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要依我說 乾脆誅個十族得了 乾淨利落!(1 / 1)

【隆興北伐這件事發生在隆興元年。

登基後的前兩年,趙昚隻做了兩件事。

為嶽飛平反,以及籌劃著北伐!

乃至於為了避免主和派的乾預,趙昚從始至終都沒有給他們反對的機會。

北伐開戰的旨意直接繞過三省與樞密院,直接下給了張浚以及諸將。

隆興元年四月,任何人都沒能預料到的這個時間節點,大宋不宣而戰,正式為北伐拉開序幕。

接到旨意後,張浚調兵八萬,連同後勤等軍隊號稱二十萬大軍。

一路由李顯忠領兵攻打靈璧,另一路則由邵宏淵領兵攻打虹縣。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李顯忠勢如破竹般的攻下靈璧。

邵宏淵雖未能打下虹縣,然李顯忠直接派去降卒,令人勸降,虹縣守將便也放棄抵抗歸降。

對於大宋而言,一月時間連下兩城,這本是極好的開門紅。

接下來隻需乘勝之勢攻取宿州,則北伐之勢便成。

然邵宏淵卻因虹縣戰功被李顯忠所搶而嫉恨,出兵宿州之時,他隻按兵不動。

無奈之下,李顯忠又不肯錯過這絕佳的機會,隻好率部獨自攻城。

直至損兵折將後,攻占宿州,邵宏淵才率軍趕到。

若隻看戰況,前線大軍連戰連捷,連破數城,收到戰報的趙昚自然是欣喜不已。

可他卻不知道,最深的隱患已經埋下。

當他升李顯忠為招撫使,而邵宏淵為副使之時,兩將的矛盾徹底激化。

邵宏淵更是直接向張浚表示,他拒絕受李顯忠的節製,而張浚竟是也遷就了他。

再往後,瓜分宿州府庫賞賜之時,兩將徹底撕破臉。】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李二忍不住怒噴。

雖這樣的事並未發生在大唐,可但凡有心之人,都一樣看不下去。

明明連戰連捷,明明數代人北伐的願望就在眼前!

最後竟然毀於小人的爭權奪勢之手!

可歎,更可悲!

南宋年間。

趙昚更是死死的咬著牙,幾乎咬出血來。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自幼立下的願望,並一直為之努力到如今,最後竟然會毀在這樣可笑的理由之上。

“邵宏淵,你可真是好大的膽子!”

北宋之時。

趙匡胤也再無先前那般的坦然。

若從始至終都沒有希望的話,他自然隻想看到大宋的骨氣。

可從這隆興北伐的開頭來看,明明是有望的!

這讓人看到希望,最後又破滅希望的過程,未免太過殘忍!

“難道這天命,真不在我大宋嗎?”

良久,他隻能這般感歎。

大宋沒有明君嗎?

有的。

趙昚這樣的人,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都能排在前列。

他這一生,自年幼之時便立誌北伐。

未成皇子之際,他便不畏強權,秦檜極力阻撓他成為皇子,而他也同樣抓住一切機會打擊秦檜的相權。

熬死秦檜之後,他並未因此放鬆絲毫。

待人溫和,為人謙遜,生活儉樸,戒絕聲色犬馬,朝野上下無不滿口稱讚。

哪怕趙構並未因此立他為皇太子,他也同樣能夠沉得住氣,每當麵臨考驗之時,都會儘可能做到最好。

本以為登基稱帝之後,便能夠一展心中雄圖霸業。

事實上他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頂著天大的壓力為嶽飛平冤昭雪,同時在投降派太上皇趙構的超長待機之下,厲兵秣馬。

他年少時的初心從未變過。

沒有猛將嗎?

李顯忠豈不就是一員虎將?

一月時間攻下靈璧,後又獨自領兵攻下宿州。

北伐的開門紅就由他打響,換做其他名將上去,真的還能做到更好嗎?

“主要是爛到根上了,北伐之事剛開了個頭,將領便迫不及待的搶功。”

“好似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不是北伐,不是還於舊都,而是自身的利益。”

“這些人,通通該殺!”

“站在這宋孝宗的立場上,他是真應該先安內,後攘外!”

臣子需要有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劉邦很清楚。

甚至在他打天下的時候,都從來不給出征的將領畫大餅,要給就給真的好處。

謀士出主意,需要銀錢走動,要一萬,他給四萬,多餘儘數作為賞賜。

韓信要假齊王,他便乾脆給封個真齊王。

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他早就明白了。

可大宋這樣的情況,不是給好處能解決的。

一心報國的將領,不會在意眼前的蠅頭小利。

而在意眼前利益的,你給他多少好處,他都隻會覺得不夠。

不整頓朝堂,如何厲兵秣馬都是空談!

“隻是可惜,這應該是南宋唯一一次,有希望能夠還於舊都,光複中原的機會。”

老朱已經罵夠了。

看到天幕上對於趙昚的盤點,他隻有滿心的惋惜。

【敵軍當前,主將不和,此乃兵家之大忌。

宿州城中,明明寸功未立的邵宏淵徹底與李顯忠割裂。

與此同時,完顏宗弼的女婿,金將紇石烈誌寧南下,率萬餘人先頭部隊搶攻宿州城。

第一輪攻勢被李顯忠擊敗。

然而將領不和的弊病在此刻顯現。

雖金軍潰敗,可李顯忠後方無人,根本不敢引軍追擊,再度錯過絕佳機會。

隨後金軍十萬大軍趕到。

李顯忠領兵死戰不退,邵宏淵非但不出兵增援,反而因心中嫉恨,而令人在軍中傳播謠言。

前有大敵,內有人挑撥離間,宋軍士氣崩潰隻在霎時間。

入夜金軍攻城之際,李顯忠率軍殺敵兩千餘人,終究也難阻潰敗之勢。

符離之敗由此而生。】

“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撓如此!”

畫麵中,李顯忠仰天長歎,令無數人心中哀歎不已。

有雄心壯誌之君,有勝時連戰連捷,敗時奮力死戰之將。

連這樣都不能收複中原。

換做任何人在這樣的處境下,也隻能無奈歎息。

莫非天意如此?

“若邵宏淵這樣的人在我大漢,不等班師回朝,他的滿門便已經沒了。”

“滿門?在咱手中,他還沒回京,九族就已經在流放的路上了。”

“流放?在寡人的大秦,他回京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三族腦袋鑄成的京觀!”

“要依我說,乾脆誅個十族得了,乾淨利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