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的病不算嚴重,隻是時常忘記事兒,並不適合上任現在的崗位,便提前退休了。
退休後,他在家裡沒事兒,就帶帶兵兵,因為是生手,周母也會來幫幫忙。
四胞胎去上學後,周母大把大把時間不知道乾嘛,就把前院兒種上菜,家裡放滿了盆栽,種了蔥薑啥的。
收音機在家裡快淘汰了,因為老周抱回來一台電視機,雖然隻有一兩個台,但它有畫麵啊!
周母還在軍區大院認識不少老太太,偶爾還相約著去搓澡堂子。
大家恭維周母的居多。
“還是你好啊,兒子前途無量,兒媳又是軍區醫院的副主任,生個病啥的,兒媳最快發現,也能最早避免……”
周母擺了擺手,“小鈺忙啊,我有個頭疼腦熱的,自己去醫院看看,開開藥得了,哪能麻煩孩子們呢。”
“的確是忙,隻生了一個親孫女吧?其他……”
周母笑著打斷:“大孫子在酒樓後廚做大師傅,好像是專門迎接外賓的?二孫子為國家做事;三孫子在海島那邊當兵;四孫子五孫子考上了大學。”
末了,眼神看向那個想說話的人,好似在問:就我這個個有出息的孫子,有沒有血緣什麽的,重要嗎?
那人尬笑了下,又道:“要不我們先去吃點小攤,再去搓澡吧?”
“是啊,走,去吃點小攤。”
吃小攤得去學校附近。
改革開放後,允許個體戶經營,沒工作的人群試探地探脖子,雖說攤位不多,但勤快些,一個月賺的快趕上正式工幾個月甚至半年丶一年的收入,這條擺攤路便鋪展開來。
79年年末,即便氣溫降下來,學校附近也有叫賣聲。
周母是吃過飯的,肚子不餓,買了顆茶葉蛋和紅薯,就著豆漿對付了兩口,沒覺得多好吃,但看一行的老太太和年輕一輩兒的婦女們吃得津津有味的,便等著她們吃完再出發。
去澡堂子路上,大家都挺興奮的。
“那茶葉蛋聽說是老手藝人了,味道也真不錯,好吃的嘞,也不曉得是怎麽弄的。”
“紅薯也熱乎。”
“豆漿豆子味兒濃……”
茶葉蛋?
還好吧。
軍娃子也做過茶葉蛋,那是香飄十裡的存在。
紅薯?沒有紅旗大隊的紅心薯好吃。小攤上賣的還是白心的,除了噎人,沒嘗出來怎麽個好吃法。
豆漿也沒過濾乾淨豆渣……
“周老太太,你咋看?”
周母還沒說話,有人笑道:“快彆為難周老太太了,她大孫子可是酒樓大師傅,哪會覺得這些算美食?”
“話也不能這麽說,山珍海味吃多了,偶爾清淡小粥也能如美味,是吧?周老太太。”
周母:“我就是個鄉下老太太,哪吃過啥山珍海味?就隻仗著兒子兒媳有工作,比普通人能多吃一口肉罷了。”
“周老太太,你跟我們說說,你這咋保養的?是不是有啥秘方?”
周母摸了摸自己臉,想到喬鈺交代自己的,道:“是我兒媳倒騰的,天天敷些東西在臉上,說是能養顏,還有內服的……”
“喬主任有多餘的,可以給我們嗎?我們也不白拿,買下來,喬主任給開個數就成!”
本站采用Cookie技術來保存您的「閱讀記錄」和「書架」, 所以清除瀏覽器Cookie數據丶重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