明了標注著[鄭王,王世充]這五個大字。</br></br> 屬於王世充的生平畫麵雪花般閃過。</br></br> 隨後出現的便是熟悉的東都洛陽,洛水之濱,喊殺聲衝天,兩支大軍狠狠廝殺在一起。其中一軍的首領赫然是老熟人李密。</br></br> 【大業十三年,李密風頭正盛、威震天下,連戰連捷,進逼東都。王世充曾被任命迎擊李密,

他率數萬大軍度過洛水,卻與其他隋將一樣在李密手下一敗塗地。】</br></br> 【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於江都醉生夢死的隋煬帝終於迎來了眾叛親離的結局——再也無法忍受繼續留在江南、心心念念著回家的驍果軍;對隋煬帝徹底失望的忠臣;對隋煬帝這艘破船不再感興趣的奸臣,都不想陪著他繼續沉淪下去了。】</br></br> 【所有人怒吼聲化作一股風暴,撕碎了隋煬帝的美夢:“普天同怨,何止一人!()?()”</br></br> “╳(字*小說)╳[()]『來[字*小說]**』()?()”</br></br> 的結局。】</br></br> 不知何時,羌笛聲幽幽響起。</br></br> 如血的殘陽高懸於天空,夕陽的餘暉融化了一切,被一條白綾吊死在殿中的大隋天子麵龐青紫,死不瞑目的眼睛還大睜著望向窗外,幾隻寒鴉振翅飛過,在枯樹上徘徊不定,尖銳的鳴叫聲宛若報喪。</br></br> 悲涼的氣氛似乎也感染了水鏡之外數不清的平行時空,一時間無數人為之沉默。</br></br> 然而沉默過後,卻是一陣爆笑。</br></br> “哈哈哈哈,死得好!這昏君早該死了!”</br></br> “如此死法,便宜他了!”</br>&l-->>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