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眾人推
「啪啪……」
王忠嗣拍了兩下大囊,將上麵的灰塵抖落。
又看了許久,才將大囊的繩結解開!
一柄黑色的大弓露出。
此弓的顏色,和普通的漆不同。是用大漆裝飾。
也就是俗稱的生漆。
大漆是漆樹上采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以其塗之,不會因為弓臂頻繁變形而掉落。
舉起大弓,王忠嗣想起鬱標川之戰和新城之戰,那時,他還像李瑄一樣勇猛,兩戰殺死數百名敵軍,名震天下。
現在,他不再爭強好鬥,而是以守國安邊為己任。
國家升平之際,為將者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繳功名耳。
突厥汗國,已消失在曆史的舞台,但王忠嗣沒有絲毫懈怠。
努力訓練士卒,隨時準備戰鬥。同時,約束士卒,不得無故尋戰。
另外,王忠嗣不忘經營麾下的兩鎮,從朔方到雲中,邊境線長達數千裡。
王忠嗣在要害地段開拓舊城,有的地方則自己製定規則,他讓俘獲的胡部鎮守邊關,開拓邊域各數百裡,做到了和張仁亶一樣的事情。
他又通過邊塞互市,高價購買回紇屬下胡部的戰馬,加上河朔兩地騎兵的實力,削弱胡部。
是以,北方宴然,無有爭端。
搖了搖頭,王忠嗣左手持弓,右手張弦。
隨著弓臂的晃動,兩石強弓被緩緩張開,頓如滿月。
看王忠嗣的表情,拉開兩石強弓,似乎不費多少力氣。
已至中年的王忠嗣,雖不再上戰場,然依然有勇力。
「啟稟王帥,李將軍求見!」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入堂,向王忠嗣稟告。
王忠嗣又慢慢放下弓弦,將漆弓恢複原狀。
「請李將軍入內。」
王忠嗣回應一聲。
不一會兒,現任河東都知兵馬使的李光弼入正堂,他手中還提著一個大袋子。
「拜見大夫!」
「咣當!」
李光弼入殿後,將袋子放在地上,向王忠嗣一拜。
袋子與地麵接觸,還發出一道重響。
「免禮!」
「李將軍有什麽事情嗎?」王忠嗣將漆弓放在桌上。
他不再將漆弓裝入大囊中。
「末將找大夫商議軍情。」
李光弼再拱手,但看到王忠嗣的漆弓後,麵色一變。
他早就聽說過大夫的兩石強弓。
但自突厥汗國覆滅以來,王忠嗣就將兩石強弓裝入大囊中,示意不輕易用武力,為國家減少負擔。
至今兩石漆弓已被儲存兩年多。
「既然商議軍事情,提著袋子乾什麽?」
王忠嗣不解地問。
看剛才李光弼提的頗為費力,知道裡麵必為重物。
「日前太子奴仆死在太原,無有根據。那奴仆來太原幾日,一直住在節度使府衙不遠處的酒肆中,他每天都在節度使外踱步,他突然死了,我們沒有線索,這對大夫來說是飛來橫禍。我相信大夫是正直公平的;軍中的佐吏相信大夫是無私清白的;將軍們無不信服大夫的勇毅厚重;士卒們皆敬重大夫的為光明磊落。」
「但大夫遠離長安,那些讒言與妄言,那洶湧的彈劾,您無法辯駁啊!屬下等都是聰明人,知道在這當今政局下意味著什麽!如果處理不當,聖人將歸罪於你。」
「袋子中,是將軍們用戰功換來的金子和珠寶,大夫一定有門路將這些金寶送至楊家姐妹手中,有她們幫你說話,大夫一定能得保全自己。」
李光弼將金銀珠寶獻上,請王忠嗣想辦法送到宮中,賄賂虢國夫人丶韓國夫人丶秦國夫人。
類似的例子,已經傳到太原,河東的將士們想效仿一下。
「哈哈,我自己也得到聖人的豐厚賞賜,不缺黃金,玉器。您們的心意我領了,這些金寶你們分還回去吧!」
王忠嗣爽朗一笑,推開黃金和珠寶。
他不會為楊氏姐妹送金銀,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不一般。
這件事太複雜,楊氏姐妹也不傻,就算送,她們也不一定收,還會落下更大的把柄。
「可是……」
「不用那麽悲觀,或許這隻是一件小事,死者的身份還有待商榷。」
王忠嗣將李光弼的話打斷,看起來很樂觀。
「難道大夫就不擔心禁軍就在路上嗎?總要試一試啊!」
李光弼焦急苦勸。
聖人一日殺三子,皆因威脅到皇位。更何況王忠嗣隻是聖人的乾兒子。
「李將軍如果與我議論軍事,我歡迎之至。其他就不要再說了,我意已決。平生的初願,難道是追求顯貴嗎?兵權都在監軍之下,軍中征伐,皆奉國命;該做的我已經做了,北方已經平靜,短時間不會用禍亂,這一生儘職儘責,無愧於心。如果聖人責怪,不就是失去一個金吾羽林將軍,回朝廷做侍衛嗎?其次,難道還缺少一個在黔中輔佐的人嗎?這些我也心甘情願。」
王忠嗣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
他也知道,這件事情要麽是意外。要麽就是有人陷害。
如果有人陷害,是針對他,還是針對太子呢?
其他後手一定會有的!
坦然麵對就是了!
「末將擔心大夫被誤,因而向您提出忠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不是我能做到的。」
李光弼暗歎一口氣後,提著袋子恭敬退去。
「如果我回不來了,將此強弓贈給河隴節度使!」
李光弼走後,王忠嗣向一名親衛吩咐一聲。
他認為李瑄是天下將領中最獨特的人。
孫子兵法上說,進不求名,李瑄提出將領安邊守土的理念。
李瑄自始至終未攻擊石堡城,而是先剪除石堡城周圍的障礙。
若石堡城兩翼,九曲和青海被奪,石堡城就成為一座廢城。
王忠嗣希望李瑄在平定吐蕃後,完成「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繳功名」的誓言。
至於會不會將兩石強弓封存於袋中,那是李瑄自己的事情。
……
僅僅數日,一名叫董延光的羽林將軍率領數十名羽林軍前來太原,宣布聖人的旨意。
旨意中由羽林軍帶王忠嗣回長安。
怕河東丶朔方騷亂,李隆基沒有立刻罷免王忠嗣的職務。隻是讓副使暫代軍中事務丶防務。
王忠嗣沒有反抗,任由董延光將他帶著出太原城。
麾下將領一個個義憤填膺,他們拍打欄杆,但無法製止王忠嗣被帶走。
抵抗羽林軍,等同於謀反,李光弼等將領隻能眼睜睜地看著。
董延光見王忠嗣沒有反抗,也不敢加以繩索,他們需要騎馬迅速回去。
死亡奴仆的屍體已經腐爛,無法帶回長安。董延光隻能將屍體上的「籍牒」和驗查屍體的信息帶回去。
有「籍牒」對手,很容易確認這是否是太子府的奴仆。
回程的時候,羽林軍帶著王忠嗣通過驛站快馬,日夜兼程,每天隻休息三個時辰,就繼續趕路。
王忠嗣很配合,一直在羽林軍的中心。
實際上,王忠嗣若想逃跑,可以輕易離開,但他要弄清楚一切,證明他的清白。
十天後,王忠嗣回到長安。
但是在長安弘化門前的時候,更多的羽林軍湧出,將王忠嗣五花大綁。
這意味著李隆基要重懲王忠嗣。
一入長安,身不由己。
最終,王忠嗣被押往禦史台的牢房之中。
李隆基根本就沒見王忠嗣,他免去王忠嗣所有的職事官丶散官丶差遣官,下令刑部丶大理寺丶禦史台,進行三司推事,由李林甫和裴寬兩名宰相監督審理。
務必要將真相查明。
禦史台和大理寺官吏,先來到東宮太子府,查探關於死亡奴仆的信息。
太子府果然失蹤一名奴仆。
但經過調查,從奴仆離開,到奴仆死亡,整整兩個月時間。
按照太子府的說辭,那奴仆因犯錯,被鞭子抽了二十下。
等傷好的時候,出門采購貨物,然後消失不見。
丟失一個奴仆,太子府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李亨不想多事,隻是一個奴仆而已。低調行事的李亨,不願看見滿城風雨。
太子也終於知道他被禁足的原因。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