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風雪六月天
剛剛入夜,河西大鬥軍軍營內沉默而緊張。軍中的廚子們烤著羊,熬著湯,蒸著胡餅,煮著餑飥,忙個不停,又無人開口說一句廢話。
菜肴做好了以後,被送到以「火」為單位的各小隊裡,將其分發,士卒們都是拚了命的胡吃海喝,吃完還有。
晚上暴飲暴食,確實不利於身心健康。但考慮到他們不久後便要出征,這很可能就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頓好飯。
在這個前提之下,一切瑕疵都不值一提了。
不過銀槍孝節軍的某些士卒並沒有吃東西,他們已經於一個時辰前「開小灶」吃過了,現在已經在整理行裝準備出發。
未脫毛的白色羊皮衣丶羊皮帽;厚實透氣的棉背心;
夔州楚麻做的綁腿布,河西出產的牛皮手套;
牛皮靴丶羊毛襪與羊毛毯;防凍傷的外敷藥,適應高地氣候的中藥丸;拐杖,鉤鎖,長繩;
經過改造,可近距離連射的臂張弩等等。
這些唐軍中不太常見的東西,銀槍孝節軍中士卒幾乎是人手一套。
還有幾人合用的小型毛毯帳篷,專門為惡劣嚴寒天氣所準備的。
方重勇帶著郭子儀巡視到此,看到眾士卒們都在打點行裝,查漏補缺,不由得滿意點頭。
精銳,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所謂精兵,不是好勇鬥狠就行了的;裝備精良,也不是把刀磨快了就行了的。
「兵不在多在於精,此戰奪取峨堡嶺,不是靠堆人數就能堆出勝利來的。
反倒是人多了麻煩,容易陰溝翻船。
我們占天時,吐蕃人占地利,誰能爭得人和,誰便能贏。」
方重勇指著一位正在試衣服的銀槍孝節軍士卒說道,郭子儀隻是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無論是唐軍還是吐蕃軍,尤其是吐蕃,都有「重武備而不重裝備」的習慣。刀槍劍戟,盔甲戰馬,攻城器械,雙方都是很完備的,幾乎沒有代差。要什麽都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出的。
但是,在士兵個人裝備上,唐軍和吐蕃軍都是弟弟,能用就用,沒太花心思。
其戰略眼光差了方重勇這個後來人一千多年!
士兵能吃好,穿暖,配備應急藥,這些都是精兵最基本的配備。
而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與地形,所需要的特彆裝備也很多,這便是更進一步的後勤支持了。
銀槍孝節軍作為後勤保障充沛的精銳,其裝備都是在工部下屬的工坊特彆定製,也有一部分是委托武威城這邊的大工坊定製的,主要是一些羊毛及防寒製品。
「方節帥,我們奪取峨堡嶺,要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呢?」
郭子儀疑惑問道。
「此戰我打算用一千精兵奪峨堡。其餘兩千精兵,晚一日再出發,開辟糧道,剩下六千大鬥軍為後援。」
方重勇沉聲說道。
他現在手裡有將近一萬兵馬,一口氣丟在大鬥拔穀這樣的地形中,壓根施展不開。
特彆是唐軍是從低處往高處進軍,這一萬人的糧草,要如何保證都是個大問題。
如果戰況膠著,進不能進,退又不能退,一萬大軍很可能餓也餓死了!
「節帥用兵自有奧妙,末將願聞其詳。」
郭子儀不動聲色問道,這就是典型的不太相信,卻又不好意思硬著頂撞了。
方重勇看破他的小心思,擺了擺手說道:「史書記載,隋末時候,皇帝楊廣領著隋軍精銳從張掖出發,進入大鬥拔穀。當時正值七月天,忽然天降暴雪,隋軍與所攜牛羊凍死大半。後人多半不信,以為訛傳。」
郭子儀沒說話,但臉上呈現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並沒有將方重勇的話當做笑話在看。
大鬥拔穀這一段山路,是一個氣候很妖孽的地方。它的北麵出口,麵臨的是荒漠性氣候,炎熱乾旱,而南麵出口,又是寒冷濕潤的高原氣候。兩種極度反差的氣候,又被山脈阻斷。
而這條山脈中間的豁口,便是大鬥拔穀。
這使得六月飛雪,氣溫爆降四十度,在大鬥拔穀內都不算什麽稀奇事!真要說就是日常基操。
方重勇猜測,廣神當年應該就是遇到了這樣的災難性氣候突變,軍中又無此地常駐居民,沒有做好防寒準備,故而吃了大虧!
在出發來大鬥拔穀之前,方重勇就找來了好幾位在此地生活過數十年,後來又在武威城討生活的向導,打聽了一下大鬥拔穀那邊的環境。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險象環生」。氣候,就是唐軍最大的敵人,沒有之一!
來到大鬥軍營地的第二天,方重勇又在本地尋找熟悉路線的山民,然後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年度六月飛雪的氣候又來了,隻是不確定是哪一天。
反正這段時間,為了以防萬一,這些山民都是不進山放羊的。遇到極端暴風雪,往往隻持續半個時辰,就能要了他們的老命。
山民都如此,吐蕃軍就更是如此了。
吐蕃駐守峨堡嶺的軍隊,補給不可能做得很好;吐蕃奴隸製,也不可能讓士兵時時刻刻都吃飽穿暖。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極端降溫天氣,吐蕃軍還會不會沿著山路巡邏?
或許有,但可能性很小。
如果把進攻的隊伍壓縮到一千人的話,那麽路上被吐蕃人發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快到峨堡嶺後,軍隊埋伏起來,等待夜晚可能出現的風雪天氣。然後利用夜色或者短暫窗口期的嚴寒天氣,一舉拿下無力反抗的峨堡,值得賭一把。
根據常識,一天當中,氣溫下降最快的時間段,在下午一點到下午四點之間。因此山中的嚴寒天氣,極有可能出現在這一段時間大降溫,而非是深夜嚴寒。
事實上,史料記載廣神遇到的嚴寒天氣,也是在白天。根據當地人介紹,這種天氣一般最多不超過一個時辰,隨後氣溫回暖到正常。
如果沒有遇到這種大降溫,那就隻能選擇夜色突襲,所以唐軍總共有兩次攻城機會。
方重勇已經打聽過了,峨堡不是依山而建,而是漢代勉強在山嶺上修建的一個永久性堡壘,現在城牆大半都已經坍塌無法修複。
吐蕃人占據此地也不過數十年而已,並未重新修繕城池,隻是將城牆缺口用木柵欄堵住,利用南麵的補給勉強維持著關鍵節點的軍事存在。
當然了,吐蕃軍在靠近後勤基地的山嶺,勉強還能維持住。
唐軍如果要維持峨堡,則必須以大鬥拔穀為補給線,從河西走廊往這裡運送物資。
在非工業時代,那是連理論上的可能都沒有。要不然,河西邊軍早就把戰線推進到峨堡嶺作為防守節點了。
聽完方重勇的解釋,郭子儀大為歎服,所謂膽大心細準備足,不外如是。
如果方重勇的調查都屬實,那麽此戰先鋒軍一千人,根本就不需要使用馬匹,反正山路上也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