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
李隆基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曾祖父李世民的故事。
那神文聖武和貞觀故事,耳濡目染,令李隆基心馳神往。
李隆基登基以後,姚崇丶宋璟丶張說等文武大臣,提的最多的就是上古的堯舜和太宗皇帝。
堯舜是文人的精神淨土,但太過遙遠。而太宗皇帝距離李隆基很近。
垂衣治天下,端拱車書同的煌煌文治。
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的赫赫武功。
這些身後事,誰能忍住?
誰又不想如李世民一樣受人稱讚呢?
克紹箕裘,李隆基認為在此次大戰,儘擁黃河後,他可以比肩曾祖父。
開元盛世,不單單是時代的頂峰,還有一種盛唐氣象。
杜甫丶李白丶王維丶孟浩然丶王之渙丶張九齡丶高適丶王昌齡丶岑參丶賀知章丶吳道子丶張旭丶顏真卿丶懷素丶陸羽丶張若虛丶韓翃丶張說丶崔顥丶常建丶韋應物等等。
與其說文學巨匠為李隆基增加聲望;倒不如說李隆基鼓勵詩體改革,為詩人創造這樣的環境。
沒有開元天寶這些詩人點綴,唐詩注定不會完美。
觀看李瑄上表的奏書,李隆基如癡如醉,連案前擺放的珍饈,他都一動未動。
天色黑暗,月華如練,曲江星辰滿天,與萬千花樹所映襯。
高力士掌燈到深夜,李隆基才放下奏摺,打了一個哈欠。
「我為皇帝以後,從無今日之興。力士,你覺得曆史上哪次戰鬥,能比肩大非川之戰?」
李隆基將手放在案上,向一邊守候的高力士詢問。
「七郎殲敵三十多萬,皆為戰兵,還擒獲吐蕃讚普,古代也隻有長平丶昆陽丶淝水可以比擬。」
高力士縱然等了數個時辰,依然心平氣和。
「邊軍斬俘三十三萬,卻隻陣亡一萬多人,而附屬大唐的諸胡部不過死傷數千人罷了。看看七郎得到的戰利品,即便給死傷的勇士撫恤,給立功的士兵重賞,我們還能餘下許多。國家的財富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更豐盛了。我也覺得隻有長平丶昆陽丶淝水這種決定命運的戰爭可以比擬。七郎真可謂國家的肱骨!」
李隆基給予李瑄最高的評價。
李瑄上報的戰利品數量,讓李隆基第一次看到戰爭帶來的豐盛。
從金銀珠寶,到馬牛羊等牲畜,再到兵器丶盔甲丶糧食丶銅鐵丶皮毛丶絹麻。
還有許多人口資源。
李隆基以後不用再擔心囊中拮據。
他有無儘的財寶可以揮霍。
「聖人英明!」
高力士微微頷首。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七郎的筆跡,話語甚妙。一百多年來,大唐與吐蕃戰鬥不止。隴右百姓沒有生計,皆因吐蕃狼子野心。力士認為吐蕃會不會以番邦的禮節朝拜?」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問道。
雪域高原是苦寒之地,唐人難以適應,如果吐蕃臣服,自降稱號,年年獻上大量的馬牛羊,便可以放他們一馬。
太宗皇帝,可沒有令鬆讚乾布臣服。
「隻怕吐蕃會請命讓尺帶珠丹回去!」
高力士向李隆基回答道。
「我怎麽可能放虎歸山呢?尺帶珠丹必須留在長安,新任讚普如果有兒子,還要派質子前來。否則就由七郎和吐蕃打交道吧!」
李隆基對吐蕃的態度很強硬,不僅要超過回紇的牛羊馬丶金銀等貢品,還要讓吐蕃再派人質前來,且歲歲以大論帶頭來朝。
通過大量的朝貢,削弱雪域高原的力量。
吐蕃已經失去最精華青海和九曲,又先後失去吐穀渾丶黨項丶通頰丶蘇毗丶白蘭羌。
這些部落曾經真刀真槍為吐蕃賣命。
而現在吐蕃南麵的屬國丶西域的屬國;最多在遠處搖旗呐喊,不能指望他們衝鋒陷陣。
李隆基認為吐蕃已經無法威脅到大唐。
「天威如是,相信吐蕃會做出明智的決定。」
高力士應和道。
現在李隆基和高力士,都持有固有印象,認為吐蕃王國和突厥汗國差異不大。
雪域高原是比大漠草原更惡劣的環境,即便大唐入雪域高原,將吐蕃打敗,也得不償失。
最好的辦法就是令其臣服大唐,讓讚普受封,每年為大唐上貢豐厚的資源。
「大非川之戰的奏書,史官記錄,刪減一部分後,可以給天下文人觀看,讓各國使節知曉此事。」
李隆基起身說道。
還有兩份奏摺,等回興慶宮他再觀看。
「一年之內,必是百國來朝。」
高力士篤定道。
與吐蕃接壤的國家有南詔丶天竺,還有被吐蕃控製極深的大勃律。
尺帶珠丹的落幕,必能影響西域諸多國家。
尺帶珠丹又與黑衣大食多有通信,哪怕大食正在戰亂,也會出使穩住大唐。
大唐丶大食丶吐蕃,三足鼎立。
大唐乾掉吐蕃,把目光瞄準西域,此為天下的認知。
黑衣大食占領了大唐高宗時期冊封的昭武九姓和嶺西諸國。
之前李隆基自然不會有想法。
但李瑄曾經說過,大唐應該飲馬雷翥海(今鹹海),聖人當成為天下共主。
如今李瑄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敗吐蕃。
最重要的是,國力不退反增。
怎麽會不勾起李隆基的欲望呢?
說到底,曾經蔥嶺以西是大唐的羈縻州,現卻被大食占據。
之前曹國國主請求大唐出兵,被李隆基拒絕,現李隆基卻有心經略西域。
高仙芝在去年年底,被李隆基任命為新任安西四鎮節度使。
雖然高仙芝打了一個漂亮仗,但李隆基潛意識認為,李瑄拖住吐蕃的主力兵馬,才使高仙芝輕而易舉克小勃律。
必要的時候,高仙芝可以調到嶺南丶河朔為節度使。
具體事宜,李隆基還要等李瑄回到後再商議。
出紫雲樓,李隆基發現楊玉環在曲江的亭內等他,心中泛起一股溫柔。
人生至此,隻可惜不能成為天上的神仙。
開元後期,李隆基迷戀道教,就是為了得到那虛無縹緲的希望。
所以每當出現仙人和蛟龍的山水,李隆基都會第一時間派人去探查,哪怕隻是空歡喜一場。
「玉環,讓你久等了……」
李隆基快步上前說道。
「三郎國事為重!就是不知七郎帶來的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楊玉環盈盈一禮後,試著問道。她想知道李瑄的事情。
「自然是好消息,還是青海的戰事,現已徹底結束,七郎深慰我心。」
李隆基笑道。
因觀看奏摺,他廢寢忘食。
曠古大勝丶開疆擴土丶擒拿讚普丶納黃河源。
他執政以來的歡快,都在這一天發生。
「紫薇帝星璀璨,才有七郎這樣的輔弼。七郎可不止是名將呀!」
楊玉環指著天上的紫薇帝星,向李隆基回答道。
看楊玉環如花笑靨,李隆基下意識向夜空望去。
在心理作用下,他覺得今夜的紫薇帝星格外明亮。
因為這個時辰的北極星,本就是最亮的。
「七郎是宰相的才華,隻是不知他願不願意入朝為官。」
李隆基沒有著急回興慶宮,而是拉楊玉環坐在紫雲樓前的台上,觀看倒映著星辰的曲江,聞夜裡幽香的花樹。
李隆基其實也有些矛盾,他還想將李瑄調到西域,任安西四鎮節度大使丶西域經略大使,把大食人驅逐出雷翥海以西。
但他又覺得李瑄連年征戰,沙漠丶雪原丶草原丶大海丶高山丶雪域高原,戰爭太過頻繁了。擔心李瑄和霍去病一樣英年早逝,將氣運都用在前半生。
現在李瑄還年輕,回長安呆兩年也好。
「三郎隻要召喚,以七郎的忠貞,哪會不應呢。還得看三郎!」
楊玉環向李隆基暗示道,她也想李瑄回長安,時不時看李瑄一眼,她就心滿意足了。
「蘇毗丶白蘭羌丶吐穀渾丶通頰丶黨項,這些都是大部落。哪怕吐蕃願為藩屬,也必有異心;回紇這麽老實,也是因為七郎坐鎮河西。短時間內,七郎還是離不開河隴啊!」
李隆基又微微搖頭。他知道李瑄對河隴的重要性,現隴右兼並眾多,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
「三郎令七郎將兵權交給副使,使副使節度軍事。然後讓七郎回長安。七郎哪怕頂著一個名頭,就足以攝服諸部。就像三郎的威德能遠播天下一樣。」
楊玉環聰慧善辯,幫助李瑄的時候,還不忘誇讚李隆基。
「玉環說的不錯,如此確實可行。」
李隆基點了點頭,當初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