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珣”對隊伍的規劃進行得十分順利。等到天氣回暖, 他們這百餘號人裡,已經有三十名異能者。除了八個是意外感染之後被他「淨化」,另外二十一名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
平心而論, 雖然有前麵的種種準備,他依然不能說這些人一定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甚至是確保他們不會變成類似李鉞那樣的人。但是, 就算有下一個「李鉞」出現, 「盛珣」相信, 他也會被其他異能者一起壓製的。
他們終於啟程。
一百多個人,分散在足足十輛大巴車上。
這些車原本都是學校裡的校車。不光來自他們落腳的那座理工科大學,還有一些來自附近其他學校。
每輛車上都有十來名隊伍成員。在車隊開頭、結尾的地方,上麵成員中的異能者數量會多一些, 並且更偏向於攻擊屬性。而在隊伍中間的地方, 異能者數量會比較少。不過, 還是會確保每輛車上都有能保護其他人的人。
老弱病殘們也被分散開來,除了最開頭和結尾的車子, 剩下每輛車上都有。
這是「盛珣」和其他人一起商議出的結果。
按理來說, 把比較弱小的成員放在一起,會不會更好照顧?的確是這樣。但是,這是在車隊可以一直平穩行進的前提下。
可他們必須麵對的事實是, 離開大學城後的每一分鐘, 都有可能有某個異種忽然出現,打亂整個隊伍。
這都是比較好的情況了。萬一遇到了不得不分散的時刻, 當一輛車上全部都是老弱病殘,或者某輛車上隻有很少量的食物儲備, 他們要怎麼辦?怎麼活?
有前麵的經驗在, 人們知道, 這些都是很現實、極有可能發生的問題。
所以,人們一起擬定了如今的「平均分配」方案。
每輛車上都有足夠的食物、藥品——“盛珣”在的那輛車上藥品會少一點,但是也有——以及強者和弱者。
臨走時,“盛珣”麵向所有人講話:“我們合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大隊伍。但是,每一輛車,又都是一個小隊伍。”
照他的想法,其實「小隊伍」還可以少一點。可惜需要帶上的物資太多,每一樣都很難舍棄。這麼一來,隻能讓人們在分散一點。
但這種安排並非全無好處。一旦遇到某輛車子損毀的情況,車上的人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轉移到其他車上,也算是給整個隊伍上了一重保險。
閒話不說。總之,伴隨著朝陽,人們激動、堅定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這注定是充滿波瀾的一路。
和平時期,從國家最東部的沿海城市,到國家中西部的內陸城市,在同緯度的情況下,至多隻用花費數天工夫。
現在卻不一樣了。這個一百人的隊伍麵臨著被異種損毀的道路、鋪天蓋地的追殺攻擊,還有在路途中新碰到的人們……每一項,對他們而言都是一樣挑戰。
整體行進的速度很慢。可以說,《曙光城》的時間線,和現實中近乎是一致的。
隊伍走了一個月,讀者們就揪心了一個月。
“明明每天都有兩章!明明每一章都有劇情進展!為什麼我還是覺得看不夠!”
“能不能多更一點?趕緊到曙光城吧。”
“感覺盛珣要堅持不住了,我也要堅持不住了……”
無怪讀者會這麼說。在種種危機之下,“盛珣”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在用最快的速度成長,同時也在用最快的速度被摧殘。
他帶領的隊伍永遠不會拒絕新的加入者,新的加入者卻會對他過於「優柔寡斷」的帶領心懷不滿。
為什麼要把食物留給什麼活兒都乾不了的老人小孩?為什麼他們上路的時候甚至要帶上剛剛出生的嬰兒?
隊伍裡沒有異能的女人難道不應該成為異能者的犒勞品嗎?為什麼他們僅僅是跟在一個女人的後麵,就被叫走談話警告了?
李鉞是已經死了,可末世當中永遠不缺乏像他一樣的人。
不。根據評論區的某些說法,新出來的角色比李鉞還要可惡。畢竟李鉞雖然作惡,但他的「惡」是一種比較虛浮、難以讓人具體想象到的。讀者們看到他拿走一個地方所有物資的時候,隻會覺得主角有了很多東西,很爽!但是,辛燦沒有描寫被李鉞搜羅走搜走所有東西之後饑餓的人們,讀者們也就不會有多餘的想象。
現在卻不一樣了。
讀者們一路看著,不說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卻畢竟已經接受對方是「自己人」的角色,被新加入的人騷擾。
一片怒火被點燃,不少人喊出了「不要放過那群人渣」——這裡麵,甚至有在第一部分裡留言說「好好好,就喜歡這種有事兒做事兒,絕不做作的主角」的人。
有後來入坑的讀者默默評論:“兄弟,你覺不覺得自己前後的反差有點大?”
前者:“……”
有嗎?
唔,好像是有點。
但新出來的角色真的太煩了,作者你到底打算什麼時候讓他們下線?
評論區在期待,辛燦也滿足了他們的期待。
新入隊的角色們基本就是「炮灰」定位,蹦躂不了幾章。但也正是他們,給「盛珣」、隊伍核心的成員們,加上文外的讀者們提了一個醒。
末世當中,就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