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生找到自己的父母,把吳蔚的想法說了。

二老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隻是有些擔心張水生手裡的銀子還不夠,張水生早已把自己要出銀子修宅子的想法告訴了二老,張家老兩口對此很讚同。

按照榨油坊目前的收入,他們一家人想在泰州安家,大概還需要三四年,這麼長的時間,不好白住人家吳蔚的。

這期間要麼就住在榨油坊裡辛苦一點兒,要麼就住在吳蔚的宅子裡,全家人自然是更傾向於後者,一來是為了孩子,柱子是張家的希望,榨油坊外車水馬龍,他們每天都得出一個人,專門看著柱子,而且再過兩年柱子也該啟蒙了,榨油坊哪裡是學習的地方?

二來,是為了老人,張老爹的腿腳不好,每日上下樓對他來說負擔很重,張家老兩口早就盼著能住到宅子裡去,隻是擔心自家兒子手裡的銀子不夠。

張水生當即取來全部家當,清點了一下,算上從前的家底和這半年賺的,一共攢了七十六兩銀子。

他們粗略算了一筆賬,若是修房子的人手從張家村借來,省下一筆工匠的費用,這些銀子大概是夠的。

張家老兩口心裡有了底,當場同意下來。

……

當天晚上,張水生就和吳蔚敲定了修房子的事兒,這兩天就請人定個開工動土的好日子。

飯桌上張水生也表示,修房子的銀子由他們家出,吳蔚思索片刻,同意了。

張家的家底兒吳蔚清楚,知道以他們家的家底兒,修完房子也就所剩無幾了,但吳蔚還是選擇尊重張水生的心意,兩家來往注重一個有來有往,一味的付出並非長久之計。

大不了以後想辦法,從彆的地方讓張家把銀子賺回來就是了,反正今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若宅子沒有一點兒張家出資的地方,他們住著也不會踏實。

果然,見吳蔚答應了自己的要求,張水生一家都表現得很開心,積極性也提升了不少,張水生從懷中取出了紙筆,和張老爹商量起這次修宅子需要多少人手,去叫哪家人比較合適,帶什麼禮物回去……

翌日,張水生便駕著滿載糧食的馬車出發了,張家父子一致認為:宅子最好是在播種之前修繕完畢,免得耽誤人家種田,時間緊,任務重,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到市集上去挑禮物了,乾脆就從米莊拿了些糧食作為修繕宅子的酬勞,實惠又不失體麵。

吳蔚也到工匠所去請了一位經驗老道的師父,帶著對方去了一趟宅子,請對方幫忙估算一下總體修繕下來總共需要多少材料,最好能再給出幾張改建的圖紙。

工匠師父詢問吳蔚,修繕宅子的匠人是否在匠人所裡雇傭,得到否定的答案後,工匠師父開出了二兩銀子的酬勞,包含所有的圖紙以及用料。

吳蔚當場交了銀子,把鑰匙給了工匠師父,方便他帶人來量尺寸,約定後三日後連著鑰匙和圖紙一起送到米莊去。

當天傍晚,張水生就帶來了六個張家村的精壯

青年,

這些人吳蔚都是認識的,

當初建半山小院時,他們幾個就是主要勞動力。

這六位和張水生家多少占了點親戚,有的雖然已經出了五福,不過卻相處融洽,並未斷了聯絡。

用張水生的話講:這六個人就是和他光屁股長大的兄弟。

家裡一下子多了六口人,還都是精壯的男子,榨油坊的一樓正廳坐不下,吳蔚提議到酒樓去吃一頓,卻被那六人拒絕了。直言他們過來是給兩家幫忙的,為的是省銀子,不是來享受的。

吳蔚也被這六人不變的仗義和淳樸所打動。

最後,將桌子安排在了寬敞些的米莊大廳裡,柳老夫人和張老夫人蒸了兩大鍋的白麵饅頭,做了兩大盆的肉菜,素菜若乾,張老爹還開了兩壇子酒來招待六人,這一年來他們六人的家中,日子過得緊巴巴,即便倉裡還有餘量也不敢敞開了吃,看著那一個個熱騰騰的白麵饅頭,還有油汪汪的肉,齊齊甩開膀子吃。

整整兩鍋的白麵饅頭,一頓飯吃得隻剩下兩個了。

張老夫人慈愛地說道:“看著你們幾個吃飯這個香勁兒,嬸子可真開心。”

當夜,吳蔚把六人安排在了曹天旺在泰州的宅子裡,和米莊的夥計們住在一起。

第二天,吳蔚抽調了一個米莊的夥計到榨油坊,和柳二娘子一起打理榨油坊的生意,柳翠微也留在了米莊。

吳蔚和張水生,帶著六人來到了宅子實地考察,這六人的反應和張水生第一次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