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a, e。

該路線屬於超大仰角路線,長度是 25 米,難點包括一個距離地麵 35 英尺高的位置需要度過一個接近平行地麵的兩米仰角, 緊接著是40英尺的長距離耐力考驗。

在最後一段距離, 80英尺的大手點動作伴隨而來的是大約需要用六個動作完成的 V10難點,林之言觀察過, 通過這個V10難度點得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 比如說漲手、四字式等等。

目前已經有36位選手挑戰,然而還未有一人完成。

35英尺點, 刷掉一半, 耐力考驗,刷掉一半的一半, 在最後的V10難點無一例外地挑戰失敗。

這並不是因為選手實力不行, 也不是說這條路線的難度高到無人成功。

事實上, 在戶外攀岩很少人能flash(一次完攀),大多是要經過幾星期的準備時間,再一次次地挑戰才能完攀。

對於任何一位攀岩者來說,完攀一條路線都是一次偉大的成就。

每完攀一條路線,他們都會記下時間地點和線路, 林之言也不例外,她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手寫記錄, 在一本巴掌大的A5記錄本上,記錄了包括虛擬空間的每一次完攀路線。

其他的攀岩者或許是一個月才完成一兩次, 這不隻是路線難度, 還因為路程等等實際問題。

但他們若是翻開林之言的記錄本, 一定會陷入困惑。

0806 晴 30度 278英尺5.”20

0806 晴 14度 405英尺5.11c“日落”33

0806 陰轉雨 12度 375英尺 5.12a “bird”Flash

...

0812 晴 25度 485英尺 5.13c “漠河” On-sight

短短七天, 密密麻麻的記錄居然已經達到20條了, 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那些線路還都是不存在的,一般人肯定以為這些都是寫著玩的。

第一天還是5.12a,最後一條已經5.13c了,這講出來換誰都覺得是個玩笑。

這根本不可能——

的確,這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人要從5.11a難度到5.13c難度,就算是再努力再天才的人,至少也要半年時間。

但林之言一如既往地抓住“每次進出虛擬空間會消除身體所有負麵影響”這點,一般人所困擾的疲勞傷痛全都避免了,再加上還有桃樂斯的指導,一連七天有空就往虛擬空間跑...

這就導致了,她在虛擬空間一天完成的量就相當於一般人花上一周才會能完成的量。

如果是正常人,可能會因為這個運動量而帶來的精神疲勞而崩潰,但林之言好像一點兒也沒感受到,每一次見到桃樂斯還會特彆開心地擁抱打招呼,迫不及待地開始訓練。

還有最近一條記錄,5.13-sight 。

所謂的On-sight,和Flash一樣都是第一次就完攀,既沒有衝墜也沒有停下休息。

但On-sight 的要求非常嚴格,在爬之前你不能獲取任何關於這條線路的信息,看彆人攀爬這條路線或是從視頻中看過他人攀爬,都不算是On-sight,就算第一次就挑戰成功也隻能算是Flash。

你隻能知道路線的地點和難度,其餘一概不知,尤其禁止具體到哪個位置有什麼難點,這個難點可以用什麼動作通過。

這就類似於抱石比賽中,未比賽的選手不能觀看比賽,因為在抱石中路線就是一種,選手需要自己想辦法解題,該用什麼bata(方式)完攀都是要自己去思考。

因此,這就導致 On-sight 比 Flash 難得多,如果你能完成5.12a難度的On-sight,就代表了你可以往高至少兩個難度的路線挑戰,也就是5.12c往上的難度。

但有很多人認為這才是最純粹的攀岩。

除此之外,與On-sight 、Flash相區彆的就是Red-point(紅點),紅點攀爬就代表了你知道所有支點、休息點和掛快掛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在這些問題上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並非第一次就完成攀岩。

而5.13-sight就代表了完全可以挑戰5.14的難度!

這也是林之言報名比賽的原因。

她還從未挑戰過5.14以上的難度,就這麼巧,有個比賽居然是挑戰5.14a,她就像是一隻魚兒立馬就上鉤了,摩拳擦掌地跑上去試試。

在之前,她想要的是百分百的勝利。

現在也一樣,即使她從未嘗試過5.14難度的路線,但——

有誰規定,她就不能是那個第一次挑戰就成功的人呢?

聽到如潮水般席卷而來的歡呼聲,林之言轉頭靜靜地看著幕布上的身影,強壯、穩定、靈活,他的指力強到一種驚人的地步,就連身旁幾名體格比她還強壯一倍的選手都在感慨。

43號選手無愧於觀眾的呐喊助威聲,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在這個大仰角點居然做了四字式的變體!

他艱難地抬起腿,竟然用腳跟勾住了前臂!強壯的體格縮成了一團,眾人紛紛震驚地瞪大眼睛。

若是一個體格瘦弱的人做出這個動作,他們或許就不會那麼驚訝,但這樣一個全身肌肉像是石塊一樣鼓鼓脹脹隆起、身高大約一米九的男子忽然在他們麵前上演縮體動作,那豈止是一個震驚能說清的感覺!簡直可以說是驚嚇!

選手專心致誌地移動方位,他順利地將腳掛靠點垂直岩壁一個pinch岩點上,然後一點點地抓住邊緣兩點。

“!!!”

43號選手又做出了一個讓觀眾們驚嚇的動作,他猛地鬆開左手的pinch點!

那隻原本勾住手臂的腳順勢往上一靠,掛在這上麵,然後倚靠著這兩點的力猛地往上一仰,像是仰臥起坐一樣把整個上半身都仰起來貼近岩壁,迅速抓住了左上方的ju□□!就像是靈活的長臂猿,他抓過這個點居然往上一撲,在眾人的驚呼聲中抓住了上邊5英尺位置的岩點。

剛剛一次“冒險”的動作,他順利地通過這刷掉半數選手的仰角點。

在觀眾席中。

柏小穀張大嘴巴,前所未有地震驚。

這、這也太恐怖了吧!!

如果不是旁邊的攝像頭,柏小穀鐵定抓著堂哥尖叫,快看!!這這這肌肉也太誇張了吧!!!這一看就很難過的點居然要這樣通過!!還要把自己折起來!!這柔韌度看起來比她還厲害!!

那可是10米左右的高度,要是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樣的動作也來不及調整吧?肯定會頭朝下然後撞到岩壁的,也太可怕了吧。

從入座後,他們已經看了三位選手上來比賽了,前兩位還在這個仰角點失敗,而且無一例外也都是用看起來超級誇張的動作誒!

不是她不信任林之言,是這個真的太誇張了!

不行不行,相信林林!她那麼胸有成竹,肯定是有把握的!一定爬過不少類似這種的路線!

想到這,柏小穀呼了一口氣,她轉頭看向候場區,但前邊人有點多,遮住了她的視線,完全看不到林之言在哪,隻能失落地收回視線。

龐夏生顧及到自家堂妹聽不懂外語,還翻譯給她聽解說員的話。

“四字式的變體動作和抓點動態都非常地精彩,這位43號選手才剛剛成年,卻已經攀爬完國內所有的5.13難度路線,據他說,在上周還On-sight了丘日山穀的“大雁”,相信Jeff這次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語調四平八穩,低沉的嗓音略微沙啞,聽得人心裡麻麻的。

但解說員說這話是明明還激情四射、特彆能調動觀眾的情緒,就算聽不懂也會覺得超厲害跟著一起尖叫,然而從龐夏生口裡說出來,就好像在念小說一樣,語調是很舒服,但完全感覺不到激情。

柏小穀沉痛地看了他一眼,“你可以上點心嗎?台詞功底去哪了!?”

說罷,她又抬手擋住刺眼的陽光,吐槽:“而且雖然你說的是中文,但我完全聽不懂你在講什麼,5.13、四字式、On-sight又是什麼?”

龐夏生無奈一笑,棕灰色眼眸如同被日光照耀的河流一般波光粼粼,俊美的臉龐五官立體而深邃,卻又帶著柔和雅意,東西方的特點完美混合,讓旁人不由得側目而視。

“很遺憾地告訴你,其實我也聽不懂。”

柏小穀拍了拍他的肩膀,這翻譯還不如不翻譯。

“那我們還是專心看吧,反正解說也聽不懂。”

在一旁,攝影師有點兩眼放空了。

他想了想,默默地給導演發了條消息。

【導演,林之言要參加那什麼比賽...難度看起來很高...你看到這邊傳回去的畫麵沒?】

那邊獨守空房的導演還在看國內傳過來的畫麵。

他是想著這裡四位出去玩,這裡能有什麼好玩的,估計就是逛逛附近的城鎮,等晚上再看看思考怎麼剪輯就行了,林之言再能惹事能惹啥?

而且說她搞事也隻是開玩笑而已,調侃她每次都能搞出節目組意想不到的操作罷了,如果真的是惹事精,不可能節目組上上下下都對她很有好感。

他冷不丁收到跟拍攝影師的消息,二話不說直接調到這邊的畫麵。

“......?”

副導演也傻了,他看了看導演,還以為臨時加了什麼環節。

“這是哪?什麼環節?我咋不知道?”

三連問把導演都問麻了,彆問他啊,他也不知道。

他低下頭,麻木地發回短信,“你們在哪?”

對麵秒回個位置過來,“Orella攀岩賽。”

導演火速穀歌一下,發現居然還是本地相當有名的攀岩賽!而他們作為極限運動節目組,這一期還是做攀岩的,居然沒查到這回事!

奇恥大辱!!!

其實,這還真不怪節目組的策劃,策劃都是要在節目開播前就做好所有的環節設計。

但是Orella攀岩賽的官方開賽時間也是隨心所欲,在6月到10月隨機挑選一個幸運日期,為了防止有人特地反複練習路線得獎,官方隻會提前一個星期才發布公告。

即使如此,但它的知名度還是讓很多攀岩者慕名而來。

這也是為什麼觀眾有很多都是當地路人的原因,大多都是被發傳單告知這邊有個比賽,免費觀看,然後感興趣過來看看。

導演當機立斷,無論林之言有沒有獲獎,這個比賽絕對是一個看點!

他囑咐攝影師好好拍,尤其是林之言上場那段!千萬不要吝嗇!比賽主辦方那一邊,節目組這邊會負責溝通的。

攝影師猶豫了一下。

....不是,你沒聽出來我在委婉提問需不需要勸退林之言嗎?這麼高難度真的沒問題嗎??

他摸了摸自己的良心,雖然收視率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啊,這可不是節目組設計好的環節,如果出事了咋整。

攝影師:但是真的高難度,讓林之言上場真的沒問題嗎?

導演一看這信息,嗬嗬一笑,林之言還需要你我擔心?以她那性格,你隻需要在她比賽的時候使勁鼓掌歡呼然後在她獲獎的時候吹彩虹屁讓她飄飄然就行了,她沒把握的事怎麼可能會做!

對林之言迷之自信的導演苦口婆心道:放心吧,你隻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攝影師撓撓頭,什麼心理準備?

導演:做好她拿獎後一定會得瑟又囂張的心理準備。

攝影師:......好的。

等候區內,林之言已經爬完三條抱石路線,V4、V6、V8,循序漸進,將全身上上下下都熱身好。

落地後,她很明顯地能感覺到四肢已經活動開來,五指舒展開來,又緩緩彎曲,卡拉卡拉幾聲,骨關節發出響聲。

林之言麵無表情地轉了一下手腕,黑色短發被她紮成一個小花苞,碎發偶爾被風吹到臉。

專心熱身的她沒有注意到一些觀眾的視線不由自主地投向她,還有身旁幾個同樣在等候區的攀岩者時不時地轉頭看了她一眼。

林之言的出現太特彆了。

一張陌生的異國麵孔,卻又相當專業的抱石動作。

歐雷拉攀岩賽在國內名氣很大,但在國際上不聲不響,因此來參賽的大多都是本地人,最多就是周圍國家慕名前來的攀岩者,卻很少出現亞裔麵孔,像林之言這樣的存在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但與之相對的是正式國際比賽上的速攀和抱石項目,這兩個項目中,亞裔麵孔是出現得最多的。

但就算在國際上,戶外攀岩高手裡也大多都是歐美麵孔,這是因為國外的攀岩曆史長久,攀岩運動已經算是一種全民參與的運動,非常普遍,基數大了,基礎也有,自然出現的高手就多。

林之言給旁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

她隻是安安靜靜地熱身,也不是很關心正在挑戰的選手,在他人觀看他人攀岩以求得更大幾率的成功,她好像一點兒也不關心,就隻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視線。

攀爬V8路線也未有一絲一毫的不安定感,讓人摸不透她的實力。

那些暗中窺探的視線隱藏了無數審視和感歎,有人心懷惡意地希望這位漂亮的異國女孩也會挑戰失敗,在岩壁前失落地低頭落淚,也有人期盼這位陌生的攀岩者能挑戰成功,讓他們大開眼界。

被眾人腦補的林之言深深地呼了一口氣。

她剛剛聽到43號選手上周剛On-sight了丘日山穀的“大雁”,如果她沒記錯,那是5.13d難度路線,也就是說對方的實力比她還高上一些。

但這樣的選手也在最後的V10難點挑戰失敗。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最後的V10也是她最需要克服的難點。

她承認,有那麼一個瞬間,她特彆想回虛擬空間讓桃樂斯模擬出來“e”路線,然後在她嘗試無數次、有了非常高的把握後才去比賽。

但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被她自己狠狠地壓下了。

這不公平。

如果這一次她是這樣,難道以後每一次比賽,她都要逃避現實、回虛擬空間模擬場景反複訓練、最後回到現實中以成千上百次的經驗打敗他人獲得成功嗎?

那她平時夜以繼日的訓練又有什麼意義?

難道她不相信自己能獲勝嗎?

林之言輕輕地對自己說:沒必要,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

如果一切都是已知的、確定的,又有什麼樂趣?

打敗其他人、獲獎固然讓人上癮,但在未知中挑戰自我才是最讓她迷戀的。

女孩微微抬頭,她在日光下微微眯眼,看著山峰。

灰色的山峰平平無奇,但陡峭崎嶇的岩壁卻讓人心裡打顫,就算是外行人,也能看出想要爬到終點所需要的技巧和體能要求一定很厲害。

她靜靜地觀察路線,預估差不多要叫到自己的時候,她坐下來彎腰輕輕地揉捏著自己的小腿肉,讓肌肉儘可能地放鬆,直到主持人叫到她的號碼。

“讓我們歡迎56號選手!Link——!!”

輪到她了。

注意到林之言起身的動作,其餘選手紛紛側目看著她。

他們對這個陌生的麵孔給予相當大的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他們的心緒。

在等候區的一對男女湊在一起,視線緊緊貼著林之言,正嘀嘀咕咕聊天。

“Link?你認識嗎?”

“不,我沒聽過。”

“emmmm那你覺得她能挑戰成功嗎?”

“說不定呢,雖然前邊55名選手沒有一個人成功,而這位陌生的,漂亮的,亞洲女孩卻成功了,如果真是這樣,那群高傲自大的傻玩意估計臉色會很精彩。”

說到這,男孩笑了起來,他被自己幻想出來的場景逗笑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