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

長孫無忌道:「各縣的事,臣會寫好章程,呈給陛下,曆朝曆代以來能夠擴建縣鄉,都是好事,都是有利於社稷,中原各地人口凋敝,關中能有這等盛景,實在難得。」

李承乾站在這位舅舅身邊,「不過在安排諸多事之前,還有一件事要時刻保持緊張,不能鬆懈。」

「殿下是說禦史台監察的事嗎?」

李承乾搖頭道:「不論是州府還是各縣,他們與朝中一直都是從屬關係,即便是縣與鄉也要分清楚從屬關係,決不能演成某種契約關係與相等關係。」

長孫無忌打量著身邊的這個儲君,現在又覺得太子是不喜儒生所瞻仰的漢時文景之治。

多年的君臣關係,身為國舅手握吏部大權的長孫無忌,隱約感覺到這不僅是個嚴苛的儲君,更是個崇尚集權與強權的儲君。

離開中書省的李義府,還有些迷茫與困惑。

張大安與他走在一起道:「怎了?」

李義府同樣是個很年輕的官吏,是洛陽崇文館的主事,東宮門的才俊多數都是很年輕的。

李義府道:「隻是覺得要辦的事有很多,這些事都不是下官擅長的。」

張大安笑道:「你知道太子殿下說過的一句話嗎?」

「什麽話?」

「如果將來總會遇到問題,不如早一些見到。」張大安勸道:「今年你要去山東,洛陽的事我與刺史來安排。」

李義府眼神中重新有了鬥誌。

張大安無奈一笑,要說才能,要來李義府去治理一地鄉民確實很難,但若讓他去對付某些人,正是他最拿手的。

冬日裡,今年的陛下依舊沒有去冬獵,也沒有人去過問。

陛下與老將軍似乎也達成了一種默契,今年誰也不提去冬獵的事,一個個都安靜地呆在家中。

李世民翻看著手中的奏章,看了看身邊的兒子,又看看眼前的長孫無忌,「這種事不經過朝議嗎?」

「就增加幾個鄉,增加一些官吏,也不是什麽大事。」

「這不是大事?」

「兒臣覺得這不是大事,舅舅覺得呢?」

「臣……」長孫無忌很是為難,說對也不好,說不對更不好。

李世民沉聲道:「承乾,你不要為難輔機。」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道:「兒臣沒有為難舅舅。」

眼看著父子要有爭執,長孫無忌道:「若陛下準許,臣這就將事安排下去。」

李世民將奏章交還給他,道:「輔機,有勞你了。」

長孫無忌行禮告退。

殿內的父子倆,一個喝著茶水,一個吃著核桃無言。

「你掌關中農事建設,已有十年了?」

「回父皇,朝臣上下一心,關中治理頗有成效,兒臣為父皇賀。」

李世民輕笑道:「輔機寫在奏章上的事,從來不會是小事,若是小事也不會現在就來見朕。」

「舅舅任職吏部尚書,為人處世麵麵俱到,事無巨細皆來稟報,的確是個忠良之臣。」

「東征的事,安排得如何?今年夏收之後能否東征?」

「關中夏收之後再去東征,到了遼東就是冬季了,那裡到了冬季冷得徹骨,早一些吧,今年開春三月動身,到了遼東也就是秋季,趕在冬季之前拿下遼東四郡。」

李世民頷首道:「很好,朕等你安排。」

「近來父皇可能又會收到不少的勸諫奏章。」

「你不是已說服玄齡,鄭公與輔機了嗎?」

「不是父皇的事,是兒臣的事。」

「朕向來是能夠聽勸諫的。」

半月之後,當吏部與京兆府將政令安排下去,各縣官吏叫苦不迭。

以前是聽聞朝中官吏忙得不知春夏秋冬。

現在各縣官吏也開始忙碌了,有苦難言也就罷了,難道向陛下告狀嗎?

如今皇帝父子齊心,整個關中也正在改變著。

當張大安與李義府再一次奔赴洛陽的時候,他們見到崇文館與京兆府的官吏來往於各縣之間。

一隊隊的人馬奔走各縣,還有人在一個個鄉民麵前念誦著朝中政令。

張大安騎在馬背上,道:「這等盛景以往可見過?」

李義府道:「我沒見過更好的,也不知道現在算不算好。」

「曆朝曆代的事多是在史書中能夠窺見一二,真要放在眼前去看,反而不知好壞,不知前路在何方。」

李義府策馬在一側道:「此去洛陽,我收拾一番就去山東了。」

張大安頷首道:「你且去便是。」

當兩人一路趕著到了潼關,打算休息一天再去洛陽,就被一隊兵馬攔住了。

來人策馬拉著韁繩,腰間配有橫刀,看起來是折衝府的人,但又不知是哪路兵馬。

李義府穿著官服,麵對來人他的氣勢絲毫不弱,朗聲道:「來者何人?」

對方朗聲道:「大唐飛虎隊,程處默。」

李義府驚疑片刻,遲疑道:「飛虎……」

李景恒受不了這人顯擺的模樣,又解釋道:「東宮右率門下,李景恒,還請李主事與我等走一趟博州,有些事需要探查。」

聞言,竟是東宮右率。

傳聞中的東宮右率不輕易顯露於人前,甚至忘了長安二十四衛府中,還有一支東宮右率。

李義府頷首道:「好!這就去博州。」

張大安瞧著李義府跟著他們離開,也是惆悵一歎。

再抬頭看去,就見到了坐落在潼關的幾處巨大的倉庫,而在潼關城前的河灘,這裡成了一個集市,來往的商販眾多。

潼關的大倉庫一共有五座,都是用來存放貨物的,每個月從這裡拉出去的貨物,都有上萬貫的價值,每個月來往商客有近萬人。

與集市不同,在倉庫交易的都是大宗的,貨物都是幾車幾車拉出去的,也隻有頗有實力的商客才能來交易。

並且這種經營方式很有成效,吸引了很多大商賈。

因他們知道,如果需要買數千上萬的肥皂,不用到處去收,而是直接來潼關的倉庫交易就好。

當潼關將這種交易把持在自己的手中,既控製了物價,也能從中得到巨大的利潤。

潼關光是從集市上收取市稅與倉庫的存放費用,就能夠給朝中帶去不菲的銀錢。

隻因潼關的地理位置很關鍵,它既是向東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