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東宮待立
李泰聽到這話後,眉頭當即便皺了一皺,在他印象中姚氏兄弟向來表現都是隨遇而安丶恬淡不爭,鮮少有什麽爭權鬥勢的想法,但今天卻主動向他討要起了官職,這多少讓他感到有些意外,並且略生警惕。
出於對曆史的了解和自身的認知,對於外戚這一群體,李泰向來比較留意,既有重視也有提防。
在常規的政治格局中,外戚乃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以至於當君王想要獲取這一份政治力量的協助時,都要將一些實力強勁的大臣轉變為外戚,通過聯姻來加強彼此間的聯合。
李泰在崛起的過程中,同樣也獲得來自姻親的主力。尤其是在舊年以宇文泰為首的武川集團把持關中政權的時候,李泰固然踩對了很多曆史節點,實力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真正讓他走入核心群體並最終逆襲成功,主要還是與獨孤家之間的姻親關係。
獨孤信本人在政治鬥爭中雖然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在當時西魏霸府政權中所占據的位置卻給了李泰以上升空間,讓他不需要再大費周章的另起爐灶,在掌握了西魏霸府之後稍作休整便可快速投入到統一天下的大計中來。
如今天下大勢基本已經明朗,政治環境也開始逐漸的常態化,一些過往適用於亂世年代的政治安排便不再適宜未來的時代。
尤其李泰作為繼往開來的強勢之主,他是不怎麽需要再去特意扶植外戚來平衡朝情格局,外戚的存在感太高對他而言也並非好事。
因為外戚終究不是普通的臣子,彼此間的親戚關係在很多時候都做不到公事公辦,一旦基於權勢而產生什麽糾紛矛盾,要比單純的君臣之間處理起來更加複雜,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皇帝自身的家庭關係。
所以無論是對獨孤氏那群小舅子,還是姚氏或其他的妃嬪親屬們,李泰也都秉持著一個態度,那就是不要求這些人有多麽精明乾練丶為君分憂丶為國立功。
哪怕他們當真有什麽特殊的才乾,等到國家的典選製度建立完善規範起來,自有普天下的賢才可供選拔任用,誰也談不上有什麽不可替代性。
故而這些人隻要能安分守己,自然就能夠長享富貴,同樣朝廷也會有相應的官爵來安置這些勳戚。
所以當聽到姚氏兄弟主動向自己請求外出任官,而且還是想要返回江東鄉裡的時候,李泰心中便有些不悅,但他表情仍然保持著平靜,隻是微笑說道:「如今親友齊聚長安,應是和睦融洽。江東初定丶民情未安,你兩位便急於求去,莫非江東水土當真較之關中更能予人滋養?」
「江東水土雖有宜人之處,終究不比秦川帝宅古樸厚重。然臣兄弟凡所居處,但得丈尺之間可供臥坐便此身足養,所計實非秦川吳鄉孰輕孰重。鄉情雖有縈懷,但今求出隻是自慚無功受祿,願以此身求所適任以報效國家!」
姚察聽到這話後,忙不迭又頓首說道。
李泰沒有再急於開口,隻是默然斟酌著,這時候一旁的姚最則有些急切的說道:「關中時令初臨雖然侵人,但久居亦覺順遂。今之求去,隻是希望能合進退之道,遠離此間的人情是非!」
「此話怎講?何處人情是非竟逼你二人不敢留頓京畿?」
聽到姚最這麽說,李泰臉色當即一沉,旋即便直視二人,沉聲發問道。
姚最情急失言,見到至尊神情轉為嚴肅,越發不敢再輕易開口,一邊的姚察這會兒也有些拙於辭令,匆匆一瞥至尊那懾人的眼神便又連忙低下頭去,稍作沉默後還是選擇將韋鼎的建議講出來。這本也不是什麽觸犯忌諱的謀算,隻不過是他們兄弟為了求得清靜而所作的一番思量。
在聽完姚察的講述之後,李泰皺起的眉頭才又緩緩舒展開來,旋即心內便又不由得暗暗一歎,果然天下沒有私事,方方麵麵都會有人保持關注。
當然,冊封太子關乎國本,時流關注也是理所當然的。
有關這一點,其實李泰也有考量,他門下長子江陵樂同時也是嫡子,冊立其為皇太子乃是理所當然之事,李泰也從來沒打算在冊立太子一事上搞什麽麼蛾子,他需要的隻是社稷能夠順理成章的傳承下去,最好不要出現任何波動與意外。
但他之所以一直都沒有冊立太子,主要還是覺得兒子還是太小了。須知冊立太子可不僅僅隻是確立一個名號那麽簡單,東宮即立,相應的一係列官屬便也全都需要擴充起來。這些東宮官員們將會以皇太子為其中心,再建立起一個相對獨立於朝廷體係之外的小團體,作為儲君未來執政的儲備班底。
李泰倒不是介意冊立太子之後會分走一部分自己身上的威望與榮耀,主要還是覺得兒子如今仍是太小了。他長子江陵樂如今滿打滿算十歲出頭,無論閱曆還是頭腦都不足以應付過於複雜的人際關係。
&n-->>