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1 / 1)

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

大唐的官吏說好也挺好的,說壞也不壞,打不過武將的文官不是什麽好文官,這是文官集體的共識。

朝野上下的文武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崇文館的支教學子去了軍中之後更是如此。

武將早就看那些支教夫子不爽了,士卒包括他們這些老將軍都要跟著讀書寫字,就快把那些老將軍逼瘋了。

如此,也就有了現在的勢同水火。

李承乾走出太極殿才十來步,又停住吩咐道:「讓太醫署多準備幾個善治跌打或外傷的醫官。」

「喏。」

言至此處又補充道:「讓太醫署的人都過去吧。」

「喏。」

回到新殿內,李承乾瞧著眼前的地圖,現在的南詔地界還有很多小國,比如說更南麵的真臘,或者是彌國。

這些小國在隋書的記錄中還有些許記載,也因戰亂在兩晉的書籍中卻鮮有。

如今的大唐對南詔以南的地界,還很模糊。

唯一可以知道的,也隻有這些地名而已。

內侍遞上一卷書,道:「陛下,這是大食使者的國書。」

李承乾接過書卷,入眼的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大食文字,看不懂上麵寫的到底是什麽,而且字很不好看。

李承乾隻能憑藉京兆府遞交的供狀知道一些來由,比如大食使者是現在的大食第四位哈裡發派來的。

哈裡發在大食有一種類似統治者的稱呼,而大食最開始的統治者是一個先知的人,而後大食的幾任哈裡發一路擴張,西進,東征。

不過大食壯大了才多少年?十年,二十年?

到現在就已是第四任哈裡發,他們的統治者未免太短命了。

李承乾合上京兆府遞交的供狀,揉著眉間回憶著,這個時候的大食疆域應該是極其龐大的,應該是他們最鼎盛的時期。

如果大唐與大食要開戰,那就是兩個當世最大的文明帝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小身影走入殿內,小鵲兒看了看站在殿內的內侍。

這裡的內侍都向這位公主投去笑容,包括最老邁的那位內侍,笑得都眯起了眼。

這些內侍都沒有言語,任由這位小公主走入殿內。

「爹爹,是累了嗎?」

李承乾聽到女兒的話語聲,笑道:「不累。」

小鵲兒雙手抓著桌沿,她踮著腳尖努著嘴抬頭,想要看看讓爹爹這般苦惱的文書是什麽,而且還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李承乾乾脆將她抱起來,放在桌上,任由她看。

小鵲兒蹙眉看著奏章,想看看字裡行間中有沒有對爹爹不好的話語。

「陛下,中書令來了。」

李承乾頷首道:「讓他進來,鵲兒等過了午時,再陪你玩,去找你老太爺玩去。」

小鵲兒這才懂事地退下。

她剛走到殿門口,就見到了正要入殿的岑文本,小丫頭的頭一扭,趾高氣昂地離開了。

岑文本向著公主行禮,這才匆匆入殿。

李承乾整理好桌上的奏章道:「朕的女兒玩鬨,讓你見笑了。」

岑文本行禮道:「陛下說笑了。」

「關於大食人的事,朕看了往年的不少卷宗。」

岑文本又道:「陛下是要與大食開戰嗎?」

李承乾搖頭道:「朕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對此,岑文本開始闡述現在的關中與中原各地的現狀,尤其是關中,作坊的興建一度威脅到了耕種,更不要說當下要募兵去攻打大食,為了關中民生的發展,各縣鄉民的生產力以及剩餘價值幾乎都要被用乾淨了。

換言之,岑文本還是主張不要在關中募兵,更彆說現在徵發徭役都很困難。

說來說去,那就是人口還是不夠。

李承乾也想與岑文本說,中原要富有,中原要發展,離不開開疆拓土,需要更多的資源來喂飽這個龐大的帝國。

再者說倭人的事,已證明了開疆拓土能夠帶來極大的好處。

但話到嘴邊,李承乾還是道:「西域的兵馬能夠阻擋黑衣大食的進攻嗎?」

「回陛下,臣看過京兆府盤問後的供述,大食使者說他們有百萬大軍。」

「百萬?」李承乾忽然一笑道:「還真敢開口。」

岑文本道:「陛下,臣還看過波斯人的論述,大食人的確有百萬大軍。」

「朕記得,現在的波斯是一個盜匪橫行的地方,西域近些年的奏報來說,有盜匪去波斯劫掠,而後將貨物拿到西域來賣?」

李承乾讓人給這位老邁的中書令賜座,又用較為輕鬆的語氣道:「其實大食距離西域還有些距離,朕不著急,該著急的是那些大唐與大食之間的那些小國。」

「五色鹽與金子的確很誘人,朕的臣子們向來彪悍,他們揚言要攻打大食人朕也能夠理解,可從東徵結束到現在才過了四年,東征一戰幾乎掏空了大半個中原,如今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了。」

岑文本是個朝中的老臣,他是從貞觀初年一路走過來的,也可能再過兩年,他這個中書令就要告老了。

再怎麽說,他比舅舅都要年邁許多。

李承乾親手給這位老臣倒上一碗茶水。

岑文本雙手接著茶杯,又道:「望陛下明鑒。」

這位中書令的勸說還是要聽的,可如果就此妥協,與大食結為友好同盟,放棄那裡的五色鹽與金子,那他李承乾就不是李承乾了。

這位皇帝與岑文本說起了另一種正治智慧。

對岑文本來說,這又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李承乾言道:「在現在的伊犁河兩岸,乃至天山腹地都有其獨特的屯兵優勢,並且司農寺在天山腳下所建設的生產衛府,他們正在逐漸擴大棉花的耕種與瓜果的種植麵積。」

「朝中已連續六年沒有向天山派糧,五萬兵馬可以自給自足,大唐不懼怕戰爭,他們敢打大唐就敢十倍奉還,因此朕決定借用天山腹地本就有的優勢,建設一個戰備區,以備不時之需,將庭州的部分兵馬遷到天山腳下,以伊犁河為界建設一個備戰地區,聯合西域人守備天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