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第215章 冊封大典(1 / 1)

第215章 冊封大典

在唐代,冊立太子,是一件很莊重的事情,最起碼,從儀式上說很莊重。

其禮儀排場之大,僅次於太子登基稱帝。由此可知,皇權的分量,是通過一次又一次隆重的禮儀,對其進行強化。

以便達到號令天下的目的!

禮儀看起來無用,但實際上對於世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可低估的。

既然重用,那自然講究細節。

比如說冊立太子的日期,就不是皇帝隨意開口定下來的,必須要請禮部的相關人員「冊定吉日」,群臣商議過後才能決定。這個流程一定要走,否則太子的冊立就不合乎「基本法」。

起碼在文官集團當中是這樣看待的。

等冊封大典的日期確定後,禮部便要開始準備各種禮儀所需人員物件,並著手在太極殿舉行冊封大典。

哪怕武則天與後麵的唐代帝王都非常厭惡太極殿,也不敢輕易變更冊立太子的場所。

據記載,冊封儀式的場地,必須「禦設禦幄坐太極殿的北壁之下,朝南而立。」

就在方重勇離開長安,前往邠州的第三天,冊立太子的儀式如期召開。

唐代注重坐北朝南作為尊位,冊封儀式上,這個位置依舊是給皇帝在坐。因此不難猜到,這麽安排是為了強調此時的太子依舊是太子,不能越俎代庖挑戰皇權。

那麽太子李琩的位置在哪裡呢?

答案就是:禮部會在太極殿東朝堂北麵設位,麵朝西方,這是給將要受封的太子所立的「專座」,到時候壽王李琩便會坐在專門設立的「太子專座」上。

冊封大典對群臣們也有安排,他們到時候會處於東丶西方兩個朝堂的位置,地位明顯低於太子。

從群臣的地位設置上看,帝王已隱隱地提高太子的地位,淩駕於群臣之上,而座次安排中,坐北朝南的帝王依舊是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切都是那樣順理成章。

當然了,僅僅是典章的規定,不代表基哥本人的想法。

除此以外,冊封大典前一天朝臣官員的位置丶地點丶儀仗丶鼓樂等設施便已經準備就緒,並有史官在場,做詳細的記載。禮部還有專人在特殊情況下進行補救應對。

冊封當日,太子亦不可隨意直抵會場,必須遵守係列儀式,並由專官負責。

可以說,這是一整套政治動物參與的政治流程,每個參與者,包括帝王和太子在內,都不過是執行命令的機器而已。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做什麽事情,都是禮部早就安排好了的。

如果皇帝或者太子應對不當,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那麽在場的史官,則會毫不留情的記載,成為醜聞之一。

冊封儀式啟動後,就需按之前朝臣協商後製定的程序順序舉行各項儀式,由於冊封太子是國之大事,所以事先必須要正式通知中樞各級官僚參加。

等皇帝丶太子全部坐定後,到了對應時辰後,宮廷諸衛才能宣布百官入內,此時朝中供職的大小官吏都要按製度入內。

群臣畢到,舉行大典,亦是大唐的最高禮儀。全部人到齊後,由侍中主持典禮開始。

「帝服袞冕,禦輿以出之,曲直丶華蓋丶警蹕丶護衛照舊。」

太極殿大門前,擔任儀仗官的韋青,用他那洪亮的嗓子大聲喊道。

他話音剛落,來自太樂署的樂隊,開始奏樂,敲鐘打鼓,各種禮儀樂器依次奏響。

大唐天子李隆基,在高力士的陪同下走進太極殿正殿,太子冊封儀式正式開始。

緊接著,壽王李琩也走入太極殿正殿,隨後是李林甫跟剛剛擔任左相的李適之,他們身後跟著參加太子冊封大典的中樞群臣。除了有急事「出差」(如方重勇)的人以外,其他中樞六品以上的官員基本上都到了。

看到最後一個臣子走進大殿,儀仗官韋青大喊了一聲:「拜」。

這時,太子候選人,壽王李琩按照典章的要求,機械麻木的向大唐天子李隆基行跪拜禮;

韋青按照典章流程繼續大聲說道:「再拜」。

群臣包括李林甫和李適之在內,與新太子李琩一起向李隆基行跪拜禮,太子與眾臣們起身後,中書令李適之手捧冊案丶中書侍郎裴寬執璽綬立。二人驗明冊案後,李林甫對著李隆基叉手行禮說道:「有製」。

李隆基微微點頭道:「冊封太子吧。」

這時,按照典章的流程,新任太子李琩站起身,來到李林甫麵前,當麵領受案冊丶玉璽。

從此刻開始,他就是被朝廷所承認,被大唐帝國上上下下所公認的太子了!

儀仗官韋青當即號令群臣行跪拜之禮,這已經是冊封儀式的最後流程。

中書令李適之出列,從李隆基手中接過太子冊命詔書,代天子宣讀詔書。

這份詔書,大體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並不是李隆基想怎麽寫就怎麽寫,而是「典章」早就規定死了,根本沒法做什麽手腳。

其內容無非是褒揚太子的良好品行,鼓勵他之後的表現等等這樣的大話套話,並以大唐天子的名義,正式把璽綬送達太子李琩手中,這樣總算是完成了冊封儀式的全部過程。

太子臉上無悲無喜的接過詔書,按照典章的標準禮儀,對著李隆基行了一禮。

隨即韋青大喊道:「太子冊封完畢。」

這時候鼓樂聲再次響起,太子李琩用標準卻不帶任何情緒的動作,在莊嚴的禮樂聲中轉身出了太極殿,當他出了正門鼓樂就停了。

隨即大殿內陷入死一般的安靜之中。

這是整個太子冊封過程中最容易出麼蛾子的關鍵節點。此時太子必須轉身,對著坐南朝北,在龍椅上居高臨下看著他的大唐天子,行跪拜之禮!

要是這時候太子什麽也不做,或者禮儀不得體,那麽整個太子冊封儀式就被廢掉了!後續有什麽災難性的政治影響,誰也說不好,畢竟大唐一百多年曆史上,貌似還沒在這裡出過什麽狀況。

不過令群臣們鬆了一口氣的是,太子李琩平靜而標準的對李隆基行了一個跪拜之禮,以這個動作為標誌,作為代表冊封之禮的終結,為今日的太子冊封劃上了一個句點。

整個太子的冊封大典,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無趣丶無聊,卻又意義重大。它代表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皇權,進行了「半次」交接。自此,朝中另外一個政治核心會逐漸形成,與皇權分庭抗禮。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隻讓壽王李琩感覺到浪費時間。

嗯,現在要叫太子李琩了。

完成了太子冊封大典的他,跟在中書令李林甫身後,隻覺得今日發生的一切,是那樣的荒誕不經,又無比真實!

曾經,他母親武惠妃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連李林甫都來示好。

他所擁有的一切,規格都遠超當時的太子李瑛。好多人都說,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