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120章 逆向思維反殺(1 / 1)

第120章 逆向思維反殺

一連三天,黑水國遺址都沒有挖出方重勇想要的東西,那些零星散落的錢幣倒是挖出來不少,甚至還挖出來不知道是哪個胡商埋下的滿滿一罐「開元通寶」。

隻是在方重勇看來,這些東西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方麵是自己的套路沒有進展施展不開,另外一方麵,郭子儀也開始催促他提供團結兵的兵員。

朝廷的政令,是有時效性的,並不能一直拖延。入冬之前,團結兵就要部署到位,否則要追究相關官員的責任。現在到入冬也不過一個多月而已。

彆說是方重勇這樣壓根就沒想招募團結兵,就算他心急火燎的想辦事,隻怕一個月以內也很難完成!

因為基哥將方衙內安置在甘州當刺史的本意,也並不是讓他去完成任務。

甘州的情況,方重勇搞不定,就是把房玄齡丶馬周這樣的人派來也搞不定,單個人無法改變大局。地方上的民力,是被限定死了的。

無奈之下,方重勇輕車簡從的來到黑水左岸的粟特人城旁聚落當中,向他們的首領康居仁索要團結兵名額。

以安氏為首的昭武九姓,在大唐建國之初的時候,做了一筆當世罕見的政治投資,將河西走廊整體的並入到大唐的版圖之中。

當初,昭武九姓的兵馬大多駐紮在涼州城以南的赤水鎮(後改名為赤烏鎮),這便是赤水軍的由來。

也就是說,赤水軍原本是昭武九姓的兵馬,大唐花了一百多年時間,將其變成了直屬中央的精銳邊軍,作為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針,不再是昭武九姓的私人部曲。

這可以說是投靠大佬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昭武九姓本身的漢化也很明顯,以姓名為例子來說,武周之前,都還有諸如:康薩陁丶曹婆羅門丶康拂耽延丶何伏帝延這樣的「怪異名」,一看就知道是昭武九姓出身。

結果到了開元以後,昭武九姓當中類似「康太和」「安思順」「李抱玉」(改了姓氏)這樣的名字便已經成為主流,甚至中晚唐時都開始參加科舉。

若是不看姓氏,基本上分辨不出他們是不是胡人了。

方重勇麵前的康居仁,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帽子上都鑲嵌著各種樣式的寶石,看起來就價格不菲。

花紋格子的圓領絲綢長袍明顯區彆於大唐貴族所穿的圓領長袍,卻又吸收了中原的款式規格特徵。腳上穿著的烏皮靴倒是與中原差彆不大,隻是略顯「高筒」,完全將腳踝以上包裹了很長一段。

臉上的絡腮胡修剪得很工整,一看就是養尊處優之輩。

「方使君的來意,某已經知曉了,隻是,這件事很難辦。」

康居仁用字正腔圓的長安官話對方重勇說道,不帶一點河西地方口音,漢話說得比阿娜耶還標準!

「六千團結兵,是多了一點,康統押願意出多少人呢?」方重勇疑惑問道。

城旁聚落的管理者被稱為「統押」,權力極大!

「一個人十貫,待遇按朝廷製定的團結兵標準來算就行了,不過軍餉不能拖欠,而且使君必須定下契約,我們可以出兩千人。

我連聯絡河西諸多城旁一起出兵員,張掖城這裡肯定沒有那麽多。」

康居仁一本正經的說道,完全是一副在商言商的語氣。

這個條件很公道,可以說是「市場行情價」,康居仁也沒有多要。他畢竟也是大唐朝廷冊封的官員,如果沒有這個身份,他也無法管理粟特人的城旁了。

隻不過,康居仁的條件,方重勇沒法去接,光多出來的募兵費用就已經很恐怖了。需要額外支出兩萬貫,而且這也隻能完成三分之一的團結兵定額。

更何況,維護團結兵所需的米糧醬菜等物,則一樣不少!

「這個……某先回府衙,之後再答覆康統押。」

方重勇麵無表情說道,其實心中已經放棄了這個選項。

「嗯,這個無妨的,方使君請便,買賣不成仁義在嘛。

不過方使君也先彆走,某看你這位侍女,穿著有些寒酸。她有西域血統,不如穿一些西域的服裝,更顯麗質。

當然了,禮尚往來,某不會收使君的錢,請使君隨我來,去庫房挑選衣服吧。」

康居仁微笑說道。

誒?

做生意做我頭上了?

方重勇一愣,隨即釋然。

粟特人亦農亦商,小貴族的身份,可以占到聚落比例的三成以上。他們又是販賣來自長安與西亞的貨物,又是護送商隊旅行的護衛,又是管理自家田地與牧場的小農場主。

身份隨著需要而變化,非常靈活。

所以康居仁既是一個聚落的管理者,也是一個雇傭兵團的首領,還是一個大商人!他的身份可以根據需要隨意切換!

如果有需要,他的子弟後代甚至還能在大唐考科舉!

粟特人的生存之道,主打的就是「靈活」二字。無論是大唐還是吐蕃或者突厥,都很喜歡雇傭粟特人作為使節或者使節的向導隨從。

「去吧,隨便挑。」

方重勇對身旁的阿娜耶低聲說道。

「會不會不太好啊……」

阿娜耶明顯有些意動,但還是覺得似乎不太妥當。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你放心大膽的拿就是了。拿多少都算我的。」

方重勇不動聲色的說道,給阿娜耶使了個眼色。

……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為團結兵兵員焦頭爛額之時,吐蕃對大唐的攻勢,已經拉開序幕。

開元二十六年秋,吐蕃攻隴右,破西滄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唐軍兵少不敵,退入洮州(甘肅臨潭縣),與鎮守洮州的漠門軍(也叫莫門軍)合兵一處,死守洮州城。

這裡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海拔還不算高。隻不過再往西便是海拔突然高聳的山地台地,因此唐軍的勢力總是隻能在洮州一帶穩固,哪怕在西麵偶有斬獲,也會很快就退回洮州固守。

吐蕃人的進攻方向大大出乎唐庭預料,李隆基連忙下旨給杜希望,讓他帶兵南下洮州救援!

這條路是直奔關中而去的,河西走廊丟了大唐還能苟延殘喘,要是關中都讓人長驅直入,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隴右節度使杜希望,不得不調集隴右第一主力臨洮軍南下,與漠門軍合兵一處。

大唐對陣吐蕃的被動,便在於永遠也搞不清楚青藏高原上吐蕃軍是如何調度的。在兩國對峙的漫長邊界線上,吐蕃可以向任意一個位置投入大量兵力,並有與之配套的三個戰爭策源地,可以隨時提供補給。

而大唐想這麽玩,就必須得忍受青藏高原的極端氣候與高原反應,根本沒辦法在一處投入大量兵力,即使勉強用兵,也連平時一半的實力都無法發揮出來。

這就導致了在兩國漫長的軍事鬥爭中,國力較弱的吐蕃,反而是戰略主動的那一方。

吐蕃人不動不要緊,這一動,壓力全部都被轉移到了河西這邊。唐軍河西與隴右兩個節度府的聯合軍事行動,還未開始,就被吐蕃人給打亂了節奏。

氣得李隆基又下了一道詔令,讓河西各州嚴格執行朝廷秋防令,並派出監察禦史到河西節度府督查陽奉陰違之人!

還在甘州苦思對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