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一國兩製了解一下(1 / 1)

秦吏 七月新番 1498 字 9天前

“一國兩製?”

秦始皇撫須道:“這詞倒是新穎。”

黑夫總結的的確不錯,百餘年來,秦一直是實行郡縣、封君雙軌製度的。

沒錯,商鞅是倡導中央集權製,但他本人卻又是封君製的受益者。商鞅之後,秦惠王、昭王又陸續封了樗裡疾為嚴君,魏冉為穰侯,都是擁有實際封地的大君侯。這些君侯的封地與郡縣交錯,稱之為“一國兩製”未嘗不可。

不過,秦始皇對這種“一國兩製”,卻有些嫌惡,因為在他繼位之初,秦國儼然有封建壓過郡縣的趨勢:

文信侯呂不韋,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又以河間十城為封土,權勢熏天。甚至連嫪毐,也混上了長信侯,有山陽城為食邑,並有河西、太原為封田……

當是時,秦國四境之內,從朝堂大臣到地方小吏,皆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而不知有秦王!

宮闈遭穢亂,國法被破壞,若非蘄年宮之變自己一舉剿滅嫪毐叛亂,放逐呂不韋,秦國社稷恐怕都要被顛覆了,哪還有一統海內的機會?

此外,黑夫所說的話,聽上去,和丞相王綰的主張並無太大不同。

王綰等人,也不敢主張像周朝那樣,全麵分封,而將分封地點定在了剛剛征服的燕、齊、楚三地。因為三地不僅距離秦國遼遠,且文化大異,至於秦本土和三晉,依然是保持郡縣。

所以在皇帝看來,黑夫所言,不過是老調重彈,並無新意,好在黑夫接下來的話,讓皇帝重又耐下心來,沒有趕他出去。

“中原及燕、齊故地,臣未曾涉足,不敢妄言,隻談在楚地,在江南豫章的所見所聞。”

“衡山、淮北、淮南等地,就臣所見,雖然民間鄉豪、士人甚多,工商繁茂甚於關中。但縣鄉裡閭之製,與秦無太大區彆。加上這幾地戶口繁多,若是分封諸侯,不僅平白少了許多賦稅,百年之後,或如廷尉所言,將成尾大不掉之勢。故臣以為,但凡能編戶齊民的地方,宜郡縣而不宜分封!”

這說法倒是與王綰有區彆,秦始皇有了點興趣:“說下去。”

黑夫道:“然豫章、蒼梧則不同,尤其是豫章最南端的上贛……”

他告罪了一聲,從謁者手裡要來筆墨簡牘,在上麵畫起地圖來。

“陛下請看,從鹹陽到南郡或九江郡,陸路需走兩月;從江陵或壽春到南昌,水路至少要半月;再從南昌逆流至上贛,期間林木沼澤甚多,道路險阻,又要一月……如此一來,則每年上計難以傳達,當地出了事,也隻能自行處置,難以知會朝廷。”

“除了路途遙遠,朝廷法令不能及時傳達外,上贛等地也以越人為主,既無編戶齊民為依仗,也收不上賦稅。縱然設置名義上的郡縣,實則無民可料,無土可治。”

“我在軍中時,曾聽九江郡司空章邯說起,過去韓伯得到周王詔命,分封北地的故事。說他奄受北國,因以其伯,不僅為周王抵禦貊人,還帶著民眾實墉實壑,實畝實藉,將原本蠻荒的邊地,變成了城邑良田,這或許便是分封的好處罷……”

“故黑夫以為,上贛、蒼梧等地,與其空置郡縣,不如分封諸公子鎮之。但不必封王,封為邊侯即可,使之帶民眾遷徙,因俗而治,慢慢推廣教化。還可向邊侯領地派遣監、尉、丞輔佐,由九江郡、長沙郡製之,如此,縱然百年後邊侯有異動,朝廷也能輕易應對……”

秦始皇聽完後,略有所思:“編戶齊民之地為郡縣,蠻夷邊鄙分封子弟為邊侯,這就是你所謂的一國兩製?”

“唯!”

誰料皇帝冷笑道:“黑夫,你這是想將朕的諸公子們,當做邊地縣令來用啊,你也曾上書稱江南卑熱,有水蠱之疾。諸公子長在北方,錦衣玉食,驟然入蠻荒之境,恐怕還沒到地方,便已染病而亡!”

“臣……臣沒有考慮到這點,死罪!”

黑夫下拜頓首,冷汗直冒,但這也不算離間骨肉吧,便又咬著牙,鬥膽道:“臣每一句話,都是出於公心,是基於所見所聞的肺腑之言,望陛下察之!”

秦始皇默然許久後,終於又說話了。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他似乎有所觸動,卻沒有再評價黑夫的進言,隻是揮了揮手:“下去罷。”

……

黑夫後退出了內廷,待他重新來到寢宮之外,呼吸著深夜微涼的空氣時,才算緩過來。

無人看到,他甲胄內的衣衫,已經濕了一大片,都是被皇帝嚇的。

“這冒險大膽的進言,值得麼?”

從皇帝最後的自言自語來看,至少沒讓他龍顏大怒。

秦國的製度,本來就是宗室無功勞不得屬籍貫。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最大的公子扶蘇即將舉行冠禮,最小的公子胡亥也十歲了。

按照慣例,他們也隻是享受公子之名,有府邸俸祿,下一代人,還可以稱“公孫,王孫”,再過一代,就是庶民了。

這也是儒生博士們叫嚷的“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在秦國很正常的事,用山東的眼光看,卻不可思議。

古人說得好啊,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若按黑夫所說,讓他們去做邊侯,也算為國守邊立功了,雖然第一代第二代苦些,可後人還能世享富貴呢。

他也不求自己的獻策被采納,秦始皇這麼容易說服,那就不是秦始皇了。

但黑夫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我有自己的政見,不是簡單複製李斯、王綰之言。”

“今夜之後,陛下,將深深記住我這個人,記住我的話!”

看著彎彎的月亮,黑夫露出了一絲笑:“也能讓皇帝覺得,黑夫公忠體國!”

……

“陛下,那兩封奏疏找到了……”

謁者奉命將收在寢宮的兩份簡牘尋來,按照秦始皇的習慣,尋常奏疏,批示後會立刻發到各官署,再發往郡縣,可一些上書,他卻會在閱後收著,既不做批示,也不退還。

這些留中不發的奏疏,常常包含著秘密,也是謁者們最怕碰的……

秦始皇一邊思索著黑夫方才的建言,一麵打開兩份簡牘。

其中一份是十二月時,謁者楊樛從南昌回來後遞交的,他將沿途所見所聞,事無巨細地稟報給秦始皇,尤其是南昌戍卒不滿的抱怨,以及黑夫在那支遠征軍裡的威勢。

第二份,則是二月時,九江郡監禦史的上書。

疏中談及江南南昌、番陽等地路途遙遠難治,如今南昌城已築成,又有上千戶百姓從南郡遷往,或可在江南新置一郡的建議。

但同時,負責監察官員的監禦史又提醒皇帝一件事,那就是,豫章六縣,都是黑夫率部打下來的。目前除了餘乾道由乾越吳氏父子管轄外,其餘南昌、番陽、廬陵、九江、上贛五縣,均由黑夫的舊部為令、尉、丞。

這些人都是得到黑夫舉薦,留任原地的南郡鄉黨。若是豫章成立新郡,這批人恐怕會控製地方軍政法大權,這是秦律十分警惕的。

故監禦史提議,將黑夫舊部們,分彆調往不同郡縣任職,杜絕山頭主義出現……

皇帝早就看過這兩份奏疏了,卻沒有給出進一步的指示。

直到今日,在好好考校了黑夫一番,觀其言察其行後,秦始皇才做出了決定。

“黑夫之言雖未能跳出分封的窠臼(kējiu),但他能獻言以豫章、上贛分封諸公子為邊侯,便知其沒有私心。”

換了那些有異心的人,對屬於自己的“地盤”,肯定會避之不及,但黑夫卻絲毫不避。

“此子乃公忠體國之人,監禦史多慮了。”

於是秦始皇在奏疏上批示道:“江南豫章初附,蠻夷越人不安,需各縣互為犄角,故五縣諸吏職位,不必變動。”

軍事管製期間,這種情況是在所難免的,是九江郡監禦史太過敏感了。

在秦始皇的計劃裡,未來幾年,他在厲門、九嶷之南,還有一個更大計劃要實施,到時候南征將士將有大用,豈能早早自斷乾城?

再說了……

“過去百年間,但聞秦有反叛的邊侯、封君,何曾有過反叛的郡縣秦吏?”

……

ps:書友群一群已滿,二群567351610歡迎加入!可以抓住水群的作者,每天近距離催更,你還在等什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