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三年之約
婁師德道:「要說驍勇,還要說這幾個年輕人。」
白方坐在最後方,也在吃著甑糕,一邊吃著,目光看著眼前這個大將軍。
這已是白方第二次來河西走廊了,上一次是跟著裴都護來的,那一次來沒有見到李震大將軍,現在總算是見到了。
白方一直抬著頭,嘴裡嚼著甑糕。
李震吩咐完這些事,就離開了。
眾人要在這裡休息一些時日,李慎安排人給宮裡報個平安,說是已到河西走廊了。
婁師德見到這一幕,在禦史的冊子上寫下,其實紀王是個很懂事的孩子。
即便是晉王時常有些不著調,在婁師德的印象中與一些權貴子弟比起來,也好了太多了。
婁師德記得當初的傳聞,東宮的規矩是很嚴苛的。
給朝中的調任奏章沒有音信,自己也還是一個禦史,並不是正式的將軍,隨行一路上都要做監察記錄的。
當眾人再一次出發,關中又下雪了,正值新年,沿途的各個村落都很熱鬨。
乾慶五年,正月,王九思正在渭南縣支教,他捧著一卷書身後跟著三個孩子,一邊走著一邊講著。
一個穿著藍色衣襖的孩子指著遠處道:「夫子,有個僧人。」
王九思抬頭向著遠處看去,官道上有個僧人正在策馬而來,他當即將書卷交給孩子,而後上前高聲道:「玄奘!」
那僧人勒馬住行,翻身下馬,念了一聲佛號。
王九思穿著一身舊衣裳,還打著補丁顯得很樸素,他上前道:「你真的來長安了。」
玄奘牽著馬兒,解釋道:「來見陛下。」
王九思反問道:「是因你與陛下的約定嗎?」
玄奘點頭,道:「按照約定,今年我早該回來了。」
「如此說來,陛下也該將經書還給你了。」
玄奘道:「你科舉及第了?」
王九思點頭道:「嗯,但我覺得是朝中擴大了及第的人數,讓更多的人科舉及第,但我們這些人都要參加為期兩年的支教,再有一年我就可以入朝為官了。」
「陛下是想要更多的人支教。」
王九思笑道:「這也挺好的,若當即入朝為官,我等都不知該如何在長安生存,現在來長安的人越來越多了,你看看官道兩側的腳印,這都是他們來長安留下的。」
玄奘低頭看去,道路兩側的積雪上,有著大大小小的腳印,這些腳印很密集,深淺也不同。
似乎是一個人走過之後,另外又有人踩上去的。
遠處還有正在往長安城而去的行人。
風雪漫天飄下,玄奘看向官道的兩側。
王九思解釋道:「現在的關中真是一年一個模樣,關中的屋子更多了,以前這裡沒有這麽多的村落,朝中希望人們不要都擠在長安城,讓更多的人住在長安城周邊的各縣。」
他指著一個村子道:「那個村子就是今年剛興建出來的,為了有更多的土地能夠建房子,聽聞民部與京兆府的人常常打架。」
玄奘聽得也是忽然一笑。
王九思又道:「其實仔細想來,民部與京兆府都沒有錯,人不能都擠在長安城內,並且京兆府希望讓這些村子離長安更近一些,民部擔憂侵占田畝,影響關中的糧食耕種,你以為呢?」
玄奘長出一口氣,在冷空中化作一團霧。
見他沒有回答,王九思接著道:「京兆府有京兆府的考量,民部也有他們的道理,但這種事誰又能說清楚是非對錯,朝中是很開明的,用當今陛下的話來說,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哪怕過幾年再看。」
玄奘又道:「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嗬嗬嗬……陛下這話就像是在說,多走兩步或者多走一段路再看看。」
王九思也道:「哪怕之後我們覺得這麽做了錯了,那就再改正,一切也都來得及,當今的朝堂與陛下都是這麽開明的。」
「你很喜歡朝堂?」
「我很喜歡,我希望也能夠入朝為官,我們這些人心中的念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夠站在太極殿。」
言罷,王九思又覺得四周更冷了,便道:「朝中給我們這些支教夫子都安排了住處,我將娘與姐姐都接來了。」
往事重新浮上心頭,玄奘跟著王九思走入了村子內,在這裡他看到了人們的表情,人們的笑容,或者是有苦惱,也有惱怒的神色。
這種景色很好看,這裡的人也很好看。
玄奘走遍了河北,又去了江南,去過很多寺廟,但寺廟中的景色都是黑白的,寺廟中的人都是一樣的神色。
也隻有在這種人世間,看起來才讓人感覺驚豔又美麗。
王九思的住處並不大,三間小屋,屋前也沒有院子,倒是能夠容納一家人遮風蔽雨。
他笑著道:「彆看我家小,這是新修的,等我入朝為官了,我就可以搬去長安,陛下在長安興修了坊市,一整個坊都是給官吏們住的。」
玄奘感受著這一家人的氛圍,王九思的父親依舊不在,但這個家給人的感覺很好。
坐在王九思的家中,玄奘接過他的家人遞來的茶水,當初王九思的姐姐出家為尼。現在還俗之後,留著剛到肩膀的短發,看著也更美麗了,眼神中也有了光彩。
王九思的姐姐行禮道:「多謝大師,當初讓我還俗,我現在就要出嫁了。」
玄奘十分虔誠地念了一聲佛號。
這一家人從河北遷居到了長安好像是過上了另外一種人生。
聽著王九思的話語,玄奘得以窺見了如今的長安麵貌,在王九思的講述中,他要入朝為官,他要成為能夠站在太極殿的人。
他還說了很多朋友,似乎關中的人都有了夢想。
他的夢想是現在的朝堂與皇帝給予的。
因如今公平的科舉製度,還有邊關的戰事,讓人們有了去闖的想法。
玄奘還記得,當年他離開關中,那時候的人們很貧瘠很無助。
其實不隻是關中,洛陽的人也是一樣,還有河北各地,這種思潮說不定會傳遍天下,那是因為現在的大唐還很年輕。
現在的唐人也很年輕,他們一往無前,敢於千裡奔赴,而長安與皇帝,與朝堂不會辜負他們的期待。
當年的天可汗發動了東征,沒有辜負世人的期待,一掃前隋的遺恨,讓大唐的疆域更遼闊了。
現在的皇帝製定了很多新的治理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