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1 / 1)

史記 司馬遷 3583 字 22天前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西南夷:泛指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君長:即部落首領。什:通“十”。數:統計、計算。),夜郎最大(夜郎:古代部族名,也是國名。)。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其:代指夜郎。靡莫:古代部落名,屬於羌氐族係統。),滇最大(滇:古代部族、國名。);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邛(qióng,窮)都:古代部族名、國名。),此皆魋結(魋結:一種發式,將頭發梳成椎形,故稱“椎髻”。),耕田,有邑聚(邑:城鎮。聚:村落。)。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嶲、昆明(嶲:古代部族名。昆明:古代部族名,也是古國名。),皆編發(編:通“辮”“編發”,就是把頭發梳成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常處:無永久居住的地方。),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自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徙:古代部族名,古國名。筰(zuó,昨)都:古部族名、國名。)。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冉、駹:皆古代部族名。)。其俗或土箸(土箸:定居某地,常期不移動。箸,通“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白馬:古代部族名。),皆氐類也(氐類:氐族的同類,都屬於氐族。)。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藏書網始楚威王時(楚威王:楚國國君,公元前三三九年至前三二九年在位。按莊蹻入滇在頃襄王(前298至前263在位)時,此楚威王當是楚頃襄王之誤。《後漢書》及《華陽國誌》皆作頃襄王,是。),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莊蹻於頃襄王二十年(前279),曾率兵沿長江從黔中進入雲南,後因秦兵南侵,堵塞他回楚之路,便在滇中稱王。將:率。循:沿著。江:長江。),略巴、蜀、黔中以西(略:攻取。)。莊蹻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苗裔:後代子孫。)。蹻至滇池,地方三百裡,旁平地(旁:四邊,周圍。),肥饒數千裡,以兵威定屬楚(兵威:軍事威力。定:平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會:恰巧。擊奪:攻擊奪取。按秦昭襄王時,於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奪取楚國黔中之地(見卷五《秦本紀》)。又於頃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再次奪楚黔中郡和巫地(見卷四十《楚世家》與(卷五《秦本紀》)。),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其眾:指莊蹻的大軍。王滇:在滇中稱王。),變服(變服:改變楚的服飾,穿起當地人的服裝。),從其俗,以長之(長之:給當地人當長帥。)。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略:大略。五尺道:道路名。按秦統一中國後,為控製西南地區,在四川宜賓和雲南曲靖間修了一條大道,路麵寬五尺,故稱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餘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開:《漢書》作“關”,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以為當作“關”,關塞,即把蜀地原來的邊界當作關。故:原。徼:邊界。)。巴、蜀民或竊出商賈(或:有的人。商賈:作買賣。),取其筰馬、僰僮、髦牛(筰馬:筰都的馬。僰僮:僰人奴婢。按僰是古代部族名。髦牛:即犛牛。),以此巴、蜀殷富(殷富:特彆富有。)。建元六年(建元:漢武帝第一個年號(前140~前135)。),大行王恢擊東越,東越殺王郢以報(東越:古代部族名,是越人的一支;也是國名。)。恢因兵威使番陽令唐蒙風指曉南越(因:憑借。使:派。風:通“諷”,委婉勸告。指:通“旨”,旨意。)。南越食蒙蜀枸醬(食:給吃。枸醬:用枸的果實做的醬。按枸是樹名,即蔞葉,又名蒟醬、扶留藤。其果實綠黃色,可製醬。),蒙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道:經由。牂柯:古代河名。),牂柯江廣數裡(廣:寬。),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商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市:交易,做買賣。)。夜郎者,臨牂柯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役屬:歸屬而服役。),西至同師,然亦不能臣使也(臣使:像臣下那樣驅使。)。”蒙乃上書說上曰(說上:遊說皇帝。):“南越王黃屋左纛(黃屋:帝王之車。其車以黃緞飾裡,故稱。左纛(dào,道):插在車廂左邊的用旌牛尾或雉尾裝飾的旗子。這是皇帝的車飾。),地東西萬餘裡,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餘萬,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製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上許之。乃拜蒙為郎中將,將千人(將:率領。),食重萬餘人(食重:糧食和輜重。),從巴蜀筰關入(巴蜀筰關:當作“巴符關”(見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入:指進入夜郎。),遂見夜郎侯多同(夜郎侯:夜郎國的長帥。)。蒙厚賜,喻以威德(威德:威勢與恩德。),約為置吏,使其子為令(令:相當於縣令的官。)。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終:最終。),乃且聽蒙約。還報,乃以為犍為郡。發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指:通向。)。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將往喻,皆如南夷(相如:指司馬相如。他在武帝時曾出使西南夷,對開發西南邊疆有很大勝貢獻。如:如同。),為置一都尉,十餘縣,屬蜀。當是時,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餉(四郡:指巴郡、蜀郡、廣漢、漢中。戍:戍邊士卒。轉:指運輸物資之人。餉:指軍糧。)。數歲,道不通,士罷餓離濕死者甚眾(罷:通“疲”。離:通“罹”,遭受。);西南夷又數反(數:屢次。),發兵興擊(興擊:發動攻擊。),耗費無功。上患之,使公孫弘往視問焉。還對,言其不便(便:利。)。及弘為禦史大夫,是時方築朔方以據河逐胡(是時:此時。據:憑借。河:黃河。逐胡:驅逐匈奴。),弘因數言西南夷害,可且罷,專力事匈奴(因:乘機。且:暫時。事:從事。)。上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葆就(稍:逐漸。葆:通“保”。就:成就。)。及元狩元年(元狩:漢武帝第四個年號(前122~前117)。),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使:出使。大夏:西域國名。來:回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居:呆在。)、邛竹杖,使問所從來(使問:派人詢問。所從來:從何地弄來。),曰:“從東南身毒國(身毒國:古代國名。或譯作“天竺”、“天毒”、“乾毒”等。),可數千裡,得蜀賈人市(市:買。)”。或聞邛西可二千裡有身毒國。騫因盛言大夏在漢西南,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隔:阻隔。),誠通蜀(誠:若。),身毒國,道便近,有利無害。於是天子乃令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間:走小路,捷徑。),指求身毒國(指:通“旨”,意旨。求:找到。)。至滇,滇王嘗羌乃留,為求道西十餘輩(為求道西:為他們尋找西去的道路。十餘輩:指滇國派出找尋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歲餘,皆閉昆明(閉:阻塞。),莫能通身毒國。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孰與:與……比,哪一個……。)?”及夜郎侯亦然(然:如此。)。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是親附(足事親附:值得讓他們親近歸附漢朝。)。天子注意焉(注意焉:專注留意這件事。焉,兼詞,相當於“於是(此)”。)。及至南越反(南越反: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南越丞相呂嘉叛亂,後被平定,南越亡國。見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上使馳義侯因犍為發南夷兵(上:指漢武帝。因:憑借。)。且蘭君恐遠行(且蘭君:且蘭國的長帥。),旁國虜其老弱(旁國:附近國家。虜:俘虜。),乃與其眾反,殺使者及犍為太守。漢乃發巴蜀罪人嘗擊南越者八校尉擊破之(罪人:指被赦免罪過而充當軍人的人。嘗:當依《漢書》作“當”,本當。)。會越已破(會:恰巧,正趕上。),漢八校尉不下(不下:沒有沿牂柯江南下擊南越。),即引兵還(引兵:領兵。),行誅頭蘭(行誅:在行軍中誅滅。頭蘭:古國名。)。頭蘭,常隔滇道者也。已平頭蘭,遂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滅,會還誅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為夜郎王(上:指漢天子。)。南越破後,及漢誅且蘭、邛君,並殺筰侯,冉、駹皆振恐,請臣置吏。乃以邛都為越巂郡,筰都為沈犁郡,冉、駹為汶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上使王然於以越破及誅南夷兵威風喻滇王入朝(越破:南越被滅亡。風喻:委婉勸告。風,通“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滇王者,其眾數萬人,其旁東北有勞、靡莫(勞、靡莫:均古國名。),皆同姓相扶,未肯聽。勞、靡莫數侵犯使者吏卒(數:屢次。)。元封二年(元封:漢武帝第六個年號(前110~前105)。),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首善:開始有善意。)。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滇王離難西南夷:《漢書·西南夷傳》作“滇王離西夷”此句中“難”與“南”當是衍文。“滇王離西夷”言滇王離開西夷,向東奉侍漢朝。舉國:全國。),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複長其民(複:又。長:做一國之長。此言統領其民。)。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寵焉。太史公曰:“楚之先豈有天祿哉(先:祖先。豈:難道。天祿:上天所賜的俸祿。)?在周為文王師(卷四十《楚世家》記載,楚先人“鬻熊子事文王”。其後楚武王熊通曾說:“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封楚(封楚:受封於楚。卷四十《楚世家》記載:楚先人“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及周之衰,地稱五千裡(地:國土。)。秦滅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漢誅西南夷,國多滅矣,唯滇複為寵王(寵王:受寵愛的王。)。然南夷之端(端:開始。),見枸醬番禺(見枸醬番禺:即在番禺見到枸醬。),大夏杖邛竹(杖邛竹:即邛竹杖。)。西夷後揃(揃(jiǎn,剪):分割。),剽分二方(剽:分開。二方:兩個方麵。),卒為七郡(卒:終於。)。本文是一篇民族史傳,記述了我國西南(包括今雲南以及貴州、四川西部)地區在秦漢時代的許多部落國家的地理位置和風俗民情,以及同漢王朝的關係,記述了漢朝的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和王然於等撫定西南夷的史實,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後歸附漢王朝,變國為郡,設官置吏的過程,揭示了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終將形成一個和睦的多民族國家的必然趨勢,反映了司馬遷民族一統的曆史觀念,表現了他的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的思想,有其進步意義。文章頭緒甚多,但結構安排卻井然有條,前後映照,重點突出(主要寫夜郎和滇),“文章之精密”(吳見思《史記論文》),達到“無隙可蹈,無懈可擊”(李景星《史記評議》)的程度,有較高的藝術性。西南夷的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夜郎的勢力最強大。夜郎以西的靡莫之夷也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滇的勢力最大。從滇往北,那裡的君長也多得用十來計算,其中邛都勢力最大。這些夷國的人都頭梳椎髻,耕種田地,有聚居在一起的城鎮和村落。他們以外的地方,西邊從同師往東,直到北邊的楪(yè,葉)榆,稱為嶲(xī,西)和昆明,這些夷人都把頭發結成辮子,隨著放牧的牲畜到處遷徙,沒有固定的居住之地,也沒有長帥,他們活動的地方有幾千裡。從嶲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徙(sī,思)和筰(zuó,昨)都勢力最大。從筰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冉駹(máng,忙)的勢力最大。他們的風俗是,有的是土著之民,有的是移徙之民,都在蜀郡的西邊。從冉駹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白馬的勢力最大,都是氐族的同類。這些都是巴郡、蜀郡西南以外的蠻夷。當初在楚威王時,派將軍莊蹻率領軍隊沿著長江而上,攻取了巴郡、蜀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方。莊蹻是從前的楚莊王的後代子孫。莊蹻到達滇池,這裡方圓三百裡,旁邊都是平地,肥沃富饒的地方有幾千裡。莊蹻依靠他的軍隊的威勢平定了這個地方,讓它歸屬楚國。他想回楚國報告這情況,正趕上秦國攻打並奪取了楚國巴郡、黔中郡,道路被阻隔而不能通過,因而又回到滇池,借助他的軍隊做了滇王,改換服式,順從當地習俗,因此當了滇人的統治者。秦朝時,常頞曾大略地開通了五尺道,並在這些國家設置了一些官吏。過了十幾年,秦朝滅亡了。等到漢朝建立了,把這些國家都丟棄了,而將蜀郡的原來的邊界當作關塞。巴郡和蜀郡百姓中的有些人偷著出塞作買賣,換取筰國的馬,僰(bō,波)國的僮仆與犛牛,因此巴、蜀兩郡特彆富有。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大行王恢攻打東越,東越殺死東越王郢以回報漢朝。王恢憑借兵威派番陽乏唐蒙把漢朝出兵的意旨委婉地告訴了南越。南越拿蜀郡出產的杞醬給唐蒙吃,唐蒙詢問徙何處得來,南越說:“取道西北牂柯江而來,牂柯江寬度有幾裡,流過番禺城下。”唐蒙回到長安,詢問蜀郡商人,商人說:“隻有蜀郡出產枸醬,當地人多半拿著它偷偷到夜郎去賣。夜郎緊靠牂柯江,江麵寬數百步,完全可以行船。南越想用財物使夜郎歸屬自己,可是他的勢力直達西邊的同師,但也沒能把夜郎象臣下那樣加以役使。”唐蒙就上書皇上說:“南越王乘坐黃屋之車,車上插著左纛之旗,他的土地東西一萬多裡,名義上是外臣,實際上是一州之主。如今從長沙和豫章郡前去,水路多半被阻絕,難以前行。我私下聽說夜郎所擁有的精兵能有十多萬,乘船沿牂柯江而下,乘其沒注意而加以攻擊,這是製服南越的一條奇計。如果真能用漢朝的強大,巴蜀的富饒,打通前往夜郎的道路,在那裡設置官吏,是很容易的。”漢武帝同意唐蒙的主張,就任命他為郎中將,率領一千大軍,以及負責糧食、輜重的人員一萬多人,從巴符關進入夜郎,於是會見了夜郎侯多同。唐蒙給了他很多賞賜,又用漢王朝的武威和恩德開導他,約定給他們設置官吏,讓他的兒子當相當於縣令的官長。夜郎旁邊小城鎮的人們都貪圖漢朝的絲綢布帛,心中認為漢朝到夜郎的道路險阻,終究不能占有自己,就暫且接受了唐蒙的盟約。唐蒙回到京城向皇上報告,皇上就把夜郎改設為犍為郡。這以後就調遣巴、蜀兩郡的兵士修築道路,從僰直修到牂柯江。蜀郡人司馬相如也向皇帝說西夷的邛、筰可以設郡,皇帝就派司馬相如用郎中將的身份前去西夷,明白地告訴他們,朝廷將按南夷的方式對待他們,給他們設置一個都尉、十幾個縣,歸屬於蜀郡。在這個時候,巴郡、蜀郡、廣漢郡、漢中郡開通西南夷的道路,戍邊的士卒、運送物資和軍糧的人很多。過了幾年,道路也沒修通,士卒疲憊饑餓和遭受潮濕而死的很多,西南夷又屢次造反,調遣軍隊去打擊,耗費錢財和人力,卻無成果。皇上憂慮此事,便派公孫弘去親自觀察詢問。公孫弘回京稟告皇上,聲稱不利。等到公孫弘當了禦史大夫,這時漢朝正修築朔方郡城,以便憑借黃河驅逐匈奴,公孫弘乘機屢次陳說開發西南夷的害處,因此可暫時停止開發活動,集中力量對付匈奴。皇上下令停止對西夷的活動,隻在南夷的夜郎設置兩縣和一都尉,命令犍為郡保全自己,並逐漸完善自己的郡縣體製。待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張騫出使大夏國歸來後,說他呆在大夏時曾經看到過蜀郡出產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讓人詢問這些東西的來曆,回答的人說:“從東南邊的身毒國弄來的,從這兒到那裡的路途有數千裡,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買賣。”有人聽說邛地以西大約二千裡處有個身毒國。張騫乘機大談大夏在漢朝西南方,仰慕中國,憂慮匈奴阻隔他們與中國的交通要道,假若能開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國的路既方便又近,對漢朝有利無害。於是漢武帝就命令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讓他們尋找捷徑從西夷的西邊出發,去尋找身毒國。他們到達滇國,滇王嘗羌就留下了他們,並為他們派出十多批到西邊去尋找道路的人。過了一年多,尋路的人們全被昆明國所阻攔,沒能通往身毒國。滇王同漢朝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漢朝使者回到京城,於是極力陳說滇是大國,值得讓他親近和歸附漢朝。漢武帝對這事留心了。等到南越造反時,皇上派馳義侯用犍為郡的名義調遣南夷的軍隊。且蘭君害怕他的軍隊遠行後,旁邊的國家會乘機虜掠他的老弱之民,於是就同他的軍隊謀反,殺了漢朝使者和犍為郡的太守。漢朝就調動巴郡和蜀郡原想去攻打南越的八個校尉,率領被赦從軍的罪犯去攻打且蘭,把它平定了。正趕上南越已被攻破,漢朝的八個校尉尚末沿牂柯江南下,就領兵撤回,在行軍中誅殺了頭蘭。頭蘭是經常阻隔漢朝與滇國交通道路的國家。頭蘭被平定後,就平定了南夷,在那兒設置了牂柯郡。夜郎侯開始依靠南越,南越被消滅後,正趕上漢軍回來誅殺反叛者,夜郎侯就到漢朝京城朝見皇上。漢武帝封他為夜郎王。南越破滅之後,以及漢朝誅殺且蘭君、邛君,並且殺了筰侯,冉、駹都震驚恐怖,便向漢朝請求稱臣,為他們設置官吏。漢朝就把邛都設置為越嶲郡,筰都設置為沈犁郡,冉、駹設置為淪山郡,廣漢西邊的白馬設置為武都郡。皇上派王然於利用破南越及誅殺南夷君長的兵威,委婉勸告滇王前來朝見漢朝天子。滇王有軍隊數萬人,他旁邊東北方有勞(jìn,近)和靡莫,都和滇王同姓,相互依靠,不肯聽從勸告。勞和靡莫屢次侵犯漢朝使者和吏卒。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天子調動巴郡和蜀郡的軍隊攻打並消滅了勞和靡莫,大軍逼近滇國。滇王開始就對漢朝懷有善意,因此沒有被誅殺。滇王於是離開西夷,率領全國向漢朝投降,請求為他們設置官吏,並進京朝見漢武帝。於是漢朝就把滇國設置為益州郡,賜給滇王王印,仍然統治他的百姓。西南夷的君長多得用百來計算,唯獨夜郎和滇的君長得到了漢朝授予的王印。滇是個小城鎮,卻最受漢朝寵愛。太史公說:楚國的祖先難道有上天賜給的祿位嗎?在周朝時,他們的先祖鬻熊當了周文王的老師,後來的熊繹又被周成王封到楚蠻之地而立國。等到周朝衰微之時,楚國領土號稱五千裡。秦國滅亡諸侯,唯獨楚國的後代子孫還有滇王存在。漢朝誅殺西南夷,那裡的國家多半被消滅,隻有滇王又受到漢天子的寵愛。但是平定南夷的開始,是在番禺見到了枸醬,在大夏看到了邛竹杖。西夷後來被分割,分成西、南兩方,最後被漢王分設為七個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