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在五月底這段日子裡,在輕工部和教育部眼裡算是出了點小風頭。

為什麼說是小風頭呢?

概因在大佬們看來,民大這回在工科露了一小手主要還是因為其搞文科的腦子活。

製冷機的改進成功,主要是在設計圖上奇思妙想,應該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其中有四個替代品的思路非常新奇,但到底涉及的科技深度不夠。

而除臭劑和密封條的改進方案,也與此相似,提出的幾種稀奇古怪的配方卻剛好能解決問題,但缺乏理論和深度實驗支撐。

以各大工科學院教授們的一致判斷,隻能歸納於民大的“運氣”和思想上的“不羈”風氣。

想要再次複製,幾乎不太可能。

用後世的網絡術語來形容民大的工科水準,那就是妥妥的“民科”。

聽到張宏城的吐槽,梁老師和孔老師還頗覺得“民科”兩字很符合他們民大的工科氣質......。

你甭管是我怎麼弄出來的,用的又是什麼理論,哪怕是土法加邪術,好用就行!

但如果要說工業部那邊從此高看民大一眼,那就是想多了。

人家關注的是大型機械、石化礦山等科研項目,國內八成以上的學者都被這些項目鎖定。

隻有輕工那邊對民大來了興趣。

原本輕工想要開發新產品,在資金和技術支持上都要矮隔壁一頭。

京城裡的大學教授能被他們搶去搞項目的少得可憐。

說到底還是對民生科技的重視程度沒上來。

這個年月搞民生科技,與搞工業大項目不同,理論性研究很少,多數都是“土法”上馬,能用就行。

說白了隻看結果。

這項傳統在後來轉化為了強悍的“山寨”能力。

張宏城之所以敢在這幾個民用項目上插手,是因為在國內的大環境裡,這種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情況並非個例。

從來沒人會問緣由。

六一剛過,靠著民科的貢獻,民大食堂裡的菜量總算是多了三成。

學生們擠食堂也從喪屍攻城退化到了春運搶票,副本攻略難度直接降低了兩個檔次。

大一新生張宏城在校園內傳說度+5。

七八十年代國內民生產業內擁有雄心壯誌的人並不少。

哪怕隻是一家小得可憐的農機修配廠,也敢生出靠著手裡幾十把錘子仿製國外先進產品的念頭。

當幾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技術員遇到了一個膽子上長毛的廠長,鬼知道他們能乾出什麼大事來。

粵省中嶺石歧農機修配廠。

一個類似廢品站的邊緣企業,最大的業務除了修理農機外就是負責拆上頭買回來的破船。

就是這幫整天與廢鋼鐵打交道的漢子,在兩個月前冒出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念頭。

他們從一艘外國廢船上拆下了兩個大鐵櫃子。

嘿,其中一個插電之後居然還能使用。

這是兩台洗衣機。

一幫人拿著工具把洗衣機拆了個底朝天,廠長和技術員一拍腦袋,好像不是很難啊?

此時膽子上尚隻是長毛的廠長,覺得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於是乎靠著長了毛的膽子,廠長硬生生的從賬麵上擠出了三萬塊。

乾嘛?

用後世話講,做可行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