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115)
這件事出的,叫桐桐覺得異常的違和。
按道理,武皇不會這麼做的?自己又不是跑到多遠的地方帶兵去了,一年半載的回不來,她怎麼可能這麼做呢?
其實兩人之間有一種默契,在政事上相互妥協的時候多。武後並不會執拗的說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
當然了,她骨子裡帶著一種任性,時不時的會冒出來,這是真的。但是她現在很會克製!林雨桐對史料記住的不多,但是她記得有這麼一件事的記載:太平出嫁的時候,武後曾因為薛紹的嫂子們不是世家貴姓出身,想要把薛紹的嫂子休了,原因是太平嫁過去得跟這樣的門楣出身的人做妯娌,會委屈了太平的。後來被勸住了,因為這兩人的家族雖然不是貴姓,但其祖上是陪著李淵打過江山的,這件事到此才作罷了。
說實話,哪有要嫁女兒,看不上女婿的嫂子,就說把這倆媳婦給休了,我家閨女再進門的。自來沒這樣的道理,但是武後當年應該真是這麼想的。
這是史料上的,但是在現在並沒有發生。
可見,她的行事風格還是有些克製和改變的。
為啥太平一說,要把康南郡主指婚武家,桐桐都堅信不疑呢?也是因為這件事有史料依據,太平新寡,薛紹還是那般死的,還有幾個不成年的孩子。武後就叫太平跟武家聯姻了!當時本來要聯姻的是武承嗣,可最後沒成。武承嗣比自己的年紀要大呀,那比太平得大出多少去?幾乎就是陪了個老頭。
因著沒成,但武皇還是堅決要叫兩邊聯姻。於是就把堂侄武攸曁給扒拉出來了,此人必太平大兩歲,算是年紀相當。可幾乎是人到中年的武攸曁有老婆有孩子的,怎麼辦呢?殺了武攸曁的老婆,娶太平吧。
武攸曁是個老實人,太平壓根看不上。再說了,這樣娶回家的,日子能過嗎?
然後太平養麵首,好權利,自此之後很多事情裡才有了太平的影子。
武皇很多東西變了,可有很多東西沒變,也不可能變。武家就是個坑,為啥非拉著呢?這裡麵有個皇權的問題。她就是想叫人知道,她的江山就是她的江山,江山的主人姓武不姓李。
於是,武家這種人家興起,再用武家去轄製那些心懷李家的死忠分子。
而朝臣都是李家舊臣,大家想的是武皇老了,還會還給李家的。
武皇覺得臣子心不忠,臣子覺得武皇竟然不想還政李家。尤其是叫兩家聯姻的事,更叫朝臣覺得武皇莫不是想傳位為李家公主郡主,然後公主郡主生了武家的孩子,將來再過度到武家手裡。
這不還是武家竊國嗎?
這個矛盾肯定有,但這個矛盾是一個緩著的矛盾,再說了,張家兄弟到武皇身邊才幾天?他們一開始隻是男寵,是後來,時間長了,武皇才叫這兩人接觸權利的。
而且,林雨桐一直覺得,武皇用男寵乾政,是否存在轉移矛盾的思量。史書上馮小寶沒那麼早死,征突厥的時候,武皇叫此人領兵,再給兩個會打仗的給此人做副手。啥意思呢?就是給此人刷功勞呢。功勞起來了,好提拔呀!提拔起來好用呀!可此人飄了,沒找準位置,在武後有了沈南璆之後耍性子,結果把他建起來的耗資無數的明堂給燒了,這才把武皇給惹怒了,於是,他死了。
以此為參照,武皇又不是腦子昏聵,怎麼就色迷心竅了,那張家倆兄弟進讒言,她就聽呀?說康南郡主聯姻武家,這是武皇覺得可行的事,她聽了。那說大臣們這個謀反那個謀反,現在的武皇至少不會這麼去想。
曆史上確實是因著岑長倩,致使數十人被冤殺,北門學士也基本是退出了曆史舞台,但不該是這麼早。
她一路飛馬往回趕,心裡還想著,四爺說的對,不要拿自己記得住的,偏有不是很準的曆史再去套了,一套就出事。啥也不思量,隻當啥也不知道,判斷還不失誤。可自以為知道的知道,往往是致命的。
王守心緊隨其後,在邊上喊著:“殿下,軍中亦有牽扯……”
沒事!桐桐篤定會沒事,她不信自己不在,四爺一點也不安排。
四爺安排了,把幾乎能通知到的在京朝臣,都給通知到了。再叫人聯絡了國子監的學生,在京的胡僧胡人,以及許多的農戶莊稼漢。
請願不是嗎?
來呀!誰不會呀!
衙門給圍了再說。
有獄卒?一則,獄卒不敢跟這麼些大臣動手;二則,獄卒被張淮長期投喂。這些人屬於下九流,但是跟張淮這種不良人還是有許多交情的。人套著人,關係套著關係,長年累月的,愣是鋪排下一個極大的特彆底層關係網。獄卒們看守煩人,獄卒的家人,小老百姓們,呼朋引伴,去衙門口請願去了。
當初擁躉武皇即位,第三次有六萬餘人。
而今這絕對不止是六萬,還有越來越多的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