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下次光幕的時間,進去的人,自然也要開始安排了。

前幾次進人的時候,老朱還挑挑揀揀,這嫌那嫌,沒想到幾次下來,老朱已經開始為人選犯愁了。

無他,自從上回視屏結束之後,楊士奇便如之前的夏原吉一樣,倒下了。

自然,夏原吉倒是養好了,但“束水攻沙”的法子一出來,夏原吉要忙的事情就多了,如今,已經被派到外地,去實地調查情況。

茹瑺呢,因為之前帶了那份奏疏過來,朱元璋算是對茹刮目相看了一回。

這次本擬帶他再進去,但派太監那茹那一看。

人正伏案疾筆,連對太監的到來,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太監回去後,便把這情況原原本本轉述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算是再高看了人一眼,同時也歇了讓茹瑺進去的心。

有道是貪多嚼不爛,還是讓良玉,好好把手頭的事兒給辦成吧!

那麼,人選好像隻剩下……

朱元璋看著走進來的蹇義。

他大吃一驚: "宜之的額頭怎麼了?可看過大夫了?"

隻見蹇義左邊的額角上,腫了一個青紫的大包,進來的時候,他還拿著塊濕帕子,在輕輕揉著額頭上的腫包,不時輕嘶一聲。

見了朱元璋,蹇義連忙行禮道:“陛下!勞陛下垂詢,臣無事,隻是因那“知行合一’的事情,和些許迂腐不化之輩產生了些爭執,大家覺得光靠說的,不能儘舒胸臆,便動起了手來……"

老朱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如何說好.…隻好對本朝文官的武德,給與深深的肯定。

無論如何,新光幕播放的時間,已經到了。

大家還按上回一樣,在各自的位置站定,趁著光幕還沒有亮起的時間裡,閒言兩句,直到蹇義入場。

就如當時蹇義讓朱元璋吃驚一樣。

如今,腦袋上斜貼了塊膏藥的蹇義踏入靈堂,也引得現場人人吃驚。不會吧,從開始到現在,文臣都換了幾個啊。

還不是正常的輪換,都是非正常的耗損呐。

看這碩果僅存的這個,也是岌岌可危的模樣,總覺得,下次,也是見不到他了啊……李景隆關切道: "蹇舍人,你這是怎麼

了?"

蹇義不敢怠慢,連忙回道: “謝過曹國公關心。臣無事,隻是些許文鬥而已。”將軍們側目以對。

你們的文鬥,是這樣的文鬥嗎?

他們不禁想到,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在左順門埋伏另外的同僚的事情……這蹇舍人,不會也是被人埋伏偷襲,至於如今這副模樣了吧?

正好這時,朱允蚊從外頭走進來,一看蹇義的模樣,訝然道:“蹇舍人怎麼也和黃師傅一樣,都麵上受傷了?"

大家:

哦——

恍然大悟。

原來是蹇義和黃子澄的中門對狙啊!

這時候,朱元璋和朱棣也先後進來了。朱元璋往朱棣身後看了一眼,奇道:"不是說讓你帶高熾進來嗎?怎地沒帶他來?"

朱棣一聽這話就笑了。

"彆提了,那孩子最近還以為自己如果不努力跑步減肥,就要被關入鳳陽監獄呢。他娘覺得好笑得緊,囑咐我先彆把我未來會當太子的事情告訴他,要讓他習慣這種充滿著鞭策和激勵的生活。"

大家:

好一對屑父母啊!將軍們這樣想。

好你個朱棣啊!而皇子們卻這樣想。你不說自己未來會當皇帝,卻說自己未來當太子,這一記狠狠的馬匹,拍得如此不著痕跡又如此山響呐!

最重要的是。

大家看著老朱。

老朱笑意吟吟,完全沒反駁啊!

哼。他們在心中暗想。老四啊老四,你真是時時刻刻不忘標榜自己的正統!若非“正統”實在太過晦氣,你隻怕立刻就要占為己有吧!

伴著這各人各異的心思,隻聽一陣熟悉的音樂響起來,而後,他們親切的光幕,又亮了——

【鐺鐺鐺!一定要再秀秀友友送up的這個漂亮小鏡子。形製很像南京博物院藏那個明代小型銅鏡台!仙品!超好看的有木有!】

大家本來已經做好了那白底黑子“XX靖難”或者P8,沒有想到,開頭竟然是個視頻。視頻自然是大好特好的。

可這視頻,竟然是上下左右前後斜上斜下地拍一麵鏡子和一隻兔子。而那鏡子,和兔子。

都是洪

武二十五年造…

幸好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出口轉內銷”,否則,他們就能知道,現在這種無言, "中國人看外國人觀察中國人"的感覺,就叫做,出口轉內銷……

如此拍著那洪武二十五年造的東西就算了。

那視頻上麵,還有一張照片,照片裡是個放在紅緞子上的鏡子。大家雙手抱胸。

嗯,是麵鏡子。

甚至是麵生鏽了的鏡子呢。

【為此我還特意去知網查了明朝銅鏡相關的知識,在講靖難前和大家科普一下下。金代以後,銅鏡藝術性降低。

這是由於翻砂法逐漸取代了範鑄法,後者雖然紋樣清晰精美但製造門檻高,前者的鑄鏡成本大大降低。

和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對貨幣需求量增大,於是大量使用翻砂法鑄錢也有一定關係。】

朱元璋: “彆說宋朝了,咱現在的錢也不夠用,銅礦不夠,鑄錢的銅根本不足。否則,造什麼寶鈔?洪武八年的時候,我讓民間出廢銅,沒有想到,命令一下去,百姓把自己好端端的器物給毀了,上交給官員——為何呢?肯定是一看官來問,百姓要麼害怕,要麼就是官逼!無論如何,最後苦的都是百姓。"

老朱說到這裡,悶悶不樂。

"這一遭,咱真是印象深刻。"

蹇義在旁補充道:“所以洪武二十年,現在的秦尚書,是當時的工部右侍郎,提議再收廢銅的時候,陛下便拒絕了。"

老朱越想越氣: "還有那商賈天南海北的帶錢,十分不便。咱就想到了如那宋朝的交子,元朝的中統鈔一般,做了寶鈔,沒有想到,那後輩,竟說什麼廢紙!真是,真是氣煞咱了!"

朱棣在那邊想了片刻,說: “彆忘了後輩曾說過, ‘劣幣驅逐良幣’,這經濟學中的學問,恐怕也是淵深海闊。後輩反對的,也許不是寶鈔,而是我們運用寶鈔的辦法。把好事給辦成了壞事。"

【總之,宋以後銅鏡不再是上流社會專供,而是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但也粗糙了。元代出品的反正是紋樣都不講究,比較少。清朝呢,已經逐步流行玻璃鏡了。明代是在眾矮子裡取高個。

以至於明朝人就在詠歎: "猶今鏡不及古鏡,今鐘不及古

鐘矣。"】

"玻璃?"朱柏納悶道, "玻璃不是透明的嗎?透明之物,如何也可以當鏡子?"他是個道士。

家裡總是有奇奇怪怪的東西,這玻璃,也是有的。【明朝極為流行仿古鏡,就是仿照漢朝啊、唐朝的樣式,翻模製造。

明朝人搞這個,和咱們北京潘家園5塊錢西周青銅器還是不太一樣的,重點是抄樣式,靠老祖宗的審美苟一波,而不是造假古董騙錢。

他們喜歡仿製完了以後,在外頭雕刻銘文。注明,這是某某某號人物,某年製造。

沒錯!就是商標意識!

現如今的出土銅鏡裡,就能看到萬曆年間,有個叫任小軒的鑄鏡名匠,出鏡率超高。任小軒牌銅鏡,照亮你的心靈。

有了商標,各商戶就卷起來了,我得比你家做的更精美,更有口碑,從這裡也能窺見,明朝後期商品經濟的發達。】

朱元璋: "……這也行嗎。"

其實他想說,他現在讓他們在後麵刻名字,包括在造城牆的每一塊石頭上刻名字。那自然都是為了責任到人。一旦發生事故,立刻把對方抓起來.…但總之……就這樣吧……

郭英聽得很認真。

他覺得這段的內容,對自己那奮身一擊,犧牲自己把祖宗捧進太廟的大出版商後代很有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