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過中元(求訂閱)
李多魚在辦公室待了會。
就直接回家了。
村主任並沒有明確的坐班要求,主要處理事情的時候,來村委會就行。
再加上現在剛剛改製,很多製度並不完善,短時間內,他這個村主任還真沒活乾。
於是,李多魚就先回到了家裡。
周曉英丶朱秀華則跟著陳慧英在準備各種拜拜用的東西。
因為接下來的七月初一,初二,要連續兩天,請「好兄弟」吃飯。
每到中元節,也是擔擔島習俗最為混亂的時候。
陳家村那邊過的是普渡節。
普渡節,是揉合了道家的中元節和佛家盂蘭盆會而形成的傳統民俗節日。
而下沙村這邊,由於人是從四麵八方來的,所以每到中元節,必定會有鄰居互相撕逼一番。
有的過做半段。
有的叫施孤。
有的要過普渡。
而李多魚家則更複雜,因為他們祖輩是從榕城那邊過來的,所以他們也要「做半段」。
做半段的意思,表示一年已經度過一半,在中元節這一天,要慶祝豐收和祭祖。
簡單來講,就是請客吃飯。
而阿娘陳慧英是陳家村的人,也要做普渡,所以他們家在中元節時,不單要「做半段」還得「做普渡」,也是相當的混亂。
不過,不管這個節怎麽過。
總體上,這個月就是在不停拜拜和請「客」吃飯。
不是我到你家吃。
就是你到我家吃。
拜的越多,那麽大家吃的就越多,實在吃不完,就請親戚朋友過來一起吃。
而到了農曆六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陳慧英就會特彆叮囑小孩,一整個月,都不允許他們到海邊去玩。
且一旦過了十二點。
阿娘就會在門口點上一個方形的燈籠,陳慧英說這叫起路燈,是給「好兄弟」照路用的。
李多魚也曾了解過。
為何他們這一帶為何會如此注重中元節,老一輩人說,以前鬨倭寇的時候,沿海經常有漁民被害死,甚至都沒收屍。
幸存的漁民為了祭祀這些被害死的鄉親,這才把中元節舉辦地格外隆重。
而另一種說法是。
當年清軍和鄭成功軍在他們這一帶展開了長時間的拉鋸戰,清軍為了震懾抗清軍民,就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屠殺,從而促成了重普渡的習俗。
而後世,由於漁民越來越多。
發生了不少海難。
就慢慢演變成祭祀那些在海上遇難的「好兄弟」。
而每年中元節時,周曉英就會格外地認真,但因為爹娘是在海難中喪生的。
從小又受到陳慧英的影響。
她對這個節日非常的看重。
平常摳摳搜搜,連塊肉都舍不得買,但到了農曆七月時,花起錢來,一點都不會含糊。
什麽金紙丶銀紙。
三牲五禮。
該有的,全都會有。
跟普通漁民不同,家裡沒有出過事的漁民,在七月初一鬼門開這天,隻需簡單小祭就可以了。
就在家門口擺放一些簡單的水果餅乾拜拜,再燒點紙錢就可以了。
而家裡有出過事的。
一般都需要大祭,要做一桌豐盛的菜,並且要燒大量的紙錢。
周曉英燒完紙錢後,拿著香朝著大海的方向拜了拜。
嘴裡還念念有詞。
「阿爹阿娘,我現在很好,多魚很好,兒子也很乖,希望你們放心,不用太掛念我,早日.」
周曉英祭拜完後。
眼眶忍不住紅了起來。
看她這樣子,李多魚這才發現前世的自己有多混帳。
前世在這一個月,李多魚和阿貴他們,每天就到處吃吃喝喝,把普渡當成了流水席,完全忘記了普渡最初的意義。
然而就在他們拜拜時。
意外,卻有點不意外的來了位想不到的人,老太太竟拄著拐杖又跑到他們家來了。
這次來,並不是來找他爹的。
而是找來「五叔」的。
雖然大家都知道她老年癡呆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