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何處覓良將(1 / 1)

第291章 何處覓良將

“宣通政處左參議,洪承疇進殿!”

“宣兵部給事中,孫傳庭進殿!”

隨著殿外太監的唱名,洪承疇和孫傳庭兩人並肩,邁步進入大殿。

“微臣洪承疇(孫傳庭)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傳庭和洪承疇皆是三十而立,一個英武寡言,一個黑麵沉毅,立於殿上,望之令人心生敬意。

坐在禦座上,朱由校看著自己著重提拔的兩個年輕人,恍惚之間竟然有一種熟悉之感:當初剛剛從科爾沁歸來的王琦,好似也是如此的意氣風發,有著傲視同齡人的威勢。

“免禮,”朱由校擺了擺手,以手指虛點魏忠賢:“賜座。”

謝過皇上的恩賜,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才一同落座。

“知道叫你們過來,是什麼事情嗎?”朱由校在兩個年輕的官吏麵前,展現出來的氣場,遠比在那些內閣宿老麵前展現出來的強大的多。

或者說,朱由校所展現出來的,是希望這些年輕的官員所應該看到的東西。

畢竟,畏威才能懷德。

“回陛下的話,微臣來之前,聽說是山西平陽府被亂民所圍,短短半個月,已經將山西東南攪得一片大亂,”孫傳庭是從蒲州地方剛剛升任上來的,所能提供的信息自然更多一些:“而據微臣所掌握的情況,那幫亂民是從蒲州起勢,而恰好,蒲州,是微臣的第一任地方官任地。”

朱由校看著不遠處的臣子侃侃而談,那種自信神態,和當初的王琦簡直一模一樣。

“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整治?”朱由校開口問話,像是在臨出發前的考問一般。

“殺伐才能治亂,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那些賊人才知道朝廷雷霆手段!而相反,溫良和招撫不會帶來和平和安定,”孫傳庭極為自信,想必在進宮之前已經定下了腹稿:“陛下給臣三千人,一個月內,平定山西亂民,還三晉大地以太平之世。”

朱由校滿是笑意的望著孫傳庭,結合其在蒲州府一年多的任期內的成績,眼中已經滿是欣賞。

這是什麼?極度的自信和橫溢的才華。

這才是乾臣啊!

而且,進士出身!既非東林也非遼東一派。

這是什麼?孑然一身隻忠於皇帝。

這才是孤臣啊!

看了看孫傳庭,又看了看洪承疇,朱由校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你在蒲州任上,的確做出了成績,朕是記得的,也對你期望頗高,”朱由校點了點頭,沒有正麵回答孫傳庭,而是扭頭看向一直未曾說話的洪承疇:“洪愛卿,伱有什麼看法?”

坐在一邊,好似假寐,一直默然無聲的洪承疇聽到皇帝叫了自己,才緩緩睜眼。

起身一禮,緩聲道:“臣以為,危急時刻,應當快到斬亂麻,若想震懾宵小,快速平定內亂,則平陽知府,蒲州知縣,按律當斬,山西道禦史失職,解職進京,而兵備道衙門掌握兵權,身份微妙,不可輕易動作,可讓其和山西巡撫配合,統領全局,待朝廷派遣總攝大局官員到場,則交接或者聽命,如此一來,焉有不俯首聽命者?天兵一至,則亂兵伏誅,大事可定!”

誅知府,撤禦史,懾兵備,貶巡撫。

端是果斷狠辣。

端是冷血無比。

朱由校聽完兩個年輕臣子的建議,也從禦座上起身,在魏忠賢的攙扶下走下玉階。

“如果你們兩人合作,能否在一個月內將亂民鎮壓?”朱由校近距離的看著孫傳庭和洪承疇,好似在觀察兩人的表情。

合作?

孫傳庭一愣,他從來沒有想過兩人合作,畢竟方才的一番考問,都好像是皇帝在對個人的試問而且,孫傳庭看了一眼洪承疇:兩人雖然行事風格相似,但是性格絕對不可能和他們分潤功勞。

怎麼?

皇帝覺得自己一個人不行?

孫傳庭猶豫了一下,剛要開口。

另一旁,洪承疇則是更快一步,眉頭一皺,下一秒直接開口拒絕了:“陛下,此事臣一人即可,一個月內,平滅山西境內所有亂民,若不成,則掛印歸鄉!”

“哈哈,”朱由校聞言不怒反笑,伸手在洪承疇的肩上拍了拍:“朕以為,你們兩人會惺惺相惜,現在看起來,強人自有強人的驕傲,恐怕不願意和他人分享功勞。”

“朕會把你們的名字交予內閣商定,明天自有結論,你們各自回去,做好準備吧。”

言罷,朱由校擺了擺手,示意兩人可以離去了。

“微臣告退!”

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並肩退出了乾清宮,但是兩人明顯沒有什麼交情,也不願意多有什麼牽扯,除了大殿,各自一禮,便一前一後離去。

“陛下,這兩個人可不適合搭檔,”魏忠賢望著孫傳庭和洪承疇的背影,對著朱由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明顯,兩個頗具才華的年輕人,誰有會肯將功勞想讓呢?“這樣才好牽製,也才好控製,”朱由校意味深長的笑了笑,而後補充道:“去把兩個人的名字遞給內閣,明天給朕一個答複!”

“奴才接旨!”

————

皇宮外院,文淵閣。

葉向高已經召集了內閣諸臣,商討對平陽府亂事的對策。

“人選需要等皇帝擬定,”葉向高人老成精,自然之道現在皇帝想做什麼。

人事權,是這位年輕皇帝向牢牢把控的權力。

“吾等就想想,平定山西亂民,需要用到哪裡的兵馬,以及錢糧如何調動?”

“朝廷的兵馬就那麼多,諸省道皆有衛所和兵備衙門,各有職責所在,不好輕易調動,”王化貞最近憋了一肚子火,正愁沒有地方發泄,冷笑道:“就用山西兵備道的兵馬好了!”

“山西?”孫承宗搖了搖頭:“山西若是有足夠的兵力,就不會等到朝廷來救急了。”

天可憐見,自從三大征之後,山西的兵馬幾十年來就沒有補充過,不是老弱便是缺額,你讓兵備道衙門一個光杆總兵去剿滅亂民嗎?

“那你說京營?還是遼東兵?”

王化貞嘿嘿一笑,仿佛看笑話一般。

京營如今的總督還是齊國公呢。

遼東更不必說,沒有齊國公說話,朝廷的旨意過了山海關如同廢紙。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