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朕對嫪毐還挺好奇的(1 / 1)

“私鹽販子朕倒是能理解,畢竟不管是在什麼時代,能夠販賣私鹽的,多少家中都有些底蘊。”

“除此之外,其他兩人若非親眼所見,朕是怎麼都不會信的。”

“誰能想到,元末之際,竟然會是這樣的狀況?”

雖然早已經知曉了老朱的出身,李二卻還是忍不住的感慨。

三分天下倒是不足為奇,但這三人的出身,著實是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私鹽販子也理解不了好嗎?販賣私鹽者,或許家中都有些底蘊,但真要是去跟世家望族比,說雲泥之彆都算委婉了!”

“說實話,我真的越看越迷惑了,總不能是元末之際,世家望族都死絕了吧?否則怎麼能讓這樣出身的三個人走到這一步?”

趙匡胤是越想越難以接受。

若隻有老朱一人也就罷了,可這三人皆是如此。

除非有人告訴他,世家望族都死乾淨了!

“若真要論的話,也隻有我爹是憑自己的能力走到這一步的。”

“陳友諒先殺倪文俊,借他之兵掌控兵權,後殺徐壽輝,將其天完紅巾軍徹底納入自己麾下,算是借他人的心血來實現自己野心。”

“真要依著自己的能力,估摸著等我爹快光複中原,他都未必能冒頭。”

“至於張士誠,蛇鼠兩端,見元朝勢大便歸順,見自身不敵韓宋便叛元而將自己歸為義軍。”

朱棣承認,昔日跟老朱爭天下的幾人都是頂尖的梟雄。

但細算起來,還真隻有老朱是憑借自身能力走到那一步的。

畢竟即便是投奔郭子興之後,老朱也沒拿過他一兵一卒,反而是自己幾度招募來的兵馬都給了他。

“那也不該,世家望族又不是呆子。”

趙匡胤還是皺眉。

最為淺顯的例子便是漢末,黃巾之亂。

張角所率領的黃巾軍有席卷天下之能,但他出身道教,隻是為了讓百姓能夠翻身。

這件事與名門望族的利益相悖,所以黃巾之亂被平息了。

而後他們借黃巾了解到了大漢的孱弱與弊病,於是自董卓起,絕大部分人都升起了取漢而代之的心思。

前者沒能顛覆大漢,甚至算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被平息。

後者則是徹底為那數百年的王朝畫下了句號。

兩者之間唯一的差距就是,前者無世家望族參與,而後者則幾乎完全由世家所推動。

由此可見,真的泥腿子出身想走到這一步,除非名門都死光了。

“這你還真說對了,世家望族還真是隨著大宋的滅亡而元氣大傷,蒙元又不與士大夫共天下,曾經的望族,經過了元朝的百年之後,絕大部分都已成塚中枯骨。”

朱棣不屑的笑笑。

望族?

隻能說趙匡胤還活在他的時代。

世家,士大夫這種東西,經曆過蒙元的洗禮之後,便再也沒了從前的實力。

“望族……”

在元末便已經不存在了?

趙匡胤愣了愣。

“所以宋太祖,沒什麼好奇怪的,可以說明末就是最公平的競爭,所謂的世家早已不複存在,而地主豪紳也沒那麼大影響力,隻能純粹的拚自身實力,自然是能力強者上位。”

這也同樣算得上是天時之一。

“放在漢末,放在唐末,我爹都未必能翻身。”

唯獨在元末……

“瞧不起誰呢?”

“多的不說少的不嘮,你先瞅瞅你爹在始皇帝這場挑戰中的表現,再說說,他真的翻不了身嗎?”

劉邦撇了撇嘴。

眼下的天幕之中,老朱已經走完了嬴政那一生大部分的過程。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質子之身回到大秦,暗中扶持自己的人, 於時機到來之際,將呂不韋及其黨羽儘數掃除。

至於太後宮中那個,呂不韋前腳剛被拿下,後腳嫪毐便被六馬分屍,半點機會都沒給。

那等手段,哪怕隻是盤點閒暇的餘光瞥見,劉邦都不由得豎起個大拇指。

哪怕脫離了行軍布陣,老朱的天賦也同樣令人咂舌。

這場挑戰到目前為止,他做的都堪稱滴水不漏,讓人找不到半分缺陷!

“的確,雖然沒仔細看,但有這樣的進度在,老朱的能力確實值得肯定。”

李二讚同道。

不看細節,看進度,老朱的能力便已經足以碾壓近乎所有的皇帝!

畢竟呂不韋可不是什麼簡單的貨色。

連宮中太後都被嫪毐掌控,可以說從上到下,哪怕是內宮中都充斥著呂不韋的人。

但凡他遇到的不是嬴政,換做其他絕大部分人坐在那王位上,都隻能淪為被他掌控的傀儡!

“不過天幕上也沒展現出來,朕還挺好奇的,那嫪毐是否真有傳說中那般的神奇。”

李二打算等老朱挑戰成功之後好好問問。

顯然對此感興趣的不止他一人。

“你是說掛著車輪走的那個傳聞?寡人覺得肯定是假的!”

“這世上怎麼可能有那樣的人!”

說是這麼說,但從劉邦的表情不難看出,他也同樣有些好奇。

“若是沒有的話,那他又憑什麼能那般得趙姬的喜愛?”

“朕覺得,應該是有的!”

“寡人也覺得,或許有,但肯定沒那麼誇張。”

“畢竟能掛車輪,這聽起來壓根就不像個人了!”

不少人對這件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也有人低頭看了眼自己,譬如劉邦。

看完之後便是滿臉的不忿。

但就在眾人熱切的討論之時,天幕上盤點的畫麵悄然變換。

【陳友諒稱帝後不久,便約張士誠一同前後夾擊應天,欲要將朱元璋瓜分。

消息傳來,整個應天府頓時被恐慌所籠罩。

雖說現在的朱元璋已經有了一定的底蘊,可還遠不足以讓他同時麵對兩名強橫的敵人。

一時間麾下文臣武將眾說紛紜,有說議和的,有說龜縮防守的,也有激進派表示要一戰擊潰陳友諒與張士誠的。

但很顯然,這些人的提議並不合朱元璋的心意。

詢問過絕大部分人之後,唯有劉基的提議與他所想一致。

看似兩麵夾擊,實則真正的威脅隻有陳友諒!

更重要的是,陳友諒的弱點,十分明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