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翁文濟(1 / 1)

朝天子 風塵落雨 1247 字 1個月前

“嘎吱嘎吱~”

嘉隆關外,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緩緩而行,除了一名車夫之外就隻有兩名隨從騎馬跟在後麵。

北境的冬天來得比中原更早一些,寒風吹拂、黃沙滾滾,車夫的視線都被糊住了,時不時就得搓揉眼眶。

“轟隆隆~”

恍惚間他突然看到遠處有大片騎軍飛馳而來,踏著滾滾黃沙,帶起漫天灰塵。

車夫和隨從都下意識的停住了馬,雖然他們明白北涼三州已經沒有燕人出沒,但長久以來北荒之地的混亂還是讓他們的神情有些緊張。

萬一冒出夥土匪該如何是好?

“籲籲~”

上百騎戰馬最終停在了車駕邊上,車內正好也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探出了腦袋,安撫道:

“不要慌,這是邊軍。”

騎隊中有一人策馬向前,客客氣氣的抱拳問道:

“敢問可是翁文濟翁老大人?”

“正是老夫。”

老人疑惑的打量了一眼麵前的年輕將軍:

“敢問您是?”

雖然此人隻穿了一件黑袍,但周邊上百騎卒皆身披戰甲、腰懸利刃,所以老人本能的稱呼他一聲將軍。

黑袍男子神情平和,彎腰行禮:

“在下顧思年,見過翁大人!”

“北涼王!”

自報家門的顧思年讓老大人與幾名隨從麵色陡變,名震天下、殺人如麻的北涼王就這麼出現在他們麵前,看起來也沒什麼殺氣嘛,倒顯得文質彬彬。

“原來是王爺親臨,下官失敬了!”

翁文濟趕忙下車行禮,顧思年卻笑著將老大人扶上了馬車,自己握住了馬鞭韁繩:

“北涼道已至,接下來就讓晚輩替老大人駕車吧。”

“這,這可如何使得?上下有彆……”

“哎,無妨!”

“啪!”

顧思年一甩韁繩,極為熟練地催動馬車:

“老大人坐穩便好,北涼的路可有些陡啊~”

“嘎吱嘎吱~”

車駕再度起行,上百騎軍護衛左右,有這一百精騎在,再無人敢對這支車隊動歪心思。

顧思年一邊駕車一邊笑著打開了話匣子:

“老大人這麼大年紀還勞煩您入涼為官,我這心裡很是過意不去啊。

北涼風霜苦寒,距中原千裡之遙,一路車馬勞頓讓翁大人受累了。”

“王爺言重了。”

翁文濟在後麵輕聲道:

“承蒙宋大人舉薦能入北涼為官,造福三州百姓,乃翁某的榮幸。

三州失陷數十年,這裡的百姓受苦了啊~”

老人的語氣中帶著唏噓與悲憫。

他就是宋慎如為顧思年舉薦的入涼官員,也就是那位大才。

翁文濟,紮根戶部二十餘年,從一個小小的戶部主簿一路乾到了戶部侍郎,七八年前稱病退出官場,歸隱田園,閒居外地。

此次宋慎如舉薦,老人接到詔書後連京城都沒回,直接啟程趕赴北涼,其餘入涼官員將由吏部派人陸續送過來。

顧思年聽出了老人語氣中的傷感,輕聲問道:

“聽說老大人祖籍朔州?從小就生活在北涼道?”

“是啊。

十歲以前老夫一直生活在朔州,後來北涼戰事越發頻繁,爹娘為了躲避戰火,就舉家遷往中原。

我們搬走的第二年,北涼大戰就爆發了,三州隨即失陷,此後再也沒回過家。”

老人從車簾背後探出頭來,張望著遠處山巒起伏、黃沙滾滾,滿臉的懷念。

少小離家老大回,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這麼說老大人之後就在中原求學入仕,官至戶部侍郎咯?”

顧思年詫異的豎起了大拇指:

“北涼籍的官員能當上如此高官的極為罕見,想必老大人定有過人之處。”

“害,能有什麼過人之處。”

翁文濟隨意的應和著:“無非就是儘心儘力為陛下做事罷了。”

“哎,翁老謙虛了不是。”

顧思年笑道:

“我可聽宋大人說了,您老擔任戶部侍郎的那些年為國庫增添了不少收入,府庫充盈,就連陛下都稱讚您為戶部的錢袋子。”

老人極為謙虛的擺手:

“都是過去的事了,微不足道,哪敢在王爺麵前誇口半分。”

顧思年突然抬頭問道:

“以大人的能力和當時的年紀,本該再進一步成為戶部尚書的,為何突然就辭官還鄉了?

豈不可惜?”

老人愣了一下,默然低頭:

“身體不適,久病成疾,無法再為朝廷效命,還是告老還鄉吧,免得耽誤國家大事。

人老了賴在那兒,惹人嫌啊~”

顧思年雖然是背對著老人,但他好像能感受到老人語氣中的不甘,辭官一事似乎沒那麼簡單,不過他也沒多問,隻是順著老人的話往下說:

“我看您老現在身子骨健壯得很,想來這些年調養得不錯。

正好,北涼三州可以讓老大人大展拳腳,也算是故人還鄉,造福萬民!”

“當不起王爺如此厚讚。”

翁文濟顫顫巍巍的行禮道:

“老夫能做的就是儘心竭力,儘量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些。”

“哈哈,這就夠了。”

顧思年笑了笑,然後輕聲問道:

“陛下已經欽點了原琅州彆駕蘇晏清任北涼道經略使,我隻能委屈大人先任北涼道副經略使了,日後若有高位,本王再向朝廷舉薦老大人。

您老看?”

顧思年打心底是覺得有些屈才了,畢竟副經略使才從三品,而老人家七八年前就是正三品的戶部侍郎,有驚天之才。

哪知翁文濟也沒不滿,反而帶著些滿足地說道:

“老夫閒居荒野多年,政務早已生疏,能任副經略使已經是王爺信任了,足矣。

況且我早就聽聞過蘇彆駕的大名,乃是琅州大才,又在北涼兢兢業業地乾了兩年,在民間頗有聲望,他當這個經略使是實至名歸,精力也比老夫旺盛得多。

老少搭配,乾活不累嘛”

“哈哈哈,老大人坦蕩啊!”

顧思年大笑一聲:

“我怎麼聽宋大人說您還有個名號,叫南齋先生?”

“害。”

老人樂嗬嗬地笑了起來,一臉的皺紋:

“當初戶部分為南北兩間樓閣辦公,老夫一直待在南閣,整天吃齋,不吃半點肉腥,時間久了六部眾位同僚都叫老夫南齋先生。

後來歸隱田園我就在院前整了一片菜地,自產自銷,依舊吃齋。

可惜啊,這次入涼為官,老夫那菜園就得荒廢了。”

“原來如此。”

顧思年大笑一聲:“翁大人放心吧,北涼有的是地,到時候我給大人撥一片地,還給你種菜!”

“哈哈哈,好。”

翁文濟反問道:

“要不王爺也跟著老臣一起吃齋?吃齋念佛,可以修養生性。”

“彆!”

顧思年趕忙一招手:

“咱們這些當兵的一旦打仗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餓怕了,平日裡我還是多吃幾塊肉吧。

哈哈哈!”

“哈哈哈!”

兩人爽朗的笑聲順著寒風飄出去老遠。

這一日,前戶部侍郎翁文濟入仕北涼道。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