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楊門兄弟聚京師(1 / 1)

謀明1630 清波凡人 1019 字 1個月前

今年,楊門三兄弟:楊忠、楊思、楊信,都到京參加朝集。

這個所謂朝集,卻是大明朝的一項重要官吏製度,即稱之為‘年關朝集製’。

年關朝集製規定:

但凡天下正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即州知府,守備,衛指揮史以上者,皆以每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抵達京師北京。

從十二月十八日開始,由吏部逐一引見,於內閣,大學士,五軍都督府等大臣們禮見,然後集於考堂應考,然公布於殿庭。

這個相當於正三品以上官品每年的述職。

楊信目前是保安州守備,正三品武官,剛好符合朝集製中的級彆,統一由尚書省吏部管轄。

他是第一次來京參加朝集。

按後世的現代官製,他列入中央直接管轄的領導乾部,屬於‘中管乾部’。

朝集進京的官吏,主要任務就是一年一度的述職。

述職分為書麵考試和麵試兩個方式進行。

書麵考試,是朝廷吏部安排的的統一課考,就是考評

過去一年他們的業績,和對朝廷政策的了解成度。

麵試,按文武官吏分類分組,按級彆高低,分彆接受朝廷派出的若個考評組的當麵質詢。

考評組,由內閣,五軍都督府,禮、吏、兵、戶、工、民等六大部等組成。

當然,對於重要官吏,皇帝,內閣首輔,次輔等會親臨現場考問。

這個對於在外為官的臣民是很重要的。

因為綜合考評之後,優秀的會嘉獎,中上的就能過關,而如果綜合考評結果不好,那有可能要受責。

輕者罰奉碌、除級,重者甚至要免官。

當然,一年一度的綜合考評,這中間十分講究許多門道和關係,也是各門閥,派係重新洗牌,瓜分勢力範圍的一個主要途徑。

綜合考評後,這些外臣正三品以上文官,正二品以上武官,會被留下來參加朝廷的過年元會,也就是正月初一的大朝會。

順便跟家人團聚。

因為正三品以上文官,正二品以上武官,屬於朝廷重臣,他們的主要家眷都應留在京師北京。

主要家眷是指正妻和嫡親子。

而跟隨官員在駐地的,隻有少數隨從,如夫人,侍妾等。

這是一種朝廷節製外臣的手段。

正三品文官和正二品武官以上大臣的家眷,住在京師皇帝賜予的寬大宅院,這既是一種福利,也是一種變相的人質。

反正外臣出了什麼事,倒黴的是家裡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元會,即新年元旦之日的大朝會。

這一天的朝會,就是朝廷的大禮儀,規模宏大的慶典。

今年是大明朝會,崇禎帝朱由檢很重視,據說要搞得特彆隆重,還請了不少外國貴賓。

每年臘月間,地方官吏必須嚴格遵照朝集製進京,也是防止各地長官不入朝,挾兵自重,甚至是武裝割據的一種手段。

尤其是擁兵的武將。

楊信一家於十二月十五日到達京師,隨即入住吏部安排的驛館,他自己準備述職考試等。

而家眷等住進崇禎帝賜給石風那套四進院官邸,裡麵設施樣樣俱全,就連家丁,丫鬟等都配齊。

石風都沒來得及見著,先讓嶽父母用上,也沒浪費崇禎帝的一番苦心。

接下來,楊信要去拜會內閣裡的首輔,以及考評的主要成員,五軍都督府主考官等等。

這裡麵名堂頗多。

他也是趕著鴨子上架,不得不為之。

好在楊門族長,他的大哥楊忠這方麵熟門熟路,他就少了不少麻煩。

為此,他事先讓其管家和家丁親衛隊頭楊元銀,從家裡帶來一車禮物,其中有塞外的珍珠瑪瑙,上品皮貨,奇珍異寶等。

這年頭,官場碼頭都得拜到,否則,後麵的述職就夠你喝一壺的了。

儘管像楊信這級彆,在邊境鎮守沒出現過大錯,還屢有立功,但人家要抓你點小辯子,那還不容易?

待到十二月二十八日之後,一切述職考核結果,楊信當然順利過關,考核還屬於優秀。

十二月二十九日這天早朝完畢之後,禮部統一安排在太和殿,由崇禎帝朱由檢親自覲見優秀外臣。

說不定,事後還會晉級擢升。

從一品銜,太原鎮副總兵楊忠在京師的官邸,位於東城威武大街的右側坊區,從東往西數,第五個坊-富興坊內。

這個位置是達官貴人的聚集區。

不在繁華區,距離紫金城較遠,還算比較清靜和安全,不引人注目。

富興坊內,多是一些近十年來新建的官宅,這是工部專為外臣而建,還有一些是京城外的貴族旁支,也在這裡建府邸。

這裡街道整齊,樓閣林立,飛簷畫璧,青磚長瓦,巷子很寬,林木環繞,十分幽雅。

當然,楊氏家族在京城,還不算在頂級權貴榜中,其住宅隻屬於上品,算不上豪宅。

大年三十那天,所有楊門在京師的直係子孫們,都在楊門族長-楊忠官邸過年守歲,反正五更之後還得去皇宮,在太和殿參加元會。

六十歲的楊忠,便感到身子有些不濟起來,今年格外的畏寒,雖然屋中燒著上好的香炭,他也裹著名貴的狐裘,但他仍然覺得有些冷。

“上了年紀,果然是不行了,這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啊!”接過丫環遞過來的手爐,楊忠自嘲道。

“大哥老當益壯,身子骨好著呢!”二弟楊思側身坐在楊忠下首,欠身微笑著。

他一直坐鎮在楊門老巢雁門,現為雁門關遊擊將軍,時近年關,他當然要上京朝集,參加皇帝陛下的元會。

“是啊是啊,大哥龍馬精神,俺瞧著比咱們還要好上幾份呢!”楊信附和著二哥的說法。

楊忠大笑起來,“你哥兒倆儘說些討我喜歡的話,罷了罷了,瞧瞧吧,錚兒,鋒兒,峻兒都這麼大了,我還能不老嗎?”伸手指指站在他身後的三個嫡孫子,笑道。

楊思陪笑道:

“大哥才六十歲,說什麼老不老的,我們楊門一族還要靠族長大人的虎威呢!不是兄弟說,依大哥底子,朝廷讓您帶兵殺敵,您照樣騎得馬,舞得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