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1 / 1)

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

「七郎能將自己家財,充當國用。又執法嚴明,才使國家越來越富有。不過七郎還是要保持與宰相們的和睦。」

李隆基又想起李瑄與李林甫的恩怨。

「臣遵旨!」

李瑄簡單的三個字敷衍,代表並不想與李林甫和睦。

李隆基能聽出來。

他得知李林甫的兒子李屹被打得毀容了,發瘋了一樣,終日不見人。

儀容是君子的關鍵,李隆基的長子李琮打獵時被猛獸傷到麵部,終生留下疤痕。

李琮的母親是華妃,在皇後無子嗣的情況下,有著高貴的身份,卻因臉上疤痕無緣太子之位。

所以李隆基想要再調解李瑄和李林甫,幾乎不可能。

如今這種情況,最好是罷一人為相。

李瑄是新法的主持者,自然不能被罷。

李林甫當了十幾宰相,在李隆基心中勞苦功高,讓他享受幾年好時光,他留戀那幾年的滋味,希望還有那種機會。

參觀左藏庫後,李隆基回到興慶宮。

他很開心,但也有些不順心。

他想冬天快些到來,前往華清宮中,再大夢一場。

希望一覺睡醒的時候,爭端結束,變法完成。

九月一日,科舉在貢院舉行。

李瑄作為主考官,親自主持科舉。

謄錄文吏也在待命,彌封手也已準備就緒。

直到現在,李瑄都沒有指定閱卷官。

但心中已經有人選。

裴遵慶丶李峴丶岑參丶顏真卿丶上官青等數十人為閱卷官。

等考試完成,謄錄文吏抄寫完畢,彌封以後,再向他們下發文書,到貢院改卷。

第一次新科舉一定要公平公正。

隨著鐘聲敲響,數千考生浩浩蕩蕩,魚貫而入。

時辰到,監考官下發卷紙。

考生第一時間閱題。

第一題《觀書有感》。並附有李瑄的詩。

這首詩,未在長安流傳。但卻富含哲理,意味深長。

考生皆讚歎李相的才華和成熟,要不是標明為李相所作,他們還以為是數十年閱曆的人為之。

依靠觀書有感,考生們想法五花八門。

有的考生想依李瑄的詩而套作,有的考生想另開詩賦,有的考生想以自己的觀書有感賦文。

但文筆的深淺,思想的薄厚,立意的遠近,還需要作成以後由考官審閱。

第二題新法的策令,文人們皆知新法,但若是潛意識裡反對新法,一定做不好此題。

此題目才是最關鍵的一題,哪怕詩賦再好,新法策令不行,會直接淘汰。

至於第三題的算術,讓考生們驚奇,他們聽說算科才有算術,怎麽進士科也要考算術?

一些考生在心中抱怨。

所有考生的題目一樣。

除了經典的「雞兔同籠」以外。

第二算術題為:今有北鄉算八千七百五十八,西鄉算七千二百三十六,南鄉算八千三百五十六。凡三鄉,發徭三百七十八人。欲以算數多少衰出之,問各幾何?

第三算術題為:今有甲持錢五百六十,乙持錢三百五十,丙持錢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關,關稅百錢。欲以錢數多少衰出之,問各幾何?

這是一個官吏算人頭稅和關稅的題目。

為地方官吏後,時時要用到,也非常簡單。

但就是這種簡單常用的算術題,卻讓一部分考生抓耳撓腮。

他們熟讀經典和聖賢書,算術也隻是學習最普通的。

《九章算術》不僅需要讀,還需要研究,舉一反三。

把這些掌握,對於日常算術,綽綽有餘。

大部分考生都能做出算術題。

那些答不出算術題的,除非能寫出驚為天人的新法策論,否則進士無緣。

考到一半的時候,李瑄出現在考場上。

李瑄看考生的名單,有吳中四士之一包融的兒子,包何。

也有小有名氣的詩人李嘉佑等。

新科舉製度下,他們能否和曆史上一樣脫穎而出,就不得而知了。

李瑄出現在考場上,使考生們震動,也讓考生們產生壓力。

一般進士科,隻是禮部侍郎監考。現在卻是權勢最大的宰相負責。

考試的題目,明顯是李瑄所出。

李瑄隻是走動兩圈,就回到幕後看書,沒有過多給考生壓力。

「咚咚……」

太陽落山,鐘聲響。

不論有無完成,考生必須離開座位。

所有的試卷由監考官收取,在層層監察下,交給謄錄文吏。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謄錄文吏將在禁軍看護的貢院內,抄錄卷紙。

每抄錄一份,都由監考官比對,不得有抄錄錯誤。

謄錄一般的錯誤,可以塗畫更改,但不能太離譜,每抄一份,如果出現十幾處錯誤,就不用再乾謄錄文吏了。

相比於以往,新科舉發榜時間較長,文人士子更受煎熬。

但新科舉全憑實力,學而優則仕,名望沒有用處,姓氏不論貴賤。

那些貧寒文人,對未來充斥著信心。

然科舉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