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永琌抓周(1 / 1)

炎炎夏日,冰鎮果汁、冰鎮奶茶、還有酥山,成了他們每日都必有的一種。

弘曆也是在察覺她們幾乎都喜歡喝之後,問過魏嫣婉,

這茶一定得是好茶嗎?

魏嫣婉答:不一定啊。

之後魏嫣婉給他用其他茶做過幾次,弘曆嘗過之後,發現茶的最大區彆也就是茶香而已。

愛茶之人不會用來品。

弘曆又問過用料和成本,有過擺攤經驗的魏嫣婉便仔細給弘曆算了算賬,又不難做,就是牛奶和茶以及配料的調配,

按皇宮的食材,成本甚至可以有用偏廉價來形容的。

弘曆及時捕捉到了什麼,

這東西,好像挺能掙錢的,夏日可冰鎮,冬日可熱飲……

高門大戶之人,做的好便不會討厭;其他的人員,售賣有所區分,不貴便能接受,

男子可能會喝的少一些,但是女子和孩子也不少,這要是有商戶售賣,那國庫就能多好多稅收,百姓也能多一處生記。

雖然單看盈利有限,但是按嫣婉的說法:薄利多銷!

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

商戶,一家掙錢,多家效仿,這又不貴,便宜有便宜的低子,貴有貴的口感唄!

於是他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可行,便在一日,讓那些過來商討的大臣們喝到了。

暗戳戳的暗示了一番。

懂得人就懂了。

在朝為官,達到一定品級,九族裡就算揮杆打棗,十個官至少有六七個都跟商有所關聯。

弘曆最後將魏嫣婉的幾種配方以賞賜的名頭,給了六部的官員,尤其是戶部尚書,給的最多!

以至於,先從京城的酒樓開始,不到一月,甜奶茶便在京城聞名,不出所料,最為喜歡的便是女子和孩童。

由於不方便用皇宮和官員的名義,弘曆便自掏腰包,從自己私庫先給了魏嫣婉百兩賞金。

他是皇帝,自然能知道這東西能給國庫帶來的稅收大致如何。

先給賞,年底看賬再賞。

然而魏嫣婉拒絕了再賞,她能有廚藝,都是太後和皇上允準,她也隻是用皇宮的東西做出來了而已,賞一次也就夠了。

她隻拿了十兩賞金,還回去與跟和她一同研究的人平分了大頭,小頭分散給各處相關宮人做了賞銀。

*

話說回來,

進忠對於他和孩子們一塊喝甜茶,並沒有半分不好意思,

他樂得自在~

他本來就不會喝酒。

晚膳過後,眾人聽戲期間,白蕊姬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皇上,他們送給臣妾的良駒,臣妾想交給傅恒大人,精兵良將也得有好馬相伴。”

見證過戰馬的實力,她覺得良駒若不配將士,太過可惜。

弘曆看向她,對她的話倒是意外,但細想又不算太意外。

白蕊姬是沒太在意,本來也不是她的,想了想繼續說道:

“那些珠寶首飾臣妾也不要,拿人手短,都給傅恒大人吧,兌換成銀錢用於軍中也挺好的。”

本來有些意外還頗為感觸的傅恒:“……”

他很像是平賬的嗎?

白蕊姬自顧自地點點頭,又想到什麼看向傅恒,“傅恒大人,你挑匹最好的給陳瑛大人唄?我下午問過,他也沒自己的好馬。”

一等禦前侍衛,是隨時可上戰場的。

就算不去,有匹好馬也挺好,這是婉茵的弟弟,有這條件能給好的就給好的,反正本來又不是她的東西。

算借花獻佛!

弘曆自然沒什麼意見。

傅恒和陳瑛相繼道謝。

有了白蕊姬打頭,後來送給衛婷嫆的道賀禮物,衛婷嫆也讓弘曆交給傅恒了,也是馬匹和珠寶首飾,都兌換銀錢用去軍中吧。

兩人的行為也被朝臣得知。

雖然相比大軍來看,連鴻毛都不夠,可行為確實能有些好感。

對朝臣來說,她們這種行為也代表了一種訊息。

賀禮收下,代表認同所掛名的族氏。

賀禮送出,代表不會過多聯絡深交。

整體屈中,剛好合適,雙方皆安心。

*

之後在圓明園的日子,她們除了日常便喜歡去馬場,因弘曆說明年南巡要帶她們一起,總坐馬車也無趣,可以練練。

那些個女護衛也暫時在圓明園留下了,弘曆跟官員說罷,並給了那幾位官員賞賜,他們也樂意之至。

女護衛們的賞賜自然有琅華給。

秋季到來,眾人從圓明園回歸皇宮。

也在一日整頓後,便恢複了皇宮的往常。

景陽宮已經解封,如懿也在第二日跟妃嬪一同過來請安,隻是請安,坐在最後處並不明顯,也未多言。

但觀麵色,半年未見,她好似老了不知一歲兩歲啊!

而歡貴人請安出去後,想跟如懿說說話。

兩人到景景陽宮,意歡便察覺到如懿的變化,她覺得如懿大起大落那麼一番,性格奇怪些倒是也正常。

兩人如同難兄難弟,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滋味,與人淡如菊兩級反轉,

尖酸刻薄、私下辱罵、言語詛咒等…

魏嫣婉回到慈寧宮當值,也不再像以前學習一般魔怔,她目前能學的已經學到了足夠多,需要鞏固且多加記憶。

她有自己的時間規劃,所以最開始一段時間,她連醫書都沒看,像剛到慈寧宮的宮女一般,先讓心放空。

心放空再拿起來才能知道自己有哪裡沒有學牢靠。

甄嬛對此也沒多說,隻是時常吃著她研究出來的小吃。

魏嫣婉空閒時,也會去長春宮和永壽宮送些吃食,給娘娘們看看身體,和永壽宮幾個孩子玩鬨玩鬨。

永瑆已經會跑,也已經會叫人了,軟軟糯糯的‘姨姨’叫的魏嫣婉心花怒放。

這是白蕊姬她們教永瑆的,她們也早已經將嫣婉當做自己的姐妹,便叫了姨母,私下叫進忠為:姨夫。

三個孩子的性格完全隨了她們的額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