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采訪大使
興慶宮,花萼相輝樓。
李隆基剛定下後天舉行新年大宴。
以往的新年,李隆基會和其他的嬪妃們和兒子女兒,在大宴前舉行家宴。
現在則是隻宴請公主丶駙馬丶皇子丶王妃丶太子丶太子妃和皇孫們。
嬪妃隻有楊玉環一人。
除此之外,楊家姐妹一起在新年玩樂,堂而皇之參加李隆基的家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這是楊玉環封為貴妃後的真實寫照。
不過細細一數,壽王和壽王妃好像不在場。
剛才壽王來拜見一番後,就以身體不適為由,在壽王妃韋氏的攙扶下,離開興慶宮。
李隆基隻是叮囑壽王好好調養身體。
其他的子女倒還好,兒子不談,有幾個女兒,李隆基還是很寵愛的,她們頻頻在李隆基年前撒嬌祝福,李隆基一高興,就賜予她們許多金銀珠寶。
皇子王孫們對楊氏三姐妹都很尊敬,不斷向她們示好,以「娘子」相稱,
他們這些皇子皇孫的話,肯定沒有楊玉瑤等人有用。
就在李隆基玩得開心的時候,加急奏摺至興慶宮,高力士匆匆入殿,到他耳邊低語道。
被打擾雅興,本來李隆基很不耐煩,但當得知是九曲的捷報後,立刻來了精神。
李隆基愛美人,更愛江山。
他在乎自己身後的地位。
雖然監軍張道斌秘密彙報過雞心穀的戰況和李瑄橫掃九曲。
但張道斌在雞心穀,對九曲的事情一知半解。
而且張道斌也沒有詳細的戰報。
監軍在河隴沒地位可沒那麽高。
張道斌就很怕李瑄!
郭全因為汙蔑李瑄,然後人沒了。使張道斌一直聽從李瑄的話,不敢插手軍務。
李瑄沒敲定九曲之戰結束,張道斌就不能仔細密奏李隆基。
當前,李隆基隻知道李瑄連克吐蕃五城,斬吐蕃大論,九曲初定。
是否徹底占領九曲,穩住九曲,李隆基還不清楚。
「三位姨先陪玉環觀看歌舞,我有事處理一下。」
李隆基起身向楊氏姐妹說了一句。
「今日元正?三郎貴為天子,什麽事要親力親為。」
楊玉瑤與李隆基熟絡後,說話大膽。
「七郎從邊關帶來軍事,需要我去偏殿一觀。」
李隆基起身,說出緣由。
「原來是七郎啊!那一定是又打勝仗了。」
楊玉瑤眼眸一亮,對於她得不到的人,她一直饞得很。
像長安這些王公貴族,哪個不拜在她石榴裙下。
唯有對她不假辭色的李瑄,令楊玉瑤心癢難耐。
「哈哈……」
李隆基笑了一聲,在高力士的陪同下,步入偏殿。
楊玉瑤這才沒有阻攔,她絲毫沒感覺到旁邊的楊玉環心不在焉。
偏殿內,李隆基先是打開賀表。
看到賀表的內容,他心中的石頭落地。
不僅僅收複九曲,還將九曲以東,全部收入囊中。
河隴交界,吐蕃的勢力僅剩下青海了。
從戰報的描述上,李隆基看到士兵們的艱辛,一直在雪中戰鬥,有上千名士兵還未開戰,就已病倒。
他能理解李瑄沒有乘勝追擊至青海,與吐蕃決戰。
在深厚的積雪中作戰,有極大的風險。
總共殲滅敵人七萬五千人,還收複了九曲吐穀渾丶白蘭羌。
從頭到尾,也僅僅戰死不到萬人。
在李隆基的理解中,攻城戰都死傷慘重,李瑄卻能做到這麽少的損失。
這保留了大唐精銳,可以為他開擴更多疆土。
在所獲上,也十分罕見。
李瑄已經派遣士兵將四十五車金銀珠寶,通過河西長行轉運,送至長安。
這些是所獲得金銀珠寶的九成,按照軍規,節度使能截留一成,分給將士。
但需要擬訂分配名單,交給兵部,以防止節度使私吞。
事實上,節度使私吞金銀珠寶有許多種方法。
以至於李隆基覺得李瑄繳獲的物資,比彆的節度使多得多。
在唐初的時候,每一次將領出征後班師回朝,都有官吏向李世民彈劾出戰的將領,無非是這些將領和將領的手下貪汙戰利品。
基本上一彈劾一個準!
「力士,七郎慰我啊!」
李隆基看完賀表後,向自己的老夥伴高力士說道。
「還是聖人慧眼如炬,得到霍去病一樣的忠臣猛將。」高力士回答很圓滑。
「九曲已失,城池皆被我大唐所拔,青海雖大,卻無險要可守。將吐蕃驅逐出青海,指日可待。」
李隆基腦海中呈現青海的地圖,覺得以李瑄的能力,今年一定可以幫助他拿下青海。
至於石堡城?
什麽樣的庸人才會想著去進攻石堡城?
「還是不要大意,青海西南可是大非嶺,大非嶺旁邊是大非川,聖人當為七郎準備好錢糧,一舉將其攻克,解除河隴百年的憂患。」
高力士向李隆基提醒道。
「如此大的功勞,我會厚賞河隴將士的絹錢,激勵三軍士氣。相信七郎會汲取教訓,妥善地完成青海之戰。」
李隆基點頭,等假期結束,他會向宰相們商議對將士們的賞賜,還有對李瑄的封賞。
高力士提示李隆基,還有兩份奏摺,李隆基繼續觀看。
關於九曲設郡的奏摺。
徹底將九曲和九曲以東,納入版圖,讓李隆基拍案叫絕。
他覺得一定要實行,這樣就可以將邊軍往前推移,河隴變得更安全。
「九曲郡丶洮陽郡。以後平定青海,可以設一個青海郡……」
李隆基邊看邊點頭。
設立牧監丶牧區丶屯區,這也是必然的,不能浪費這麽肥沃的土地。
可以趁機遷徙一批百姓到九曲,緩解土地兼並帶來的壓力。
李瑄的改軍計劃,是為進攻青海準備,李隆基覺得很合理。
在李隆基看來,拿下九曲這肥沃之地,隴右河西多養活一萬三千士兵輕而易舉。
河西雖然兵力少,但回紇骨力裴羅請書賠罪,獻上大量金銀珠寶。
等冰雪過後,回紇繼承人磨延啜會到長安謝罪,李隆基看到回紇的誠意,料定他們不敢再冒犯大唐。
但王忠嗣布置在峽口的兵馬一直未撤走,以防止回紇兩麵三刀。
最後是為將士請功的奏摺,他隻是看一眼就同意,讓宰相和兵部去安排。
一場大戰後,將士通過軍功進爵無可厚非,不僅僅是李瑄,安祿山丶王忠嗣亦如此。
將領建立威望,為將士爭奪利益是很大一方麵。
「對了!那個斬殺吐蕃元帥的南霽雲,和擒拿吐蕃大論的車神塞,一定要拜為大將軍,朕曾有詔書,不能食言!」
李隆基沒忘記這件事情。
雖然有大臣彈劾李瑄貿然殺死吐蕃大論,但李瑄在奏摺上向李隆基解釋過。
論悉頰藏的做法引起軍憤,冒犯聖威,藐視大唐。如果不殺論悉頰藏,以後打仗的時候,吐蕃都用漢人奴隸來要挾,那會有更多無辜的子民被殺,還會影響戰鬥。
李瑄強調李隆基愛民如子,不過是殺一名小國宰相,如果聖人一聲令下,哪怕遠在邏些城,也會將吐蕃讚普的頭顱奉上。
有這樣連吹帶捧的奏摺,李隆基自然不會因為李瑄斬殺論悉頰藏而生氣。
更何況李隆基對吐蕃一直印象不好,殺就殺了。
吐蕃宰相死在大唐手中,看看周圍的藩屬國哪個還敢無禮冒犯?
又看一次戰表後,李隆基才美滋滋地回到宴會上。
高興的他,拿出綠色的玉笛吹奏,子孫們不斷歡呼。
楊玉環看起來也很高興,笑靨如花,花萼相輝樓中冬季綻放的水仙花,也不及她的美麗。
李隆基看楊玉環笑得很開心,他吹著玉笛走到楊玉環,眼角也露出笑容……
正月初三的大宴會上,李隆基向李林甫和裴寬支會一聲,讓他們儘早傳令郡縣,把收複九曲的好消息,傳遍全國。讓天下百姓知道他的治下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