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開元年到天寶年大唐中樞的多重矛盾與(1 / 1)

第45章 開元年到天寶年大唐中樞的多重矛盾與鬥爭

時不時的還是要上一些資料,不然很多劇情就搞不懂內在聯係在哪裡了。

比如說:張九齡為什麽要針對牛仙客,難道僅僅是因為看不上?

好吧,牛仙客小吏出身,張九齡看不上也正常。

那為什麽張九齡也看不上張守珪,要阻止他拜相呢?

按說張九齡罷相之前,張守珪的資曆,人望,軍功都已經足夠了,為什麽張九齡要阻止呢?

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他為什麽看不上牛仙客。

所以說看曆史,不能隻盯著史書上記載的隻言片語。不能被古人,被史官帶了節奏,要從史實脈絡中找答案。

廢話不多說,上乾貨。

先看看開元到天寶時期的大唐宰相,以「組」為單位,因為他們通常都是一起被換掉的,任期一般都是3-4年(個彆除外)。

第一組:張說(這個後麵又拜相了另說)丶劉幽求丶魏知古丶陸象先丶郭元振。

這些人是開元元年過渡期,執政時間均不超過1年,因為當時政局未定,所以不計入分析。

第二組:姚崇丶盧懷慎

姚崇:挽郎出身,元老。

盧懷慎:進士及第,幾乎打醬油。

其中沒有理財類官員,但有武周時期培養的元老(姚崇)

第三組:源乾曜,宋璟,蘇頲

源乾曜:進士及第。

宋璟:進士及第

張說:武周時期老臣

沒有理財類官員,但源乾曜是打醬油宰相,基本不頂事。

PS:「郎官應得才望,哥奴豈郎中材邪?」這話就是源乾曜說的,不過現在可以推斷,老源不是不想推薦李林甫,而是他在中樞的權力結構中屬於從屬地位,說句俏皮話隻是為了掩蓋自身的無力。

第四組:張嘉貞丶蘇頲丶源乾曜,張說

張嘉貞:明經進士,武周老臣

蘇頲:進士及第,武周末年入官場。

張說:武周時期培養的老臣。

同樣沒有理財類官員。

第五組:李元紘丶杜暹

李元紘:恩蔭起家,應國公李粲曾孫。

杜暹:考中明經,有幾十年地方任職經曆。

第六組:蕭嵩丶宇文融(短)丶裴光庭

蕭嵩:門蔭入仕,先祖梁明帝蕭巋。

宇文融:門蔭入仕,侍中宇文節之孫,專業理財派官員。

注意,他是開元以來,第一個專業的理財派宰相,並且大力提拔過李林甫。

裴光庭:河東裴氏中眷房,門蔭入仕。

第七組:韓休(短)丶裴耀卿丶張九齡丶李林甫

韓休:製舉入仕(朝廷開特科選拔),專業諫臣。

裴耀卿:考中童子舉(等同於門蔭入仕),綜合能力較強,偏理財。

張九齡:進士及第,詞臣代表,偏諫臣。

李林甫:門蔭入仕,綜合能力較強,吏治派官員偏理財。

第八組:李林甫丶牛仙客

牛仙客:草根吏員出身,基層經驗豐富,吏治派。

第九組:李林甫丶李適之

李適之:門蔭入仕,邊將入相。

第十組:李林甫丶陳希烈

陳希烈:門蔭入仕,打醬油

第十組:陳希烈丶楊國忠

楊國忠:小吏上位(裙帶關係),李隆基認為他善於理財。

以上就是初步整理,其實還可以細分。

以下就是我個人的分析了:

在開元十四年宇文融入相以前,大唐的財政問題還沒有爆發。所以入相的人裡麵有進士及第的詞臣,也有地方上逐漸升起來的實乾派,還有武周時期培養的老臣。

權力結構其實是一主一次,多半都有打醬油的宰相,李隆基乾政的時候比較多,相權較為鬆散。

自開元十四年後,唐廷的財政問題就變成了宰相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裴耀卿,李林甫,牛仙客甚至是楊國忠,他們的理財能力,都是拜相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類似張九齡這樣的詞臣,和以李林甫一類的理財派官員,他們存在的意義,以及他們要做的事情,都是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就是彼此矛盾衝突的。

這就是大唐中樞的第一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