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改製方案(1 / 1)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068 字 17天前

清單列出,雖然看上去有些散亂,明悅道人卻終於鬆了口氣,七對七,剛好一家塞一個機構。

道錄司隸屬於下觀,元福宮交給棲霞山,朝天宮歸入雷霄閣,靈濟宮置於東極閣名下,顯靈宮由三清閣掌管,這五項都好說,從職權或者原來的歸屬上就是名正言順的,剩下的雞鳴觀……似乎可以給九州閣,最難辦的是講法堂。

按理來說,講法堂本就是下觀張元吉創立的,培訓對象也是十方叢林中的方丈,歸入下觀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此一來,茅山怎麼辦?

可若是讓茅山掌管講法堂,這又太莫名其妙了一些。

明悅道人重新回過頭來仔細審視上麵的分配方案,發現其他的機構和茅山更加不搭,隻能在講法堂上做文章。

可想做文章也不是那麼好做的,說來說去,至少也要有些牽扯才好辦,明明是應該屬於下觀的事務,硬生生劃給茅山,太過牽強了一些,這卻如何是好?

看著茅山這張紙條,明悅道人胸口如堵塊壘,說不出的煩悶。

趙然略一沉吟,將茅山的紙條抄起來,揉成一團扔到一邊,道:“這下大家都舒服了。”

明悅道人長吐了口濁氣,頓感輕鬆無比,笑道:“果然舒爽多了。”旋即又道:“隻是如此一來,茅山沒有了酒菜,嗯,上不了桌入不了席麵,豈非不能均衡?司馬天師怕是不答應。”

趙然一邊重新檢查分配方案,一邊回答:“均衡也是相對而言,任何事務都不可能做到絕對均衡,絕對均衡隻會絕對靜止,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頓了頓,又道:“至於茅山答不答應?我隻能說,他肯定不答應,但他不答應也沒辦法,在真師堂中,他隻有一票。這個方案如果能令七成真師滿意,那就足夠了,何況我估計至少有八成真師會同意,剩下的還需要考慮嗎?”

明悅道人點頭,同意趙然的說法,但他還是想爭取儘量完美一些,按他的話來說,至少能讓東方天師和司馬天師之間麵子上能過得去。

他說得也有一定道路,但更多是來自於考據黨或者研究學者都會普遍存在的完美主義強迫症在起作用,趙然也能夠理解,在明悅道人苦苦磨了一圈嘴皮子之後,趙然終於歎了口氣:”也罷,看在前輩的麵子上,給茅山一口飯吃。“皺著眉想了個點子:“不如我們成立第八個機構,就叫文明城市創建評定委員會。”

明悅道人用了不少時間才捋清楚這個委員會的念法,然後又用了更多時間來理解這個委員會的職能,最後撓著頭道:“這個委員會……茅山會接受嗎?”

趙然道:“這可是項很大的權力,前輩之前沒有在應天待過,不太了解,茅山就在應天旁邊,司馬天師應當是知道這個委員會厲害之處的,算是便宜他們了。他們如果不要,乾脆就把這個委員會放到元福宮下麵,棲霞山願意要!”

大的框架算是定了下來,明悅道人還要以此為藍本,整理出一份正式的方案,報送東方天師過目,這還需要時間,就不用趙然在這裡耗著了。

趙然進屋向東方天師辭彆,東方明問:“都妥當了?”

趙然道:“和明悅前輩一起討論了不少,弟子覺得還算全麵和充分,具備報送真師堂議決的基礎,當然最終還是需要師伯您親裁的。明悅前輩在這方麵雖是新手,但領悟力很強,弟子甚是佩服。”

東方明點了點頭:“行,那我就看看你們的方案。這幾天忙著你了,我這當師伯的也很是不好意思,可惜我一幫弟子沒幾個及得上你的,回頭還是要培養幾個弟子跟在身邊聽用才好啊。在這一點上,我不如你老師啊。”

趙然忙道:“師伯何必太謙,您教導弟子的本事在各家宗門中都是極為出色的,無論是禮師兄還是敬師兄,在年輕後輩弟子中都是第一檔次的,獨當一麵毫無問題,不知有多少宗門館閣羨慕師伯您老人家。”

東方明笑了笑道:“也就指望這兩個兒子了,彆的都不行。禮兒做事還算用心,唯獨敬兒稍顯懶散了些,我在寶經閣為真師,他卻還在外頭遊曆浪蕩,至今不歸,等他回來,我就把玉皇閣交給他,到時候還要請致然竭力相助。”

趙然從方丈院出來,就見冷騰興和蔣致標都候在外麵,冷騰興道:“監院上回說要找到殺害鄭方主的凶手,我等一直在為此查辦,今日特向方丈稟告。”

錦衣衛查封玄壇宮的時候,玄壇宮方主鄭致南率領方堂巡查們拚死保衛《皇城內外》編輯部,最終寡不敵眾,為時任錦衣衛南鎮撫司千戶的卓一下令當場射殺。

京師光複後,趙然聽說了這件事,一方麵讓冷騰興厚恤鄭致南家眷,在應天府八縣十方叢林中掀起“向鄭致南學習活動”,一方麵嚴查卓一下落。

可惜城破當日,卓一便下落不明,連同老母妻兒都一起失蹤。

“如何了?”

“查到了,據確信消息,卓一應當攜家逃竄海外了,他最後一次露麵被人認出來,是十天前的崇明島上,目擊者說,他買了大量日常貨物,揚帆出海了。”

趙然默默點了點頭:“這筆債,給他記一輩子,逃到海外就高枕無憂了?不見得!”

蔣致標捧著一遝期刊上前,道:“方丈,這是最新一期的各家刊物,包括咱們的《皇城內外》,您給過目。”

蘇川藥接了過去,趙然問:“這一期發出去多少?”

蔣致標笑道:“自六月被朱先見查了那麼一次,咱們銷量大增,如今在應天府,每一期的《皇城內外》已經成了京師百姓的必看之物,最新一期已經發售三千六百冊了!”

趙然對這個數字還算滿意。京師百姓識字率比較高,又相對而言比較富有,能夠賣出去三千多冊,幾乎相當於有點實力的人家都訂了。

而更多的百姓,則主要通過茶樓、說書、聚會閒談等方式接受期刊的信息,這一發行量在應天府基本上算是做到了全覆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